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庆与世界》2013,(6):92-93
巴南,前身系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是重庆的母城,重庆历史的起点。“十二五”期间,把巴南建设成为“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巴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发展“五化一体”发展进程,着力打造“大善大美”的小康社会。巴南,已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发展区域,炙手可热的投资高地,必将成为重庆发展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导航定位提出的“314”战略部署,重庆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设西部开放型服务经济高地,有效集聚要素,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推动自身及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从工商业中心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陈才明 《湖南经济》2000,(10):46-47
把怀化建设成为湘、鄂、渝、黔、桂五省市 (区 )周边中心城市是中共怀化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也是周边地区的共识。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开发区怎样建设和建设速度如何,都将直接影响怀化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因此,找准开发区建设在实施怀化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中的科学的定位,对加速怀化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角色定位——推进怀化中心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第一,从怀化中心城市发展的目标来看,市委、市政府已明确要把怀化培育成贵阳—重庆—宜昌—长沙—衡阳—柳州—贵阳这一半径约 350公里靶形结构区域的经…  相似文献   

4.
2009年3月29日至30日,重庆市召开“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会议提出,到2012年,“平安重庆”建设主要指标要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城市,为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彭洲 《重庆与世界》2010,27(11):11-12
从重庆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出发,分析了把重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从提升城市能级、切实加强区域协作、更加重视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把重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7年在重庆迎来直辖十周年、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亲临重庆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地提出“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懈奋斗”,要求重庆“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今日重庆》2014,(1):23-25
重庆大都市区最核心的区域。要充分体现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加强中央商务区和重大商务集聚区建设,使之成为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打造重庆森林工程,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让老百姓多吸氧。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森林重庆的口号。重庆市政府提出的森林重庆就是把重庆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流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已引起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国内许多大城市已把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列入规划,组织研究实施。上海提出要成为现代物流中心城市,重庆也提出要成为西南物流集散中心,深圳更是把物流业作为21世纪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把五大功能区域中的城市发展新区定位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市委、市政府把綦江纳入城市发展新区,赋予了綦江拱卫支撑重庆主城大都市功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綦江敏锐地发现,难得的机遇已经来临. 在綦江区召开的一届三次全会上,按照城市发展新区定位,作出了新的部署——打造“四区一城”,即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区、城郊休闲旅游度假区、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区、渝黔合作共赢先行区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将綦江打造成为重庆南部重要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核心提示:直辖10年以来重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更好地发挥直辖效应,打好直辖牌,本文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重庆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即对重庆进行区域和个体双重定位,区域定位为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定位为高科技打造现代化新重庆,其中重点剖析走区域经济之路是重庆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选择,突出强调高科技在促进重庆“十一五”期间和谐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重庆现有的山水、人文优势,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重庆,又入列培育建设国家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无疑成为重庆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7月19日,商务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商务部要求,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准确把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问题导向、突出特色,科学布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和六大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重庆经济》2006,(2):14-16
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既是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全市人民努力奋斗的方向之一。那么,什么是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如何建立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本文对此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夏进 《重庆经济》2006,(6):15-17
把重庆建设成为“时尚之都”,是重庆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对于加快重庆“十一五”期间二、三产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纵观伦敦、巴黎、好莱坞、硅谷、香港等世界时尚之都,无一不是从产业发展到文化渗透而引领时尚,并且这些城市都是原创时尚的发源地。重庆是一座具有深厚巴渝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又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工业文明城市。根据重庆的这些特质,“打造时尚之都”应该首先抓产业发展,以创意产业、时尚产业、新型服务业三大产业为支撑,带动聚集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若干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推出时尚原创。从而激励创新创意、增强竞争能力、聚集市场人气、提升重庆形象,建设动感、时尚、魅力重庆。  相似文献   

15.
张晓刚 《特区经济》2010,(10):189-190
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对重庆市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重庆的科技创新工作和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当务之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施,推动重庆产业科技创新,加快"一中心、一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结构调整信息》2004,(1):19-19,20
按照“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的要求,江西加快省会中心城市建设,逐步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域中心城市、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同时,加快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出省主通道沿线城市发展,尽快形成若干个区域城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17.
《重庆经济》2007,(4):1-1
当前,重庆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希望重庆的同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宝贵机遇,进一步完善思路、真抓实干,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8.
重庆正处在多重机遇汇集的黄金发展期。《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效应加快释放,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三峡后续工作全面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等为重庆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十二五”时期重庆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7月20目,中共重庆市委召开的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健康重庆”的概念。打造“健康重庆”,就是要全力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让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城市。  相似文献   

20.
市长黄奇帆在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做市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重庆将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集聚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主城区将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战场”。而面对这一定位.主城九区已经“厉兵秣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