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明确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并分别给出了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定义:“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  相似文献   

2.
一、新准则的突出变化1.首次引入了“计税基础”概念新《准则》首次引入了“计税基础”概念。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额中抵扣的金额,也就是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在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相似文献   

3.
正一、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如果这些经济利益属于不纳税的,那么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账  相似文献   

4.
案例分析题一 [分析提示] 1、事项(1)中,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的罚款不允许税前扣除,与该项负债相关的支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元一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0=100万元。  相似文献   

5.
有许多参加中级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学到"所得税"这一章时,感到看书没感觉,做题常出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总结了一套方法,现介绍给大家。一、一般思路第一步,计算计税基础。(1)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以前期间按税法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即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将来收回资产时可以抵税的金额。  相似文献   

6.
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将产生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之间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暂时性差异,在数量上等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在未来收同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将产生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之间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暂时性差异,在数量上等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不同,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来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存在较大差异,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一、核算的概念依据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税款的概念依据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  相似文献   

9.
一、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某项资产按税收法规规定,在未来收回计税时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其金额是资产的入账成本减去已经在税前抵扣金额后的差额。  相似文献   

10.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当期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当期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而产生的递延到以后各期缴纳的税款。亦即,企业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形成差异不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形成差异不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来源也就不同。本文拟就不同来源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谈一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二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但是,笔者认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负债的账面价值不可能小于其计税基础,即负债不可能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税法负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税法负债进行了界定,论述了负债的账面金额与未来期间税前会计利润的关系,并对我国的负债计税基础定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除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外,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确认固定资产:一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因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以各种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基本一致,但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规定的不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表现在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上。  相似文献   

14.
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多数情况下股权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相等。为了做好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有效衔接。一方面计算所得税时需要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另一方面对于因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暂时性差异的.还应按规定确认和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文以新税制、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分析研究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差异的所得税处理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5.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对外进行股权投资,按照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后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股权投资时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投资成本。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成本的差异主要是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及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由于税  相似文献   

16.
王辉 《会计之友》2008,(26):70-71
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都是着眼于未来的。企业在取得资产和偿还负债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给予扣除的部分即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比较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本文就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确认与计量的难点问题,通过相关项目的例证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7.
陈仕国 《财会月刊》2008,(12):66-6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二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但是,笔者认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负债的账面价值不可能小于其计税基础,即负债不可能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会月刊》2007,(1):21-22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准则中规定企业所得税均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准则中规定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将二者的差额计入到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是因为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  相似文献   

20.
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及纳税调整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的暂时性差异,从资产和负债角度来看,是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随时间推移将会消除.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