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四川的押租制与地租剥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押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一种地租剥削形式和手段,而四川是全国押租制最为盛行和典型、押租剥削最为苛重的地区。四川押租制始于移民垦荒,它一经产生后,立即成为地主压榨佃农的新途径,迅速流行、发展,蔓延和渗透到各县和几乎每宗租佃个案,与地租同为土地租佃不可或缺的条件。押租额和押祖率持续升高,名目与日俱增,手段花样翻新,其性质也由起初的地租保证蜕变为极其残酷和无孔不入的高利贷剥削,并成为地主任意役使和勒索佃农的把柄。地主通过增押增租、高押高租、明佃暗当,转押租为高利贷,以及贪婪需索、吞霸押租本金等手段,使地租剥削总量和地祖率加倍升高,佃农劳动成果被囊括殆尽,广大佃农加速贫困破产。四川物产丰饶,佃农却是“世界上最苦的”,“天府之国”成了佃农地狱。  相似文献   

2.
清代畿辅旗地永佃形态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清前期,虽然由投充、押租、指借以及包佃等方式,一些旗地佃农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了永佃乃至田面的权利,田面转让交易也已出现,但直到乾、嘉以后佃户不被任意增租夺佃的权利得到中央政府完全确认,旗地永佃才得以在整个旗租地进一步发育。在这种有利于佃农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到道、咸时期最终引发了旗地田底与田面的完全分化,并再度在地方官员的努力下于光、宣时期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即"法理上的田面权"。这是一个进步的趋势,它既有利于旗地佃农经济、身份地位的提高,在长时段内有力地促进了畿辅地区土地占有的分散化,也有助于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代押租制度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押租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明清时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封建租佃剥削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地主对劳动者的剥削相当惨酷,这是不需要多作说明的。在这篇文章里,只是试图在此前提下,对清代押租制度出现的前提条件、基本特征、类型变化以及其历史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已发表的有关史料,作一点探讨。意见很不成熟,请给予批评指正。一有一种观点认为,押租制度的发生与发展,是同人多地少的现象相联系的。人多地少,而土地又是集中在地主手中,无地的农民欲求承佃地主的土地耕作,难免发生竞佃现象,因  相似文献   

4.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 晋侯(惠公)使却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子余(吕甥)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晋于是乎作爰田。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为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同一事件,《国语·晋语三》写作“作辕田”。“作爰田”是什么?这是古今聚讼、众说纷纭的问题。比较流行的意见是把“作爰田”与《汉书·食货志》所说的“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联系起来,认为“作爱田”是取消公社份地定期重分制度,认农民自行耕休,从而导致了农民对份地占有的固定化和和永久化。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①《说文》:“(走亘),(走亘)田易居也。”徐锴认为《左传》爰田,《国语》辕田,都是假借字,正字是“(走亘)”,“谓以田相换易也”。段玉裁申其说,确认爰、辕、(走亘)、换四字音义相同。②《汉书·地理志》:“秦孝公用商鞅,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注引张晏曰:“周制三年一易,  相似文献   

5.
袁伟 《科技和产业》2010,10(4):40-43,106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也是中西部地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地区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之一。河南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代表,以河南为例分析该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剖析该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不同分类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十二五"期间该省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手工业与农村曹树基认为,土地产权中不同性质的永佃权问题需要做具体研究.从1927年后浙江省推行二五减租实践过程看,既有欠租撤佃的"相对的田面田",也有欠租也不可撤佃的"公认的田面田".由于两种"田面田"的地租率不同,而"公认的田面田"主反对"二五减租",成为浙江"二五减租"的最大障碍.[1]李德英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成都平原佃农地主结构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复杂的租佃关系,探讨了该地区佃农比例高于其他地区的原因.[7]她还通过对一些县级档案资料和土改档案资料的分析研究,指出近代成都平原的押租与押扣,是该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产物.从制度上看,租佃双方的经济关系比清代以前更趋平等.[3]赖晨指出被长期描述为50%~80%的近代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开放潮》2001,(4):52-54
随着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重心的转变,台商对大陆投资区域格局也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台商对地缘接近的福建沿海地区投资趋缓,对珠江三角州地区的投资仍在持续增加,对长江三角州地区的投资则出现大幅增长势头,并开始部署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同时,台商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产业群与生产基地,形成新的两岸产业分工布局,加速两岸经济的整台。台商对福建沿海地区投资趋缓 福建与台湾有较强的文化与地缘优势,是台商投资最早的地区,也曾是投资最多的地区。近年台商投资虽有所减缓,但仍是台商投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据福建省统计,到20…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合理地确定并履行好国家的经济职能?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没有单纯的市场经济,只有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的经济职能或政府的干预行为是不同的,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9.
售后租回交易是一项特殊的租赁交易,它是指卖方(即承租人)将一项自制或外购资产出售后,又将该资产从买方(即出租人)租回,其动机源于承租人(也即资产出售者)对资金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租赁形式在我国得到充分发展,但在实务中各企业的核算方法差异很大,该业务常常被作为"改善"公司业绩的工具.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专门规定,售后租回交易应被认定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且无论哪种租赁方式,该资产的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都应予递延摊销.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防止企业通过售后租回业务操纵会计利润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需完善的地方.本文根据对准则的理解,就售后租回业务中递延收益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经济理论看四川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社会经济发展,无一不是首先从那些优势相对较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起步,并快速发展的,而一些落后的地区则随后加快发展,逐步追赶发达地区,达到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从我国来看,东南沿海地区7个省市(广东、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山东、海南),以占全国7.3%的面积、26.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2%的GDP,成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而从东南沿海地区的各省经济发展看,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江苏的苏锡常地区,福建的福厦泉漳莆地区,浙江的杭嘉湖和温台地区,山东的胶东半岛区,等等,都是以该省较小的面积和较少的人口创造了60-70%的GDP,成…  相似文献   

