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刚 《经济学家》2014,(3):46-55
从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农业部门就业率、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多维度分析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可以发现中国劳动力短缺属于相对短缺,而非绝对短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力绝对短缺问题,而对相对短缺的效果较小,因此,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来减缓或消除劳动力相对短缺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作用并非最佳选择。解决的措施应该是通过制度创新,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本,充分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降低农业部门就业率、提高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途径可以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第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2.
怎样应对人口总量过剩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社会在我国的提前到来及老龄化的加速,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将会出现短缺,这会严重威胁到经济增长。而解决此问题的措施,就是放松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但这又会使得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人口规模继续膨胀。文章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解决了这一两难冲突;认为,劳动力短缺必然导致衰退,而人口的继续增加可以提高分工水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城市因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现象,农村的过剩和城市的短缺形成以劳动力为中心的资源配置错位现象.因此,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必然会优化城乡现有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积聚起一定的财政力量,每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数额,这些进步,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之前一直被推崇的简单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的老年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人口红利阶段转为人口负债阶段,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以及合适劳动力的逐渐减少将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蔡昉:挖掘人口红利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昉 《商周刊》2011,(6):27
2015年中国16岁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最高峰,此后开始下降,中国的人口红利会逐步结束,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意味着过去的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高储蓄率、人口抚养负担低的情况将改变。因为过去30年经济增长近10%,与充分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在研究我国就业问题时,许多人认为21世纪特别是20世纪前20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未来十几年,中国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000万以上,到21世纪中叶人口总量接近16亿时才能缓慢下降。目前中国已进入由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带来的第三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人口增长意味着后备劳动力增加。当人口增长过快时,劳动力供给就会供大于求,劳动力价格就会随之下降,出现失业加剧等情况。然而,通过对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和一些现象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虽然我国就业压力仍然存在,但不会出现加大的趋势,而是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劳动力供给压力的减缓上。  相似文献   

7.
"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中国CGE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分割因素,兼顾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关系,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探讨了人口结构变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镇化的推进,中国粮食安全同时受到供给与需求层面的持久负面冲击:在所有模拟情景中,人口结构变迁均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进口依赖度增加以及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而仅当生产要素为替代关系且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时,人口结构变迁才会在长期内导致国内粮食产量增加。这表明在人口结构变迁的背景下,进一步消除劳动力在行业间流动的障碍是提升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是否已经迎来刘易斯拐点,以及中国人口红利拐点何时到来的讨论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从二元经济视角、人口转变视角、收入分配视角分析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拐点、库兹涅茨转折点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是否存在大幅度下降及农业工资率是否存在大幅度上升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进入刘易斯拐点;虽然中国面临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转变优于经济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劳动力的短缺;只要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就会抵消人口红利拐点到来的负面影响.文章最后对中国是否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是中国劳动力供给的转折点,这预示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将很快到来。面对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型短缺并存、老龄化和失业并存、高资产价格、国内分配体制失衡、国际分配体系不利等问题的挑战,急需制订战略性政策措施。通过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改善人才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教育投入,减少结构性失业;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以达到减少劳动力需求、多渠道加大劳动力供给,进而消除和降低阻碍人口红利实现和取得的障碍,充分实现未来人口红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中国、日本和韩国所共同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探讨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最后指出,如果缺乏有效经济政策,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如日本已经开始出现经济停滞.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近30年内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未来这一地区的权力将会从日本转向中国.  相似文献   

12.
周政华 《经济》2007,(7):50-53
劳动力短缺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吗?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近期于北京举行的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专题研讨会上预测,2009年全国城市将普遍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13.
黄毅  李健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24-126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运用年龄移算法对泰州市劳动力供给人口进行预测,同时,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和就业弹性系数对劳动力需求人口进行预测,得出2015—2100年间劳动力供求变动趋势。认为主要是由于人口制度和各行业对劳动力需求的不同导致泰州市未来劳动力走向供给短缺,要减少泰州市未来劳动力供给短缺必须放开生育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机动退休年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李魁 《财经科学》2010,(6):74-84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负担的减轻产生了人口红利并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长期而言,劳动力负担每降低1个百分点,促使人均产出增加0.176个百分点。短期而言,劳动力负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劳动力负担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主要由快速下降的少儿抚养负担解释。但随着少儿抚养负担的稳定和老龄化的加速,未来劳动力负担变化将由老年赡养负担主导,随之引起的经济效应将发生改变。为此,应抓住剩余30年的战略机遇期,利用人口红利期积累的成果迅速推进人口结构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资本短缺、劳动力和土地过剩时代。过去,各个地方招商引资打出的都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甚至零地价招牌,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来吸引资本,而且很奏效,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两年,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劳动力和土地越来越短缺而资本则越来越过剩。中国进入了资本过剩时代。  相似文献   

16.
"全面二孩"政策以延缓老龄化趋势、缓解劳动力短缺、优化人口结构为目的,是政府在国内人口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政策调整,然而政策调整的效果还有待考量.因而本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利用Leslie人口模型和灰色模型,分别对政策不变以及"全面二孩"政策下的中国人口情况进行预测,将政策实施前后的人口指标进行对比,最后得到"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帮助中国走出目前的人口困境,短期内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冲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人口转型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经济和社会现象。本文从性别偏好对生育决策的影响这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口生育率会显著下降。本文通过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说明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会缩小男女劳动力在生产效率上的差异,从而使男女工资的不平等减少。而性别偏好程度又取决于男女劳动回报的差异,因此经济发展会降低性别偏好的程度,提高女孩对于家庭效用的贡献,这将影响到家庭的生育决策。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性别偏好程度的下降对人口转型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性别偏好程度显著降低时,人口生育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劳动力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因为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而显著放缓。相反,中国将会未老先富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宣布放宽独生子女政策的决定在中国和国际社会引发广泛讨论。但人们对其意义普遍存在误解。和错误观念恰恰相反,劳动力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中国经济增长96%来源于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而不是劳动力供给。因而,没有理由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因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停止增长而显著放缓。相  相似文献   

19.
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下海 《财经科学》2008,(2):105-111
在当今全球经济中,服务贸易在一固经济结构中的份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固际化水平.长期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主要仰仗于成本低廉、总量丰富的低端劳动力.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快速的人口转变将导致人口红利的短缺.廉价劳动力驱动的服务贸易增长方式也将宣告结束.为此,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用质量替代数量.实现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口净流失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泰州"十二五"时期会面临着普通劳动力与技术人才同时短缺的问题。因此,提高适龄人口受教育水平,加强培养区域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提高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必将成为泰州各级政府长期的重要目标。文章从纵深的角度分析劳动力就业数量和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对未来泰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劳动就业变化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加强劳动力培养、优化劳动力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