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风险导向型审计作为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为广大审计工作人员所接受,在风险导向型审计中,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准确判断被审计单位高风险领域关系到整个审计的成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大错报风险源进行判断,可以为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相对于传统审计方式的变化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其审计工作实施更加主动、超前,由事后评价向事前、事中评价转移:审计范围更加广泛.涵盖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与企业的发展目标联系更为密切.审计建议更易被管理层接受:更加切合风险管理、控制与公司治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必要步骤,也是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一个有针对性的、重点突出的、安排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可以对审计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下,执行审计程序的关键是对审计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任何一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在计划阶段,往往要预先确定审计风险水平,如果审计风险水平超过了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拒绝接受审计业务。这时,审计风险水平的合理评估就显的很重要。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到底是多少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论述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提出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运用风险导向理论开展风险导向性审计,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并提出信息化环境下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荣 《会计之友》2008,(10):66-67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胡敏珊 《会计之友》2006,(24):40-41
本文简要阐述了风险导向型审计产生的背景,指出风险导向型审计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的优点及我国目前实施此种审计所具备的条件,最后详细分析了我国推广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监管力度不断升级,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亦随之进一步拓展。为了使科研经费规范、科学、合理地使用,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依照高校科研项目的流程特点,把科研活动的立项、实施、结题验收3个阶段与风险导向审计紧密结合起来,对不同阶段的重要节点进行风险审计管理,排查经费支出的安全隐患,以期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高效、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9.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的设置,关系到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强调关注公司治理框架中的风险发现与风险管理,这种能动式、前置式的治理特性在客观上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提出了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现状,概括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常见的制度安排,以寻找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审计工作专业性强、风险性大,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并加以合理运用,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专业判断,能充分体现审计人员面对复杂审计事项和不确定审计环境作出合理认识、评价、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并且贯穿于审计工作过程的始终。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能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
审计工作专业性强、风险性大,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并加以合理运用,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专业判断,能充分体现审计人员面对复杂审计事项和不确定审计环境作出合理认识、评价、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并且贯穿于审计工作过程的始终.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促进审计环境的改善和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运用功效与审计独立性、重要岗位准入制度、审计队伍整合协同能力、审计人员工作毅力和工作作风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该审计模式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伴随着风险的,如何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一直是审计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了解审计风险的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按照内部审计的不同目标,可以将内部审计慨括为两大不同的类型:“监督导向型”和“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导向型”转变为“服务导向型”.将审计工作角色从监督转变为服务,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更趋于和谐,为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张萍 《西部财会》2015,(1):72-74
随着高校自主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但是,由于高校内部自身审计机构的欠缺及高校内部自身对审计工作的不重视,使得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日益加重。因此,寻找一套合理与完善的内部审计程序,以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华菱钢铁集团衡阳钢管有限公司(简称华菱衡钢)的前身为衡阳钢管厂,成立于1958年。50多年来,公司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全国第二大钢管生产基地。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公司积极探索和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为防范公司经营风险、促进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做好基础管理工作,推进公司价值目标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阐述了风险导向型审计产生的背景,指出风险导向型审计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的优点及我国目前实施此种审计所具备的条件,最后详细分析了我国推广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张益明  肖军 《中国审计》2005,(12):41-42
政府审计计划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审计资源.也就是说,确定审计计划目标,安排审计项目,实质上就是在分配审计资源,保证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履行审计职责.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水平较高,就能避免或减少审计决策风险、行为风险和技术风险,阻止审计风险从潜在状态向实质状态转换,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因此,政府审计计划管理应当分为审计规划和审计项目计划两个体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控制整个审计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9.
风险导向审计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新模式,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文章就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使风险导向审计有效应用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