11.
清初四川外来移民和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中,四川的情况比较独特。大量外省客民涌入四川,成为当时垦荒大军中的主导力量,这是任何其它省分所没有出现过的。那么,为什么四川会有此等情况?它对该省的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等各个方面,究竟产生了一些什么影响,这是清代地区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很值得我们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其人民出洋谋生历史悠久,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据1996年的侨情普查统计,福建共有海外华侨华人1033.5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居港澳的同胞123.2万人.改革开放20年来,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成为福建省利用外资最主要的形式.三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福建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据1996年的侨情普查统计,福建共有海外华侨华人1033.5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居港澳的同胞123.2万人。[1]做革开放20年来,福建作为中央实施‘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最早的省份之一,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成为福建省利用外资最主要的形式。福建的三资企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重要作用。探讨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福建三资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正确引导侨(外)资的投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侨(外)资对福建经济的促进作用,具…  相似文献   

14.
庄文韬 《开放潮》2003,(7):51-52
福建是全国最早进入证券市场的省份之一。截止2002年12月,全省上市公司共43家,居全国第十一位。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募集资金超过184亿元,成为福建经济的先头部队。 但福建上市公司整体表现也有不令人满意之处。突出表现在整体再融资能力不强,高达三成的企业沦为“壳”而丧失了配股资格,近两年来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活动也很不活跃。再融资能力不强折射出上市公司整体成长性、创新性和持续增长能  相似文献   

15.
“公司社会责任”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很多州才就公司社会责任在立法中作了明确规定。我国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争论也很激烈。从目前公司的发展及社会的整体利益考虑,很有必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章从这一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依据、制约因素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如何构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科技创新是福建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福建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20多年来,福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十分活跃。2003年,福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超过1.5万元。同时,福建也是我国沿海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8.3%,仅次于广东省,居全  相似文献   

18.
曹魏时期的田租 ,《三国志》、《晋书》、《通典》均作每亩四升。这一租额 ,在众多的论著中 ,无批判、无怀疑地被引用 ,并被作为展开曹操政权的性质、两汉魏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等问题探讨的重要依据 ,而且还成了西晋占田、课田以及租调制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对此贺昌群、周国林曾提出过疑议。本文在介绍周国林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从汉代租赋制度的弊病、东汉时期的租赋改革动向以及曹操实行租调制的目的等方面 ,对周国林的见解作一些补充和修正 ,论证“收租亩四斗”说的可能性。而最终目的则是想通过对曹魏租调制的探讨 ,来寻找中国古代社会向中世纪社会转型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里耶秦简有一些迁陵县的积户和见户记录。积户实际是县、乡对全年户籍核查和登记的累积户次。从积户与实际户数的关系推算,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迁陵县的户籍在2 000户左右,人口估计有10 000人以上。见户是每年经过“核验、钩校”后新增交纳租赋的民户,主要和垦田(即“舆田”)有关。截止到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共有356户交纳租赋。无论是积户的核查和登记,还是见户的审定和统计,秦代基层官吏的量化考核都始终在管理过程中起着保障、推进和奖惩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给我们带来惊喜今年,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去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首次承认我国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民工短缺”问题。“民工荒”让劳动管理部门感到意外,让用工企业感到头疼。“民工荒”现象也让一些人士感到担忧:这是否是一个信号,年复一年的“民工潮”就此退潮?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具有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一旦民工出现短缺,那些靠劳动密集型维持生存发展的企业会不会大量关门停产?这是否意味着支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