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从商业的特定作用看商业经济效果商业经济效果是商业活动的所费与所得、或所费与成果的对比关系,它表明商业活动中所费的节约和得益程度。商业活动所费,从实质看,是商品流通过程中追加的活劳动、物化劳动和自然资源的耗费和占用;用费用的观点看,是商品流通费用;用资金运用的观点看,是商业资金占用。究竟什么是商业活动的所得或成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明确两点:第一,从生产和流通的统一考察商品价值实现和销售额。也就是说,把商品价值实现和销售额看作是生产和流通的统一成果。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否实现,决定于生产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  相似文献   

2.
(一) 通常所谓经济效果是所得与所费之比,即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有用效果与该项活动的劳动消耗(包括占用)之比。它是评价某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利弊多少的一项指标,评价的对象是能够达到同一目的的不同方案,评价的內容是消耗(包括占用)劳动的多少(或者是其节约程度),或者是相同消耗下所创造的有用效果的大小。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原来就某项经济活动本身的经济效果所下的定义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应当给习惯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广泛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中,从理论上分析一下浪费和损失的经济实质、产生原因及其与经济效果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避免浪费,消除损失是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途径浪费和损失是两个非常相近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二者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分别从不同方面影响着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所费与所得的比较。这种比较不仅以  相似文献   

4.
我国理论界,过去通常是把经济效益表述为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之间的一种比较。这种说法揭示了经济活动的所得与所费之间存在的客观的内在联系,从本质说是正确的。但是,本质和现象,理论和实际从来是不统一的。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具体经济活动中应用时,这种说法对经济效益的内容的概括就显得不够全面,其表达不够准确严谨,而且过去对这种表述的解释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首先,它模糊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成果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形态的界限,好象可以是价值,也可以是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果问题。党中央提出:“全党搞经济工作,应当在尽量节约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上下功夫,在符合社会需要上下功夫,努力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走出一条新路子来。”“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今后考核工业企业工作的好坏,主要看是否提高了生产与经营的经济效果。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果问题,是我国整顿工业企业和改革工业结构的根本方向。所谓经济效果就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所费与所得的关系。经济效果的基本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一、资金利润率指标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然而,任何经济单位的利润都是投入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经济效果。因此,在经济管理中,利用实际的会计核算资料,正确地计算资金利润率指标,对于科学地进行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金利润率是评价企业经肝较益的主日指标经济单位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其经济效益的好坏,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费与所得的比值来表承的,但在经济观察中由于人们的观察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其对所费与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我在《财经问题研究》1984年第6期发表的“关于建立商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问题”一文的继续。该文是从商业企业或微观经济的角度探讨商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本文则试图在该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商业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问题。所谓宏观经济主要是指以一个商业系统、整个商业部门、一个地区以至全国为范围计算反映商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关于商业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及其计算公式,总的说来,我认为仍应以商业经济效益综合系数=支出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或总所得/总所费×净所得/总所占为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8.
谢茜  曾令芳 《时代经贸》2010,(18):91-91
研究武警部队处突效益,对有效解决当前部队存在的处突资源供需矛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效益是产出与投入、成果与消耗、所得与所费的比较,因此,处突效益应重点研究处突投入和产出。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在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效益的表述并非完全一致,有的说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有的认为是费用与效用的关系,也有的把它看成是所费与所得的关系,还有的把它看成是资源与成果的关系。或者也有人直接将其表述为上述两者的比率。我认为:这些表述只是从不同角度反映劳动耗费(包括劳动占用,下同)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并无实质性的大的差别;并且,这也只是在一般的社会形态下才是正确和适用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样的理解问题,只是单纯地从经济效益的计算角度才有意义。如果联系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特别是对宏观经济效益的定性,上述这些说法,就显得过于一般,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未确切地概括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质的规定性。首先,倘若不问社会性质,不结合生产关系形态,只是从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有无效益、效益大小的一般意义上看,把经济效益定性为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关系,这是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武警部队处突效益,对有效解决当前部队存在的处突资源供需矛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效益是产出与投入、成果与消耗、所得与所费的比较,因此,处突效益应重点研究处突投入和产出.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报刊上论及经济效果定义的文章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可归纳为下面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经济效果“是从社会劳动消耗与社会主义体系中多种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相互间量的关系的角度,对人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我们可以用效果/劳动消耗的公式来表示经济效果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劳动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并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分析影响劳动就业变化的因素,人们往往构造劳动就业函数,并得出相应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但这一分析难以从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揭示各产业部门的劳动就业变化情况及相互关联效果。为此,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经济理论对影响各产业部门的劳动就业变化的因素进行系统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江苏省劳动就业变化的诸多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结构演进与就业变动模型分析 在国民经济系统中,令L_i~t=L_i~t/X_i~t是i部门t时期的劳动产出率,则有L_i~t=L_i~tX_i~t(i=1,2,3,…,n)(1)该式中L_i~t表示i部门吸收的总劳动,以便在t期生产X_i~t的产出。于是i部门劳动吸收在t到t+1时期的变化为  相似文献   

