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章旌 《沪港经济》2006,(5):29-30
"中国版LIBOR" 2005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首次通过中国货币网对外发布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是以银行间市场每天上午9:00至11:00间的回购交易利率为基础,同时借鉴国际经验编制而成的基准性利率指标,每天上午11:00起对外发布.市场人士指出,这一决定是为创建中国版本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所迈出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山东建设》2005,(11):27-28
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上年同期回落7.4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20亿元,同比少增575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677亿元,同比少增加546亿元。与此相比,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量同比增加较多,市场利率继续走低。4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1.8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当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交易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67%和1.25%,明显低于去年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3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指出,2009年3月份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央行指出。3月份,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增加;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足,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量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货币市场利率小幅下行并维持低位;现券交易量增加,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略有回升;股票市场指数宽幅震荡并有所回升,成交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规模发生量变的则在1997年以后.以同业拆借、票据流通以及债券的现券和回购交易为主体的货币市场,均获得了跳跃性发展。尽管如此,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拆借市场的发展受制于商业信用关系的培育与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问题凸现在人们面前。本文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模拟市场利率变量,以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日头寸为分析对象,通过定量的方法考察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波动环境下利率日风险值具体数值的大小,研究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偏大,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外资银行利率风险最小。在上述实证结果基础上,文章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经济》2014,(1):64-64
2014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辖属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宫网发布了“2013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100强”机构评选结果,广西北部湾银行再次成功荣登i00强榜单。  相似文献   

7.
央行近日发布的《5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今年前五月中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足。央行表示,5月份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有所减少,长期债券发行比重增加;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足,货币市场利率维持低位运行,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量均有增加;现券交易量有所减少,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继续小幅回升,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5月份,股票市场指数继续震荡走高,日均交易量略有减少。前5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2529.4亿元,同比增加超过50%。5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3332.7亿元,较4月份减少20.4%。  相似文献   

8.
基于正态分布假设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不仅没有考虑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收益率序列的尖峰厚尾和偏态特征;而且往往都不对交易头寸的性质进行区分,忽视了不同性质交易头寸市场风险的显著差异和对收益率序列不对称尾部特征的专门拟合。采用正态逆高斯(NIG)分布来拟合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不对称的尾部特征,给出了不同性质交易头寸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并对不同时间频率利率数据的风险价值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度量与管理提供了一般性的模型构造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正态分布假设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不仅没有考虑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收益率序列的尖峰厚尾和偏态特征;而且往往都不对交易头寸的性质进行区分,忽视了不同性质交易头寸市场风险的显著差异和对收益率序列不对称尾部特征的专门拟合。采用正态逆高斯(NIG)分布来拟合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不对称的尾部特征,给出了不同性质交易头寸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并对不同时间频率利率数据的风险价值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度量与管理提供了一般性的模型构造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特征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晨 《北方经济》2009,(23):84-85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的场所.由于同业拆借期限短、风险小,很多银行都把短期闲散资金投放于该市场,在保持流动性的基础上降低经营风险,增加利息收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自1984年我国建立同业拆借市场以来,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该市场已经成为银行间进行日常交易的重要场所,且交易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罗真  杜进军 《西部论丛》2008,(10):62-63
国债回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投融资工具,国债回购市场本质上是一个资金拆借市场。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国债回购仅允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进行。2002年4月8日,央行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的第五号公告,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这一政策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少数有资格旬同时参与两个市场交易的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2.
金融机构"钱炒钱"引发所谓的"钱荒",高杠杆扩张经营模式走偏,经营扎根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必然出路错觉引发的"流动性"短缺自5月下旬起,银行间市场资金即开始出现紧张迹象。5月中旬以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从最初的2.1%逐渐突破3%,至月底达到4%。6月初,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隔夜利率连续多日飙升,资金价格一再冲破想象,并于6月8日暴涨一倍,一度达到8.29%,创下了16个月的高位。同业拆借利率,就  相似文献   

13.
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债券融资在我国社会总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其中银行间质押式债券回购成为我国短期资金市场的主导力量,交易活跃、成交额大,且其利率已成为短期资金市场的代表性利率,同时也是我国短期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利率之一。本文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探究M1的同比增长率对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在总结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基本属性和评析国外基准利率选择的基础上,围绕基准利率的四个属性,系统比较分析了中国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并对相关利率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和Granger 因果检验,认为以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作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短期基准利率优于其他利率。  相似文献   

15.
芦峰 《特区经济》2005,(9):102-103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前身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成立于1997年6月16日.自成立之初就在二级市场实行市场化交易,发展迅速。在市场化交易的支撑下,银行间债市一级市场也在发行环节实现了市场化的定价机制。1998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市首次成功地以市场化价格发债  相似文献   

16.
货币市场2000年中国货币市场取得重大发展.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年交易量为23190亿元,增长1.7倍,年底全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成员达659家.2001年一季度货币市场继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流动性因素的货币信贷模型,以研究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信贷的动态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相关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中国信贷调控的影响与理论模型分析得到的动态影响机制比较一致;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债券利率在调控信贷中的作用在2010年后出现失效的现象。建议中国在调控信贷方面还应以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综合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18.
黄千里  方华 《科技和产业》2016,(12):148-153
基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报价时间的调整,通过选取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与短期SHIBOR的报价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SHIBOR在报价时间调整前后两阶段的基准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HIBOR报价时间调整以后,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性地位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了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资金的价格随着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而上下浮动:如果市场上资金供给大于需求,利率就下降;反之,则上升。从本质上看,这与普通商品价格升降的原理别无二致。当然,广义的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是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还同时包括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以及债券利率的市场化等方面内容,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整顿。总的说来.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将近20年的发展历史可分为起步、快速发展和规范发展三个阶段。期间,还经历了四次大的整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