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赖志宏 《魅力中国》2010,(33):295-295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张景辉 《魅力中国》2010,(31):408-408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陛、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杨玉娥 《西部大开发》2010,(6):145-145,157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材陈旧,内容理论性、政策性太强,与学生的认知阅历及要求有较大差距,使得教育教学效果打了折扣。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要系列化系统化,在现有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期待及教育的最终目标,选择恰当的切入点,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费艳 《魅力中国》2011,(18):193-193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引领学生德育过程。潜移默化,声情并茂的情感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与运用.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七年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针对学生们实际存在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积极开展由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给学生布置行为作业,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接受教育;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学生们在完成了初一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之后.逐步形成了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品质,基本上达到了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姜凌 《发展》2010,(3):137-137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而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法律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减少学生被动接受和教师空洞说教的无奈,增加课堂的容量,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教学,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陈小娟 《魅力中国》2010,(29):182-182,16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回归生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个新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摆脱过去思想政治课内容枯燥无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形成学生参与的“学习共同体”,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的全部教学过程都能够贴近生活。只有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联系生活,才能使学生爱上政治课,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翠平 《魅力中国》2010,(31):424-424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探索其教学方法更是我们政治老师的职责。“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王芝英 《魅力中国》2011,(20):204-204
高中政治课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采取创造氛围、以情唤情,创设情境、亲身体验,重视反馈、激励评价的方式,努力挖掘政治课教学中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教学中,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实现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品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新颖 《魅力中国》2013,(5):255-255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方面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思想性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属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其具体途径需要转变应试教育观,采用互动教学、情感教育的方式将理论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关注人的生命与生命的价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在我国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应做到: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实施分享与体验的教学,使生命教育触及灵魂;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教育;遵循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关注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李春雨 《发展》2009,(8):145-145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课与传统美德相结合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兴趣爱好、需要追求等特点,才能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接受。把思想政治教学的“空洞说教”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小娟 《魅力中国》2011,(9):103-103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新的理念又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活动者、参加者”。那么,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如何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须引起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作用的特性和时代要求,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性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属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其具体途径需要转变应试教育观,采用互动教学、情感教育的方式将理论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高中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形式的单一,与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不相适应。思想政治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也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探求新路,就成了思想政治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把人的发展作为核心,"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8.
邹喜玲 《新西部(上)》2010,(2):151-151,16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阔读文本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之因素,在课堂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实现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现实生活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孙诗银 《魅力中国》2010,(4):142-142
《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之。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情感渗透的最有效和最得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统一,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应当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