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它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它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信息,表现着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显示了我们民族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尊严以及高度民族文明的生命力.文章从书法的角度审察文字与书法的起源,探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通过对中国书法的艺术形式的描述,简述了中国书法的意境;从书法作品的布局之美、欣赏书法的笔画线条之美、欣赏书法的章法之美、欣赏书法的意境之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本文介绍了在大学里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书法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之所以生生不息,深厚的民族文化是其根源。作为院校和大学生,肩负传承文化之使命,应当自觉接过祖传的毛笔,同时挖掘传统的“集字”书法技巧,结合现代信息与软件技术,古为今用、活学活用,创作新的“集字”书法作品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游戏起源说”是王国维的纯文学观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不游”这一说法则引申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标明并加以论述的“游词”之说。这一说法也曾被学者明确提出过。本文把“游戏”之“游”与词之“不游”结合,意在概括出王国维文学观中的最为根本的东西,并通过对这一概括的阐释加深对王国维的文学观的认识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王国维的文学主张分歧很大:梁启超主张文学要为当下现实服务,而王国维主张文学应追求“天下万世之真理”,因此,他们的文学思想在不同时代的反响差别也很大。从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四个要素的角度。分析梁启超、王国维的文学思想在不同时代兴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知情兼胜,早年又接受过西方哲学的影响,他的词作有一种非同传统的"哲化"倾向。"哲化"之词的艺术成就是王国维能够在五代、两宋词之后,在词学史上风标独立、占有一席的关键所在。受哲学理性的影响,其词又钟情于刻画一种表现"清醒"的意象,并时时流露与之相伴的"痛苦"情绪;执着于表现对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落空后产生的疑惑。  相似文献   

6.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海宁文化精英时中国戏曲的发展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影响;尤其是王国维在戏曲理论研究上的卓越建树及其重大意义;“海盐腔”与海宁的关系;以及明清以来海宁戏曲家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为中国戏曲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与鲁迅算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喜欢文艺和哲学。王国维早于鲁迅接触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思想,所以王国维的文论思想对鲁迅早期文论思想的形成有过一些影响;但是由于二人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意识上的差异,使得他们的文论思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之处。具体表现:虽有不同的认识和思维角度,但都有对传统和外来文论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和革新的态度和行动;在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上,鲁迅汲取了王国维的重视文学特性的一面,但反对他完全排斥文学社会功用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至上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鲁迅与王国维又都重视"感情"因素的作用。但是鲁迅更强调理性、客观的"神思"作用,因而纠正了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狭隘和错误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文论观。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人本—艺术美学的结构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指出,王国维创立了迥异于西方,却又中西合壁、古今融会的中国人本—艺术美学。作为一种准体系结构,其内含为“天才说”、“无用说”、“古雅说”与“境界说”四大板块,而他的再创性贯穿与依次展开的各个板块,处处用艺术美学的语言诉说人生的沉郁、凄美与醒悟。这种人本—艺术美学的学术意义在于文的自觉,人的觉醒和论的独立。因此说王国维对中国现代美学与中西美学关系走向的世纪性深远影响,在以后或许会更强烈地显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的是以写实为主与以写意为主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在美学上,体现为王国维“意境说”中提出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本文从电影创作的角度,结合具体的电影作品,阐明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在创作中体现为视听语言上的差异,也即无我之“镜”与有我之“镜”在影像表现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极力反对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模式,积极主张文学的悲剧精神。他认为悲剧的精神实质是:作品必须表现人生的痛苦并示以解脱之精神,或者表现主人翁面对苦难时的抗争精神,即“主人翁之意志”。既主张人的解脱精神,又肯定人的主体精神,这种辩证统一充分体现了王国维诗人兼哲学家的双重气质。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韩国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柳在学教授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和艺术意境,以及他的艺术理念和审美理想对中国书画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审美欣赏角度看,他的作品体现出了追求审美要素的整体性发展特点,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欣赏优越性;从审美欣赏的内容看,他的作品将传统性和现代性、欧洲艺术和东方艺术、中国艺术精神和韩国文化表现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审美艺术表现载体看,他的艺术作品的另一个创新就在于艺术表现媒体的革故鼎新,这也是他的审美创造的艺术特点之一。同时,他的作品还传递了全球化时代的多元艺术价值观和文化人类观。  相似文献   

12.
胡紫山为元初著名能臣,诗、文、词、曲兼擅,有较高的书法艺术素养.提出“文章字画,是为其人”强调书法与人品的结合;反对模拟、强调自得;推崇“清雄”、讲求“气韵”.同时对书法字体的演变史亦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宋代文治斐然,是文化和艺术的天堂,书法艺术更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中国古代钱币的出现及发展也印证着书法艺术的演进过程,“御书钱”的诞生为钱币书法艺术增添了绚烂的一笔。北宋之前各朝各代,钱币上的书法多以篆、隶为主,这两种书体虽然风格端庄浑厚,循规蹈矩,但不能很好地体现书法艺术千姿百态的灵活变化。宋太宗的手书“御书钱”开“御书钱”书法艺术先河,在艺术高度上也秉承了宋代美学巅峰时代的诸般艺术特征以及宋太宗个人的美学理论修养,也可以说宋太宗为钱币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丰子恺先生走过了一条由博而约的习书之路,形成了雅俗共赏的书法风格.其书法艺术启示我们:书法是最纯正的艺术,是体现作者思维感情、人格气质的艺术;书法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体现,应当反映出我们的时代、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
陈继儒为晚明时期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嘉兴名士交往密切,其书画创作也深受嘉兴书画名流的濡染,他们在画理、书画鉴赏与收藏方面给陈继儒以启悟,为他拓宽眼界、进行字画辨伪及提高鉴赏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主要考述了陈继儒与嘉兴籍书画名人特别是项氏、李日华、冯梦祯的交往情况,探寻嘉兴名士对他书画的影响及晚明时嘉兴书画名士的生活风尚。  相似文献   

16.
史湘是中国同泽书画院书法研究员,擅长行、草。欣赏其书法作品,感觉其字里行间气象万千,富含书者思想感情及艺术表现力,体现出对艺术创作本源的把握,以及对文化道义上的通会,这便是他所践行的——字要蓄含风骨,书责取法乎上的笔补造化之道。  相似文献   

17.
么喜龙是书法艺术家,他在实践历史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此,他特别用心于对各家书法特点的学习与揣摩,在转移多师的基础上化成了自己的各体字式。么喜龙的文学修养极其深厚,这可以从他对书法史与国学文化经典的深悟中已见一斑。此外,我们更可以从他自作的诗词中见出造诣。  相似文献   

18.
李可染是推动传统山水画现代变革的艺术大家,在艺术实践中,他融合中西,提出了面向自然写生,发掘自然美的特质,有机吸纳西方绘画的写实因素,对传统山水画开拓创新,创造山水画新意境的绘画思想。他的绘画思想与艺术实践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涵,为传统山水画的时代风格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考察李可染的绘画创作及理论思想,可以发现,融合中西一直是他坚守的内在思想理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书法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双重性,即相互交融与渗透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而这种相互交融和渗透,是以文字为载体以线条为语汇的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多样化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以及各种书体发展完备,笔法的精熟,书法进入了艺术的自觉期,成为真正独立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画历史由来已久,在这悠久的艺术世界里,自古而今也涌现了许许多多成就斐然的书画大家,他们的佳作和事迹以及精神和思想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影响着万千的后世之人。而在这浩瀚的艺术海洋中,永远都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星,她就是元代著名的女书画家管道升。她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一代一代的人们瞻仰和描摹。而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其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不同凡响的伟大女性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