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微  王念 《时代经贸》2021,(1):5-10
消费是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压舱石”。2020年初疫情的出现和快速蔓延,对我国消费的冲击巨大,突出的表现为短期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市场出现大幅下滑。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全面推进[1][3],国民经济复苏持续加快,带动消费市场逐步加快复苏,推动线上消费、国货消费、回流消费等新消费热点加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我国经济加快发展、国内消费市场环境持续改善,将有利于消费信心恢复、意愿增强、能力提升和环境优化。2020年第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3%左右增长,全年消费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4-5%左右增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将在来年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2.
扩大内需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但自199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从整体上看呈现下降趋势,过低的消费率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制约我国消费需求提高的关键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如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扩大内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危机的新国际形势下,我国应从国内转变经济与贸易增长方式和节能减排的国家利益需求高度,依据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由,从国内“两高一资”生产和消费环节内在化环境成本入手,以调整国内限制生产和消费政策为突破点,进一步完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6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展望下半年,受经济平稳增长、去年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用电需求将继续呈回升态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预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约5849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增速较去年提高2.7个百分点,电力供需宽松的格局仍将延续.下半年电力行业亟需继续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化解电力过剩产能;深化电力价格机制改革,降低电力消费成本;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电力发展短板;创新电力供需两侧管理,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四个方面着力,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电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份,福建省各项经济指标在去年较好的基础上稳中有升,工业经济持续走强,投资、出口增长势头强劲,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经济运行迎来“十二五”强劲开局。但也要看到,在全国通胀预期普遍较强的背景下,物价形势渐趋严峻、消费增长后劲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经济增长等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福建经济发展仍面临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的过程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对能源消费产生刺激和抑制双向的作用,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间通常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脱钩模型,对中国1980年至2012年间城镇经济及产业与能源消费间的脱钩状态进行计算,发现总体上呈现“弱脱钩”状态.在从城镇经济整体、产业构成和能源强度几个方面分析了出现“弱脱钩”状态的原因后,提出了调整城镇产业结构、提高城镇用能效率和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消费模式三个建议,以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实现“强脱钩”.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8,(3):1-1
投资、出口、消费被公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我国尤以前两者贡献为大。面临通胀压力,中央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此看来,支撑经济增长的重任,更大的要由消费来承担了。  相似文献   

8.
调整和转型: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进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解决这些重大课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加快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改革战略性突破,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2008年12月1日在此问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说,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外部需求疲软和国内投资进入周期的下行阶段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国内消费拉动,迫切需要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0.
扩大消费——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支出法考察,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需求所驱动,消费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这种失衡的结构不利于国内需求的稳定扩大,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良性循环。因此,必须调整投资、进出口与消费关系,通过各种措施扩大消费,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目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并表现出了日益显著的重化工业特征。我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第二消费大国。短时期能源消费剧增,使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电荒”、“油荒”、“煤荒”,能源瓶颈已经制约了经济增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就国内资源状况而言,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近几年面临升值压力,其原因看似是中国经济和贸易持续高速增长,而直接的导火线是美元进入贬值周期和对美贸易存在巨额顺差,其深层原因则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快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说明政策调整与体制改革滞后以及行政干预扭曲了市场机理,造成贸易粗放增长和加工业外资的大量流入,形成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种“外需热、内需冷”;“外资热、内资冷”;“沿海热、内地冷”和“外向型经济热、内部经济冷”的“外热内冷”的非常态格局.  相似文献   

13.
段明辰 《时代经贸》2013,(22):219-21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1957年以来我国煤炭和电力能源的消费特征,阐明了煤炭和电力消费的时间变化趋势、消费构成与结构、对外依存度以及这些能源进口的比例、地区等问题,探讨了国民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这对于把握我国能源消费变化趋势,调整来来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引起用电需求下降,而发电量仍保持一定量增长,与此同时,国内电价调整也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电力工业市场营销遭遇严峻挑战.本文结合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联系电力市场特点,从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影响着手,探讨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颖 《技术经济》2007,26(9):17-20
运用协整理论,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对安徽省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应努力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逐步形成"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美国的打压持续升级“三重冲击”,外加国内经济的“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方面,全球经济几乎停摆,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逆全球化”加剧;各国政策刺激力度空前,全球杠杆率大幅攀升.另一方面,面对“三重冲击”与“三期叠加”,中国政府创造性应对,化危为机,不仅实现了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正增长,保持了经济金融的平稳运行,而且积极主动扩大金融开放,成为“大封锁”与“逆全球化”阴霾下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8.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张冲 《金融评论》2023,(1):1-22+122
2022年,国际方面,乌克兰危机叠加美联储加息,海外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方面,经济增长从快速下降到缓慢回升,宏观杠杆率前高后稳,社融和信贷冲高回落,理财赎回潮增大年末债市波动,股市于深度调整中显较强韧性,中美经济、政策周期错位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总体上,面临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冲击,2022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总基调,助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促进房地产、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金融业扩大开放,经济增长有望回归潜在增长水平。进入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成为宏观调控主基调,货币金融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市场内生动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并着力稳物价、稳就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电力消费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研究区域电力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对我国各个地区能源(电力)供求与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以2004年中国省域电力消费量截面数据为电力需求的度量指标,采用截面回归分析模型和多种检验指标,分析并估计检验了经济、人口、电价及第二产业比重对区域电力需求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区域经济、人口、第二产业比重各增长1%,区域电力需求将分别增长0.38%、0.27%、1.91%,当电力消费价格增长1%时,区域电力需求将降低4.46%。结论表明:电力消费与区域经济及人口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内生联系,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口规模的控制对电力消费产生影响是可能的;第二产业比重和电价是影响中国区域电力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力企业投融资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工业投融资问题是电力“十一五”规划凸显的八大问题之一。 依据中国社科院经济预测中心的预测,2020年我国进入工业化阶段,这意味着未来10多年中,我国工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各时期电力生产与经济增长的比较来看,往往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年份,电力生产的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我国的资源国情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重较少,电力结构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