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集体经济曾是我国GDP增长和增加就业的第一推动力量。海尔、春兰等一大批名企在那时崛起。而在近年内,集体企业和就业人数正在逐步减少,尤其是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也确实如此。2004年末,我国共有集体企业34.3万个(占全国  相似文献   

2.
最新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中国2004年GDP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原先的统计高出16.8%。在23000亿的“新增”部分中,主要为第三产业,其中又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与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相比,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45.6万个,下降46.9%。全国共有198.2万个私营企业,增长49.7%。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数量5.5%,集体企业占10.5%,民私营企业占61.O%。民营经济已占GDP总量66%;税收贡献率71%;全社会就业人口中,民营企业占近90%。  相似文献   

3.
当前上海集体经济的状况同全国各地一样,呈现萎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集体企业户数逐年减少。2004年上海集体企业户数为3.4万户,占全市38.3万户的8.3%,比2001年减少49%。(2)企业职工人数逐年下降。2004年集体企业职工人数225.52万人,比2001年267.14万人,减少41.62成人万人。(3)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1999年集体企业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11.6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12%;2004年集体企业完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6%。这些统计资料说明,集体经济已呈现萎缩趋势,处境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4.
据我国2005年12月16日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98.2万个私营企业,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比较,增长49.7%;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私营企业占61%。  相似文献   

5.
吴瑜 《宁波经济》2006,(2):12-13
近日,我市第一次经济普查成果揭晓。其中所公布的数字盘点了2004年我市各行各业的收入和盈亏情况,有喜有忧。据了解,自国务院于2003年7月决定,将原有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后,我市在2004年3月发出《关于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通知》。此次经济普查为期近两年,市和县(市)、区分别建立了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150个乡镇(街道)建立乡级普查机构,3544个村(社区)建立了普查工作点或工作站,1万多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及8万余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财务人员参加了普查活动。这次普查共调查了7万余家法人单位,抽查了3万余家个体经营户,共审核报表约50万张。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研究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截至2004年底)为基本依据,动态分析一般以2001年底的情况进行两个时点的比较,2001年的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为准。  相似文献   

7.
当前上海集体经济的状况同全国各地一样,呈现萎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集体企业户数逐年减少。2004年上海集体企业户数为3.4万户,占全市38.3万户的8.3%,比2001年减少49%。(2)企业职工人数逐年下降。2004年集体企业职工人数225.52万人,比2001年267.14万人,减少41.62万人。(3)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1999年集体企业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11.6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0.12%;2004年集体企业完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6%。这些统计资料说明,集体经济已呈现萎缩趋势,处境非常困难。当前集体经济如何摆脱这种困难处境,求得生存和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8.
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过巨大贡献.据工商登记统计,2007年全国集体企业96.35万户,当年由集体企业改制为公司1.07万户.全国股份合作制企业18.35万户,当年新登记1.57万户.上海集体企业1.9万余户,股份合作制企业5637户,分支机构1786户,约占上海工商登记企业88.9万户的3%.  相似文献   

9.
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过巨大贡献。据工商登记统计,2007年全国集体企业96.35万户,当年由集体企业改制为公司1.07万户。全国股份合作制企业18.35万户,当年新登记1.57万户。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31日是中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保准时点。将近一年后,再次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国务院第一次经济普查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强说:“此次动用1000万普查员,涉及全国各省市,被国内外称为‘了不起’的普查,迎来了它收获的时节。”国家统计局于2005年12月20日在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介绍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情况,以及利用普查数据测算2004年GDP数据和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的情况。此次普查结果表明,我国2004年GDP比去年的统计多出了23000亿,超过意大利世界排名第六。一时间,这个新闻引来了中外媒体的普遍关…  相似文献   

11.
《首都经济》2009,(4):94-94
3月10日从市统计局获悉,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单位填报经济普查表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普查工作人员正在抓紧审核和录入经济普查数据,3月底全市将完成普查填报阶段的所有任务。据初步清查显示,全市登记单位和个体户已超过百万户,比2004年末增长近3成。  相似文献   

12.
贺斌 《广西经济》2010,(2):48-50
一、钟山县工业现状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钟山县已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11935万元、工业增加值6845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44589万元(2008年报数)和全部工业增加值257402万元(2008年报数)比重分别为32.9%和26.6%,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分别上升6.9和1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虽然还不是主动力,但其影响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3.
企业数目、创新与人均GDP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归纳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企业数目与有效激发创新活动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有关理论基础上,采用上海市、浙江省等省(市)和全国1996年及2001年普查数据组成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万人拥有产业单位数与人均GDP的关系。最后指出,全面推动新企业的创设是催生企业家、激发创新、提高人均GDP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济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它涵盖了除农业以外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经济活动,使其成为集基本单位、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四个普查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普查。普查内容多,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2004年,在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难点问题,对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影响很大,2008年我国又将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下面就如何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大中小企业结合与布局,实质上是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及生产力的配置问题。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1995年全国大中型企业有23007个,占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的0.3%;从业人员3891.3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6.4%;资产总计52205.3亿元,占59.1%;产品销售收入30847.1亿元,占39.9%;实现利润1291.3亿元,占乡及乡以上工业的79%。这种情况与日本  相似文献   

16.
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已基本结束,摸清了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家底,新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也决定着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前两次全国经济普查发生在2004年和2008年,相比之下,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哪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在浙江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经济普查,到2004年底,浙江各行业拥有中小型企业30.41万家。资产总量35683.81亿元。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27703.85亿元。已有从业人员1130.71万人;企业单位数占全省企业单位数的99.6%,资产总量占82.6%。营业收入占71.7%。从业人员占82.7%。  相似文献   

18.
庞玲  李宇 《广西经济》2005,(9):42-43
近年来,玉林市的非公经济企业及其人才队伍发展迅猛。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初步数据和抽样资料推算看,至2004年末,全市3921家非公经济企业共有从业人员223551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分别占从业人员(下同)的4.11%、6.35%、20.10%,已建成一支由此三类人才组成的,占企业从业人数三分之一强的人才队伍,为玉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经济普查的数据,根据新公布的数据2004年GDP中第三产业被少估了2.13万亿元,经济普查查出2.13万亿元第三产业漏统增加值,使得第三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从31.9%上升到40.7%,提高了8.8个百分点,虽然与发迭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这是一个不小的提升幅度。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大小又与消费需求的强弱密切相关。,经济普查数据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长。2006年是“十一五”第一年,预测消费走势将对经济增长的质量作出判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香港《香港经济日报》2005年12月20日】本月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将于今天由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基本情况,及利用普查数据测算2004年的GDP数据和其对历史数据的修正,随后引来一连串对中国GDP数据的预测,有的更预计中国GDP将因这经济“摸底”而瞬间增加20%,一跃超过意、法、英三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