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9年,栖霞市各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到目前,已有254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2.
赵振芳 《民营科技》2008,(5):120-120
“十一五规划”已进入第三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入手,在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丽水市云和县积极探索适合“小县大城”战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新路子,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服务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就业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筹城乡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人口56840人,实际转移就业3960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9.7%。  相似文献   

4.
永年县全国著名的蔬菜生产县和标准件生产县。近几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在新增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县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试点县。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2007,(1):59-59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工作。2004年至今,这个省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20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其中,85%在省内得到转移,实现了就地有序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6.
《中外企业》2003,(2):64-69
目前,无论是就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还是异地转移、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均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就业风险远大于城市劳动力,这是影响农业富裕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制约因素。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与“民工荒”的成因 从1984年开始,我国农村务工人员大批向城市转移,并迅速由一种阵发性现象演绎成周期性的长久不衰的“民工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过两个高潮:1984~1988年,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1100万人,年均增长23%;1992-1996年每年转移超过800万人,增速在8%左右。正是这两次高潮奠定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行业分布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芹  陈银  孙峰 《中国就业》2013,(11):60-60
坚持把完善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抓手。近年来,永宁县就业局通过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五镇一乡都建立了转移就业服务平台,69个行政村村村配有转移就业联络员。  相似文献   

9.
2012年,石嘴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安置就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手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就业服务内容。截至去年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转移农村劳动力65319人次,完成目标任务60000人次的108.9%,有组织转移23278人次,自发转移42041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59132万元。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但促进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步伐,还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在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在转移速度和转移后就业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将对转移就业工程的实现,甚至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产生长远的影响。本文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些表现和突出特征进行剖析,以期激发人们对于转移就业问题的理性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就业》2013,(1):38-39
受东部挤出效应和西部拉动效应的双重影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形式。作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省,近年来在紧密结合新的发展形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方面进行的成功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工作思路上,及时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调整为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和扩大省内转移就业;在岗位拓展上,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注重利用新产业开辟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强化服务上,顺应产业发展新形势,突出抓好技能培训、岗位维权和基础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2.
郁南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摆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及创业富民培训工程,努力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并重的就业服务制度和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至2006年8月,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41人,农村青年培训2762人,其中贫困青年参加免费培训1388人。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8.68万个,35岁以下青年人数占82%以上。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有4000万农村劳动力,具有充分的劳动力资源储备,但同时也构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我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连续八年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主渠道,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改革的推动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招工难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失地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更为社会所关注。在转移就业问题上,许多地方大多在创业就业培训、发展二三产业、加强劳务输出、开展就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而这篇调查报告提出,在采取通行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点,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就业,是颇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15.
1月1日起《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的许多内容执行起来还需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作保障。比如第二十条是这样说的:“国家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威海从2000年起率先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均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约2万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基本建立。为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文件;户籍方面也从2004年10月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的性质划分,按照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一登记为威海市居民户口。从形式上看,农村劳动力不但可以和城镇劳动力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就业,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城镇劳动力。但现实的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6.
《北京房地产》2006,(10):I0005-I0006
为了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意见》(京政农发[2006]8号)文件精神,努力开创农村劳动力向建筑业、房地产业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新局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渠道安置京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特制定此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徐晶 《中国就业》2011,(8):60-60
今年以来,邵阳市本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就业潜力,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坚持做到“五个一批”,多元化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此,笔者结合烟台市牟平区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做了专题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伟  蒋毅 《中国就业》2012,(5):22-23
近年来,南京市立足本地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创塑劳务品牌,打造"新南京人"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转得出,带得动,留得住"。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92.77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7.2%。  相似文献   

20.
枣庄市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成效明显。2011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万人,其中,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带动就业4.1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