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试点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加速扩张并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基于我国银行在跨境人民币结算领域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中资银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实务现状分析,指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制约因素及相关结算业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从我国货币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金融风险监管及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办以来,结算金额和相关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种类增长迅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推广,带动了跨境人民币放款、业务清算行与代理行账户融资以及人民币债券交易等金融业务的发展。随着业务量的增多,业务品种的不断开拓,央行跨境管理部门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应如何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有效开展与运行,本文以赤峰市为例,探索基层央行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存在重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轻跨境交易人民币计价的问题,使得跨境交易中人民币计价与人民币结算产生较大偏离。这一偏离如长期存在,将对跨境人民币业务乃至人民币"走出去"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货币的计价与结算入手,分析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存在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偏离现状、影响及原因,并就缩小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偏离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雄 《福建金融》2013,(10):18-23
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存在重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轻跨境交易人民币计价的问题.使得跨境交易中人民币计价与人民币结算产生较大偏离。这一偏离如长期存在,将对跨境人民币业务乃至人民币“走出去”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货币的计价与结算入手,分析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存在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偏离现状、影响及原因.并就缩小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偏离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汪飘 《云南金融》2011,(8Z):9-10
自从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五个城市成功试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商业银行代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加速扩张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从现状出发,在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作用之后,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五个城市成功试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商业银行代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加速扩张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从现状出发,在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作用之后,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4年香港的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等有关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离岸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品种日渐丰富,跨境人民币流动总量大幅剧增。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向纵深发展,为有效防止国际资本对内地金融市场的直接冲击,适应国际金融环境的动荡起伏,建立跨境人民币资金监管体系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金州新区自2010年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结算规模呈逐年递增态势。截至2014年6月,辖区253户企业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对手办理了跨境人民币业务,交易金额达到245.97亿元。但与此同时,辖内也存在跨境人民币交易总量在涉外收支总量中占比较低、业务开展不均衡、银行产品创新力度不足、跨境人民币管理思维滞后等制约业务向纵深发展的问题,不容忽视。笔者认为,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银行企业,应积极把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中利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积极因素,努力探索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许非 《济南金融》2013,(1):23-27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伴生的跨境人民币融资行为一度引起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描述了跨境人民币融资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并着重分析了跨境人民币融资与跨境人民币结算、境内货币政策以及《巴塞尔协议Ⅲ》的关系,认为在全球推行宏观审慎管理理念的背景下,银行应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开展具有真实交易背景、质量较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10.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伴生的跨境人民币融资行为一度引起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描述了跨境人民币融资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并着重分析了跨境人民币融资与跨境人民币结算、境内货币政策以及《巴塞尔协议Ⅲ》的关系,认为在全球推行宏观审慎管理理念的背景下,银行应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开展具有真实交易背景、质量较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始于2009年。十余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经由以国际结算、国际融资为主,发展成为涵盖跨境支付、金融市场、现金管理、资产托管、投融资等多条线、多领域的综合性业务。近年来,我国跨境人民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产品服务持续优化,企业跨境交易结算、投融资使用人民币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逐年增长。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积极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跨境贸易结算的背景、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开展跨境业务结算的现状,着重从商业银行、国内外企业、国家宏观政策制度设计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约束因素,最后从跨境结算的监管服务、支付体系建设、人民币回流以及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7月6日,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在上海成功完成首笔交易,标志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正式启动。近五年多来,人民币跨境业务蓬勃发展: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其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接近25%;香港、伦敦、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积极开拓人民币金融产品,其交易主体、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等均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趋势;我国央行先后28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在我国港澳  相似文献   

14.
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进和发展.实际操作中交易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机构,而是出现了个人交易主体,但目前制度层面尚未对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做出安排。笔者在进行非现场核查时,发现个人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存在一些风险,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跨境人民币业务目前已经涵盖对公业务全部领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个人对外交往的需求,将跨境人民币结算扩展到个人领域呼声渐高.本文从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业务监管思路和框架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方铭贤 《上海金融》2015,(1):108-110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不同的贸易结构、进出口产品类型、企业类型和交易对手国别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影响各不相同,相应的发展策略也不相同。在综合全文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引导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支持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呈爆发性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公布,2012年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1%,办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业务2840.2亿元,同比增长152.66%。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十三大支付货币,跨境人民币已经兼具了本位币和国际货币的双重职能。但由于跨境人民币与外汇资金在监管主体、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增加了本外币联动监管难度。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和上海市率先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四年多来,遵循“本币优先,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原则,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政策不断完善,试点范围和业务范围不断拓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政策框架基本建立,业务范围覆盖大部分国际收支交易项目,但有关政策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但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面临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偏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构失衡、银行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不强、企业缺乏结算货币选择权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为此,应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业务和区域分布结构,把握"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能力,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一、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分析(一)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到2004年。从1993年开始,云南跨境贸易中与周边国家如泰国、缅甸、老挝以及越南等就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交易时的结算货币,这段时期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工作主要是通过推行商业银行参与邻国间边境贸易的结算工作,推行商业银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到2008年。在2004年中央正式批准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