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建筑的建造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重视对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探讨,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设计理念是推动高层建筑设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生态建筑"发展到今天的"绿色建筑"概念.更强调了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绿色建筑"一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成当务之急.这观念的确立是全民的、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绿色智能化建筑具有的典型特点、绿色智能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理念、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等,并提出只有降低建筑能耗、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才能实现经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李娜 《经贸实践》2016,(14):1-3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开始积极构建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不断推进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发和评价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将绿色建筑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首先需要关注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不断推广和传播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开发理念,将绿色建筑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其中经济性作为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性的评价对实践和理论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这必然导致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的产生,绿色建筑正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提出的.本文通过介绍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和理念,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球变暖的进程不断加速,全球异常气候出现的周期缩短、频率增加,地球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显现出来.而"绿色建筑"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任务之一,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而在建筑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暖通空调新技术,也是实现可持发展,贯彻绿色建筑理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绿色--作为新世纪环保的主旋律,正日益被广大民众所关注."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健康舒适和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绿色建筑"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本文就当前形势的发展阐述了绿色生态建筑的特征、设计方法、推广难点,以及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谈绿色建筑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消费结构升级,可持续发展的被人们逐步认识,生态建筑设计已经成为新的设计理念,而要真正实现绿色设计则必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法和手段,并实现多层次合作关系同时介入,并达成共识、贯彻始终。本文论述了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及其关系,从多角度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并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资源匮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已经变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设计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应该得到快速的推广与普及,我国正在不断引进外国先进建筑理念,不断改进国内建筑风格,使其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节能问题作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绿色建筑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的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根据国家绿色建筑发展制定的两个阶段目标以及四大基本策略,在遵循此原则的前提下,从绿色建筑面临的设计施工难题,提出从资源的易得性、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循环利用性等方面着手考虑,从而获得了稳步发展绿色建筑的策略.而目前在我国的绿色建筑中,暖通节能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措施阐述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该理念的提出,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杭州某生态园工程,简单介绍建筑工程中运用的绿色、节能的技术,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绿色建筑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是指,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依相存,注重人的恬静以及人与天然环境的和谐的建筑。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建筑业发展的潮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绿色建筑不能给我们带了的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空间,并且在当今社会许多资源的不可再生利用的情况下,更能减少资源浪费,为了与时俱进,应加大绿色设计理念的创新,把绿色建筑落到实处。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以及设计理念的概念,并就现存主要设计理念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果.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应该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保的建筑,要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3.
地域性绿色建筑源自于对绿色建筑与地域建筑设计理念的综合思考,两种设计理念均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比较而言,绿色建筑更注重利用绿色技术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地域建筑则更加注重自然与文化的因素,而这些都是当代建筑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文章从两者的思想发展及关系出发,分析地域性绿色建筑的影响因素,既需要考虑地域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更需要社会的大力宣传与推广和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全社会还没有完全听见绿色建筑理念的呼声,不少人也没有认识和理解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刻含义,这需要继续引导和宣传,需要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实现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可.本文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出发,阐述现阶段绿色建筑在房地产开发中的运用及开发绿色建筑对开发商的竞争优势分析,并指出了开发绿色建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世界人口剧增、温室效应、资源锐减、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等环境恶化的症状逐渐凸显,对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绿色意识、生态意识、节能意识等环保意识正在唤醒人民,这也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各国相继提出追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绿色住宅、生态住宅、智能住宅等.中国在<哥本哈根协议>明确的做出了承诺,而面对未来的发展,中国的建筑业也成为了倡导节能减排的首要行业之一,本文就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见解,文章首先陈述了绿色建筑的概念,随后分析了中国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更加重视重视"绿色建筑设计",注重发展新型"绿色建材",进一步强调"绿色施工"、实施"绿色竣工验收"以及制定"绿色技术标准",随后阐述了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的"绿色建筑"过程中应关注普通建筑,要发展"绿色建筑"而不是"低碳建筑",同时要充分、合理利用太阳能,这些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与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指出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文  黄盛  贾晶 《当代经济》2017,(36):60-61
绿色建筑核心理念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质量保证”.这一理念的实现必须借助各方面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澄清一些有利于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包括工程总承包,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材料,找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分析存在的问题,将有力地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为全球范围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的主旋律,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建筑"之路.绿色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但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在市场发展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在建筑设计领域之中,采用绿色建筑概念进行设计与分析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各种使用功能,而且还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健康基础,也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本文就绿色建筑概念入手,从绿色建筑设计的各项作用综合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如何开发绿色建筑旅游资源才能更好地展现其特色及内涵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的剖析,总结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然后,从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出发,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的四项内容,为绿色建筑的旅游活动提出了可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