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向非祆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本文通过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对矛盾引出论题,总结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建设关系面临的困境.从而做出了统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就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城乡一体,逐步建立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平等就业的新型就业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转移,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体制和政策性分割,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民工荒”的局部性、结构性、短期性特征仍占主导。“民工荒”是劳动力供需面改变、体制性因素、结构性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应继续着力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稳步优先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同步解决“民工荒”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翠红 《商场现代化》2007,(32):392-393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显示,现阶段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异明显,特别是西部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中东部,不仅造成西部土地荒置,还引发了城市就业压力和失业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西部产业调整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尽快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进行了浅析,它们分别是:收入差异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惟一起因;农民工必然会对输入地的就业产生严重的冲击;“民工荒”现象说明农民工供不应求;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漠视、推延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赵翠红 《商场现代化》2007,(11Z):392-393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秀 《商场现代化》2006,(33):372-373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越来越快,在农民全部收入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中还受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困难,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偏低、增长缓慢等因素制约。要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城乡二、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还要改革和完善劳动就业制度、农村土地制度与文化教育制度等,为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数量人员、素质、产业分布状况和组织方式分析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文化素质低缺乏就业竞争力,转移就业组织方式低级化,转移就业成本较高等关键问题。解决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与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加速建立农民转移就业的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拓宽转移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0.
赵翠红 《中国市场》2007,(41):48-50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物流发展的角度来谈如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侯琳琳  黄勇 《商业研究》2011,(11):203-206
从农产品相对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联系与相互作用出发,本文构建了两期三部门的理论经济模型,在包含政府部门与不包含政府部门两种情况下,分别研究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产品价格剪刀差,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以及政府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仅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于政府需通过提高农业补贴和实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减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相似文献   

12.
李继云 《商业研究》2008,(5):177-180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相似文献   

13.
赵晓丹 《商场现代化》2006,(32):214-215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要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经济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从“用工荒”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现象反映了农民工教育的缺失与错位,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困难重重。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工市场的主力,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对解决我国目前出现的"用工荒"以及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入手,结合我国民营企业最近面对的用工荒现象,深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乡村旅游具有拉动就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积极作用,经验事实和数据也表明乡村旅游具有促进就业的动力机制.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及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并提出加强规划、制度创新和开发人力资源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集体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刘易斯拐点的背景下,由于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不当、城市生活成本过高、被征地农民在城市中缺乏归属感等原因,出现用工荒现象。被征地农民"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其经济成因包括自然失业、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存在、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其制度成因包括征地补偿政策不科学,短期性就业政策缺乏长期效应,就业政策缺乏约束力、宣传不到位,培训政策匮乏且没落到实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制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但基于当前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来讲,二元经济结构是不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的,所以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推动城镇化目标得以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就是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发挥的实际效果也非常显著,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当中,贫困地区的农妇女的转移就业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也同样存在二元分割。这种城乡分割的就业市场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造成劳动力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变,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化。为此促进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融合,是我国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农民进城就业面临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被打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到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就业。截止2010年6月底,到乡以外和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达到1.57亿人。农民外出就业增加了收入,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通过分析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点,对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及城乡发展等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政府要从政策方面入手,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就业制度、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维权保障,以促进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