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科技曾经是股市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曾经是高价股的代名词,但是随着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高科技好像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郎咸平教授6月30日在新浪博客上发表的《中国高科技将重蹈玩具产业覆辙》又引发了大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未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曾经是许多中国高科技企业梦想的股票期权制度,在国外和国内同时遭遇质疑 期权走向历史终结? 7月8日,微软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宣布取消执行已久的股票期权制度。从今年9月开始,微软将不再向员工分配股票期权,而改为直接发放限制性股票,员工们可  相似文献   

3.
着意差异--加入WTO后我国高科技产业贸易与产业政策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科技产业是21世纪初中国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由于中国不同行业高科技发展的技术路线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分析加入WTO之后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协调时必须对高科技产业加以分类.目前,中国对不同的高科技行业采取基本相同的、倾斜的产业扶持政策,并且对大多数高科技行业,在贸易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方面的政策也基本一致.加入WTO之后,中国需要根据现阶段不同类型高科技行业的发展目标和WTO的有关要求,对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组合方式进行调整,对不同行业实现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4.
尹一丁 《新财富》2013,(3):80-83
在高科技行业,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多少曾经的王者因满足于一时的成功,最终被淘汰。雅虎正是这样的企业。其从创立伊始就没有立下引领高科技行业的长线战略,而将自己定位于媒体公司,这种平庸的志向直接注定了雅虎今天的没落。  相似文献   

5.
“温州模式”曾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典型模式。但随着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温州经济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飞跃,却出现停滞甚至危机。本文从互联网的视角探究网络经济对温商文化的冲击,揭示温州经济停滞的深层次文化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市场需求的增长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政府实施了许多关于发展高科技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和举措。中国的风险投资业也渐渐发展起来。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即在中国进行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便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牛文文 《创业家》2013,(11):8-8
当员工变成股东,华为把一般企业的三个重要利益相关方合并成了两个,它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地释放。七八年前我曾经给一本关于华为的书写过序,当时我对华为的疑惑是:在电信和IT这种变化很快的高科技领域里面,美国、欧洲的主流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而华为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里面持久成长?华为是中国企业中的珠穆朗玛,高,神秘。这个疑惑也就一直没有解开。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组织黑马营数度走入华为,经过深入交流,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两个称号围绕着香港投资银行家梁伯韬——"红筹之父"和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的"最大受害者"。时隔不到两年,在经历金融危机后曾经几乎一无所有的他又戴上了"创业板之父"和"高科技之父"两大头衔。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科技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同时,中国高科技企业有它自己的发展环境。因此.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特点与其他国家高科技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目前,薪酬管理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高科技企业以及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我国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特征和薪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著文说过下面这样一个逻辑,美国经济过去108个月的持续增长靠了纳斯达克的"财富效应",而不是靠传统部门的投资."财富效应"则又靠了公众的信心,特别是投资者和企业家的信心.要知道,支撑美国经济的是高科技,而高科技的背后是什么?是一大批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家和风险投资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市场R&D信息披露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雪  韩之俊 《江苏商论》2006,(3):157-158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2000~2002年间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对股票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时研究高科技上市公司披露的开发费用与其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以验证净资产收益率受开发费用影响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A股市场上,高科技上市公司披露的研发费用基本不为市场所关注,也没有证据表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受它们所披露的研发费用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规范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英特尔远嫁大连,最不能忘却的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使然。英特尔曾经与上海的合作看中的是“浦东开发”,曾经与成都一起发展是看好“西部大开发”,这次落户大连也有相当的成分正是相中了“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最近郎成平教授又抛出惊人之语--"中国高科技将重蹈玩具产业覆辙",加上他在2006年出版的<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一书提出的"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 "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 "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观点,颇能产生一些连锁反应.但是,郎成平的这一系列解读,是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严重误读下得出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4.
《三联竞争力》2010,(5):68-68
家世界曾经是中国建材零售市场的领头羊,也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本土零售业崛起的一个希望,却没有想到它只是杜厦养的一头猪。  相似文献   

15.
最近郎咸平教授又抛出惊人之语——“中国高科技将重蹈玩具产业覆辙”,加上他在2006年出版的《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一书提出的“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观点,颇能产生一些连锁反应。但是,郎咸平的这一系列解读,是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严重误读下得出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6.
郭锋 《商场现代化》2006,(27):75-76
高科技企业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组建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是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最好模式和必经之路。但是由于高新技术环境的动态变化及高科技企业本身特点,使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存在较大风险,这也是我国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中存在的七种风险及成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中国高科技企业要生存发展并同国际知名企业同台竞技,其根本是高科技企业推陈出新的能力及提升其管理能力。通过分析文化、文化心理学,进一步阐述文化心理对高科技企业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挣扎的创投     
曾经的风险投资改名为创业投资,但这件马甲遮盖不了市场的持续萎靡。一些创投企业为了获得回报,抛弃了高科技、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规则,但拯救真能由此到来吗?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舶是A股中一个神话,它是沪深两市中曾经的第一高价股,也是唯一一只摸高300元的天价股票。中国船舶至1998年上市之时首日开盘价7元,到2007年10月11日创下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最高价300元,造就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神话,也因此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备受机构推崇。然而,这支在市场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股票,近来的路却走得并不顺畅,连续半年一路下跌。神话破灭,王者能否重归?  相似文献   

20.
以廉租公房代替经济适用房,绝非一个对公众有利的好主意--中国曾经实行了将近50年的公房制度,极大损害了中国人的居住权,即使在市场经济下的美国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