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今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年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并且决定在“十五”期间建设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在国家电子政务一期工程中,要加快10个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其中包括“金审工程”的建设,“金审工程”列入的国家电子政务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2.
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竞争中的一个竞争力要素。因此,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从十八大精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及国家计委颁布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等以来,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是我们国家“十二五”期间一项重点工作,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就电子政务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因此,未来几年内我国将会奋力追赶世界主要国家政府信息化步伐,逐步缩小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  相似文献   

3.
2002年3月,春兰以高票当选为中国企业信息化优秀企业。在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还很低的今天,春兰集团在营销、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已实现了基础信息化,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信息集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的作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十大法则。1、紧跟大势,坚决身体力行。“十五”计划纲要中对我国“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春兰紧随国家的信息化政策,积极参与了国家CIMS应用示范工程、“数字化企业”创新工程等多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在设计、营销、制造、管…  相似文献   

4.
《企业世界》2006,(1):27-27
电子政务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目的是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实现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其标志项目就是“三金”工程。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子政务领域扩大了,许多地方政府开展了对公众的网上服务,通过与互联网联结向社会发布信息,招商引资。1997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提出电子政务是我国当前信息化建设三大重点之一,电子政务由此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五”计划并顺利实现“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中央明确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所以我们理解,信息化在“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中处于一个全局的,核心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贺国庆 《大众标准化》2003,(10):24-24,34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 ,跨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 ,建成一个精干、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是一个涉及到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是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的要求 ,加快政府管理的变革和流程的重组 ,并借助技术手段 ,为公众提供社会化综合服务。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 ,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 ,“金关”和“金税”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化也取得了较大成绩 ,我国在信息化方面获得了厚重的物理基础 ,取得了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7.
试论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计划建议提出,要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措施,以信息化带 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简略的跨越式发展,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政治决心,为信息化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也为我国“十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前方向。那么,如何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航一集团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并将其列入集团公司“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建设也被列为集团公司财务“十五”规划的五大目标之一。集团公司的主要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尤其重视,亲自组织并参与项目远景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并多次对信息化建设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地方政府是政府组织中的中坚力量,其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是地方政府的必然需求,也是时代变迁下的产物。本文主要分析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以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就昆明市行政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满足全市党、政机关各单位的电子政务应用需求.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公务员对政务信息资源、INTERNET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满足未来15年以上行政新区电子政务应用需求和信息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疆审计》2006,(3):F0002-F0002
“十五”期间,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区大力开展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使全疆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总体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开创了我区电化教育发展的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迈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电子政务快速发展,“金”字系列工程逐步推进、2002年7月.国家电子政务12个重要业务系统之一的“金审工程”正式启动.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始进行大规模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不断更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系统为现代社会生活带来了全新的考验与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促进政府创新改革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就电子政务工作内容,开展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这对提升城市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开创良好的服务管理环境,实现文明和谐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硬”轻“软”、重“内”轻“外”、重“形式”轻“实质”、重局部建设轻整体规划等误区的深入剖析,提出从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整合内部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等5个方面入手研究和探讨对策,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计委消息,“十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五大信息工程,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这五大工程是:信息资源开发工程——通过基础国情信息工程、宏观经济信息工程、公共信息资源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我国信息资源开发的总体格局;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通过高速宽带网络工程、移动信息网络工程、城市信息化工程、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的建设,使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适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化应用工程——通过电子政务工程、电子媒体工程、网络教育工程、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全面展开和深化信息化应…  相似文献   

16.
尚德军 《活力》2008,(12):63-63
结合国际社会电子政务发展形势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重点依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要将中央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重点进行区别对待。各市、县、乡的电子政务建设更应当突出社会事务的管理和面向公众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是我国近年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档案管理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文章就目前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经贸委信息 ,日前从计委了解到 ,“十五”期间 ,我国将实施五大信息工程。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据介绍 ,这五大工程分别是 :一、信息资源开发工程 :通过基础国情信息工程、宏观经济信息工程、公共信息资源工程的建设 ,初步形成我国信息资源开发的总体格局 ;二、信息基础设施工程 :通过高速宽带网络工程、移动信息网络工程、城市信息化工程、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的建设 ,使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适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信息化应用工程 :通过电子政务工程、电子媒体工程、网络教育工程、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社会综合治理信…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运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将管理与服务通过信息化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要求通过电子政务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全面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农业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召开全国乡镇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座谈会,主要任务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5·31”重要讲话为指导,总结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确今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开创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三方面的问题。一、充分认识加快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就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不仅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