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迅速发展,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的视角对资产证券化进行解读,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对虚拟资本的进一步虚拟化.资产证券化、虚拟化不断升级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在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周畅 《经济论坛》2006,(21):125-125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初源于美国的一项金融创新。为分散住宅抵押贷款的风险,同时为解决银行“短存长贷”的矛盾和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在美国应运而生,也标志着资产证券化的萌芽。由于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银行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同时也为金融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工具,近年来我国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出现了在我国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强烈呼声。事实上,我国目前已有企业在海外成功进行了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如1996年珠海高速公路收费的证券化和2000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银…  相似文献   

3.
李佳 《经济论坛》2010,(12):67-69
增大流动性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资产证券化这项金融创新从其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增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但从本次次贷危机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在有些时候还可以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本论文就是依照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两条主线,来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影响的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简短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唐熙文 《经济师》2008,(8):41-42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使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开始反思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的形式和运用。在金融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已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取胜所必备的技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刚刚处在起步阶段,与我国的金融体制和法律环境还不能完全契合,需要在政策层面和技术准备层面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创造条件。同时,要吸取国外在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使之逐步成为一项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结构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作为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工具这一,自上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以来,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壮大,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应加以发展和利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杨爽 《经济师》2011,(1):84-85
文章认为在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必须结合中国金融、经济的实际环境,汲取次贷危机的教训,审慎地看待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促进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娟 《经济论坛》2003,(4):15-16,33
随着我国资产流动性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全社会对流动性问题认识的加深和经济实体对流动性需求的逐步强烈化,在证券市场培育与发展过程中,资产证券化作为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种途径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初步尝试。尤其是随着不良金融资产的积累以及专事不良资产经营处置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更是将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的经营手段。已取得共识的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有引进与发展的必要,对于缓解和处理不良金融资产能够发挥作用,能够提高市场流动性。但问题是,我国哪些金融资产可以证券化,支撑该种证券化的市场需…  相似文献   

8.
李国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17-118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式,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金融创新中的风险控制是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余婧 《经济研究导刊》2015,(5):197-198,219
2014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9.30房贷新政”中提出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房贷证券化。这项政策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标志着我国开始启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美国“两房”贷款证券化曾大大提高市场资产流动性,但由此引发的2008年金融次贷危机至今仍在影响着全球经济。通过对我国房地产融资现状的分析,得出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急需进行金融创新,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并通过对美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经验与教训的分析,取得我国进行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级贷款对流动性有很大的依赖性,其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使之在利率上升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因违约率的上升而孕育危机。资产证券化使低质量的贷款通过分拆、打包、出售转移了风险。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漫长的销售链条和高杠杆率在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放大了风险。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管导致次贷危机的扩散。次贷危机与华尔街和评级机构的贪婪和道德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美国人的透支消费助推了次贷危机。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使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陡增,并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增加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倒买倒卖的市场运作模式、资产支持的证券流动性不足以及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复杂性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金融危机后应加强我国资产证券化金融监管工作,坚持以有限管制和间接管制为原则,减少直接干预;坚持慎重选择资产证券化类型,逐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原则;坚持以规范的信息披露为原则,防范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时代经贸》2006,(11Z):15-16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障碍。本文就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时所面临的障碍和解决的对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腐蚀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危机中受影响的金融机构量大且种类多样,危机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该特点产生的原因.首先,抵押贷款证券化机制扩大了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范围;其次.证券化产品的复杂性使其风险的暴露是渐进的;最后,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杠杆化造成了金融危机的持续演进.  相似文献   

14.
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对企业的融资带来了便利,丰富了金融市场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美国次级债风波就是验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的基础,认为资产合格、SPV合格、真实销售、重组增值、管理牵制和持续的信息披露等构成六道防线,这对当前我国防范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贷款证券化、道德风险与监管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以来,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很好地解决了放款机构资金来源约束和流动性约束问题,保证了放款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转移了信用风险,扩大了贷款规模,推动了整个社会GDP的增长.然而,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使证券化所存在的风险和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我国贷款证券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美国较为成熟的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对完善我国证券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金融功能的角度比较分析认为,美国的住房金融体系以动员储蓄为核心功能,服务于美国经济增长的总体目标,其顺利运行的条件是资产证券化、发达的资本市场和美元强势地位,具有不可复制性;日本的住房金融体系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功能,其政策性金融通过引导家庭自动分化,对整个住房金融体系风险控制和稳健运行作用重大。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微观主体和住房属性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要优化住房金融的功能结构,防范"住专事件"和"次贷危机",促进住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securitization. To this end, it introduces the rat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RoFIN) as an endogenous variable in an Agent-Based Model (ABM) set up and studies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non-fixed fraction of securitized mortgage loans. RoFIN is able to capture financial agents’ business decisions on using financial innovation tools, processes and services, such as the home mortgage securitization proces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2007–2009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securitization have increased macro/finance systemic instability via, for example, non-linear two-way spillovers between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macroeconomy. The ABM model proposed enables the capture of these dynamics. High values of RoFIN (i.e. exceeding the threshold of 50%) make financial innovation become harmful for the economic system, leading to a switch from a virtuous to an unvirtuous business cycle. When RoFIN reaches 90%,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me close to the macro/finance dynamics observed before and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Given its potential role in triggering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nstability, RoFIN is of interest for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How this endogenous variable may be influenced by means of operational variables under the control of policymakers remains a subject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reports tha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mpirical relationship can be shown between total bank credit and the US broad money supply in the period after 1995. It argues that the growing prevalence of non-bank deposits in the form of mutual money market funds and asset securitization are the main culprits for this result. Prior to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otal bank credit and broad money supply was simple enough: new bank deposits were created when banks made loans and were extinguished when loans were paid back. In banks' consolidated balance sheet, total deposits made up total liabilities and were basically equal to the broad money supply. However, in the age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not all deposits bank loans created returned as deposits, whether in banks or non-banks, as deposits could be swapped for non-deposit liabilities without a corresponding draw down on the asset side. Moreover, loans could be extinguished in banks' balance sheets through asset securitization.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这场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波及至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封全球尤其是西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短期内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中国目前正处于资产价格上涨、信贷投放过度的经济环境之中,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描述此次危机的发展脉络,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背景的基础上,从强化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六个方面得出了对中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