13.
姜绍平 《经济师》1993,(2):30-30,33
<正> 一、关于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Adems)在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研究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人的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指出,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进行社会比较,即通过对比,来分析和看待报酬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用公式表示,有两种情形:O_A/I_A=O_B/I_B或O_A/I_A>(<)O_B/I_B。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当发现自己的投入产出与他人的投入产出相等时,便认为是应该的、正常的,其结果工作积极;而当发现自己的投入产出与他人的投入产出不相等,就认为不公平,会产生不公平感,并随之产生不满情绪。这  相似文献   

14.
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简称投资效果,这里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叫投资效果?。投资效果是经济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效果的含义,一般是指劳动消耗、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一定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如果劳动成果大,说明经济效果大,反之则说明经济效果小。所谓基建投资经挤效果,是指基本建设中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概括地说,就是投入同产出的比较,一定的投入量,产出越大,投资效果越大;一定的产出量,投入量越小,投资效果越  相似文献   

15.
宏观投资效益的综合评价与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投资效益的综合评价与主分量分析武献华,王奇一、综合评价问题的提出宏观投资效益是国民经济范围内投资活动所得与所费(占用)间的对比关系。这种关系的量化即为具体的效益指标。目前,普遍应用的宏观投资效益指标主要是从消耗、占用、速度三个方面加以确定的。如:...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效果和投资经济效果的概念。讲求经济效果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讲求经济效果是人类经济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效果一般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中,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取得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一定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如果劳动成果越大,则经济效果越大;或者说,一定的劳动成果,如果劳动消耗、劳动占用越少,则经济效果也越大。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果,简称投资效果,是经济效果的具体化和重要组成部分。讲求投资效果就是要以最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了。回忆十年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实质上是一个摒弃旧的经济建设路子、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略的问题。它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根本目的,要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市场的需要、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来安排生产;它要求我们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建设的前提和归宿,要核算、分析,比较建设项目的所费与所得、投入与产出,要获得盈利並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它要求我们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996年开始持续下降。相应的,扣掉劳动要素的所得后,另外两个所得分别是资本所得和政府税收,这两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在上升。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现象与中闰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有关的,由于经济增长大量依赖投资推动,所以大量的国民收入所得也给投资者拿走,劳动者拿的部分就少了。  相似文献   

19.
<正> 《技术经济》1982年第6期刊登的唐泽江同志的《试论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一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简述了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二者的关系。该文观点、方法颇有独到之处,能启发人的思路。但是,对于经济效果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经济效益的动态分析,读后产生了一些问题,特提出来与作者商榷。一、给经济效果所下的定义是二元的定义该文认为,“经济效果是劳动的结果和劳动过程中物质变换的数重关系的反映。”根据这一定义,作者认为经济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绝对经济效果”和“相对经济效果”两种。所谓绝对经济效果是对劳动的结果进行考察,“用这一劳动提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会计概念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在主体。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对会计概念的表述主要有管理工具、艺术、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五种代表性的观点。理论来源于实践,任何一个概念的表述都受到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环境及人们的主观认识等因素的限制。一、会计产生与发展(一)会计产生。会计历史悠久,萌芽于上古洪荒时代,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而产生的。生产活动一方面要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要发生劳动耗费。在生产活动中,要求所得大于所费是一切社会形态下人们进行生产的共同要求,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