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商品市场存在许多不足,极大地阻碍着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和潜在消费力的实现。本文从我国农村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出发,拟就改进现行的营销策略,对农村商品市场的开拓和发展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1.农村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到2001年底,我国农村人口达到9亿,农民家庭2.5亿户。据统计,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钱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新增2元的消费需求。如果农村家庭每户多购买100元钱的商品,将带动整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冲击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远比城市严重。从老龄人口数量来看,全国65%的老龄人口在农村,农村老龄人口的绝对数是城镇的1.7倍。从增长速度看,随着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从收入水平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悬殊。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1.9∶1,2002年农  相似文献   

3.
中国9亿人口都在农村,这个占有3/4的消费市场,理应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农村是个现实的大市场 据最新资料显示,到去年年底,全国农户储蓄额超过1万亿元,农民手中的现金达8000亿元以上。按照往年的农户消费支出比例计算,我国县以下农村市场的消费品年零售总额接近20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对25个县的农民生活状况调查,1/6的家庭近期打算添置耐用消费品,按全国近2亿农户计算,这支  相似文献   

4.
<正> 二十世纪末,我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1999年10月1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人口总数的10%。对于经济还不够发达就提前进入老年社会的我国来说,老年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中国老年人传统的养老生活方式是家庭养老,但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传统上承担照料老人责任的家庭,规模日益缩小,结构向核心化发展,向老年成员提供照料的能力在不断下降。在这种  相似文献   

5.
祁恒珺 《发展》2007,(10):151-15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村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农村人口的7.36%,超过城镇的6.29%的水平,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将达17.39%,而城镇为13.1%.城镇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剩余人口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的转移。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人口转移的问题、特点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几项合理的措施:①深化体制革新,实现农村剩余人口的彻底转移;②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遏制房价高涨;④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7.
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前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典型特征。扩大居民消费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从消费支出、消费率和消费结构3个维度实证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少儿人口比对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老年人口比却显著抑制了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这一结论经过工具变量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少儿人口比和老年人口比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第三,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农村家庭、西部地区家庭、低收入组家庭及健康状况较好家庭的老年人口比的上升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更大。少儿人口比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城镇家庭、中部地区家庭、中高收入组家庭及低教育程度家庭中是显著的。本文的结论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为扩大居民消费的路径提供了研究依据,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主要养老模式,这一养老模式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流动等对农村家庭养老产生了诸多影响,家庭养老面临功能不断弱化的困境。在这一现实情况至下,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模式成为未来农村养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尽快搞活市场销售,引导企业走出疲软困境。是一道摆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级领导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开这道难题?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把艰光转向农村,向市场的深度与广度进军。大力开拓和发展农村商品市场。一、开拓农村商品市场大有可为之所以要大力开拓农村商品市场,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1.农村可以为城市工业品生产提供广阔的销售市场。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主要是农村市场。全国11亿人口,8亿生活在农村。那么多的农村人口,每年为了满足其衣、食、住、行以及  相似文献   

10.
人口流动下的农村家庭养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青壮年人口离土又离乡的持续外流,对于农村的家庭养老保障却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照料者缺乏,养老观念淡化等,使得农村家庭养老保障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确立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异常活跃时期,截止“八五”期末,我国大陆设市城市已达630多个,城市人口近3亿人。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潮流影响:另一方面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专家预测我国城市化未来进程将有三个特点,一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速度加快;二是城市群明显增多;三是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成为未来城市人口增长的主体。站在世纪之交和体制转轨的特殊线上,面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人口流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过程中生产力重新布局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客观动力和内在要求。十年来,我国农业人口主要表现为暂时性流动、长期性流动和永久性流动三种基本流动形式。农业人口流动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造了封闭的农村经济与社会,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是,由于急于求成的经济战略和政策的偏向引导与刺激,农业人口也出现了违背规律和现实要求的无序流动,从而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制约。诸如农业人口大量流动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造成农村“人才倒挂”;由于流向单  相似文献   

13.
王梅  郑路 《魅力中国》2010,(10):36-3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如今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建设用地隐性入市的现行已屡见不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存在很多矛盾。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需直面政策性独子生育所隐含的潜在风险,以适度生育和优化生育为新的理论指导,还权于民,造福国家,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人口优化发展道路。目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改革已经到了"还权于民"和"提高年轻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的关键阶段。遗憾的是,在一胎化的政策导向下,一些地方仍然坚持"对符合二孩生育政策自愿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实行奖励甚至重奖"的做法。被奖励的家庭主要是农村的独女户家庭。然后,这种政策导向却必然导致更多风险家庭、问题家庭的产生,进一步加剧农村的养老危机甚至引发全局性的发展危机。中国需要从代际人口生命历程的关系出发重新定位人口生育政策,直面政策性独子生育所隐含的潜在风险,以适度生育和优化生育为新的理论指导,还权于民,造福国家,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人口优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高达1.6—1.8亿之多,到1993年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打工的约为3865.5万人。如果按照近年来的发展状况,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2.3—2.5亿人。严峻的事实已充分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不仅是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焦点问题,而且已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制约因素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呈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是我国经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一)发展农业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民收入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我国是用只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13的耕地,养活超过世界1/5人口的国家,农业资源不足。农村经济主要是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家庭经济形式,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农业人口的大量外流,引发了相应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环境状态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处理好下列问题。在农业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高农民收入,首先要增加单位土地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途径有三个:…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人口老龄化己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在农村养老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庭结构的变迁与传统的家庭要老功能弱化.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提出改进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源 《特区经济》2005,(12):139-14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广大地区几乎还是空白,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如何根据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构建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广大农村经济还非常落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土地的征收,导致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减少,农民所赖以生存和养老的土地的收益也逐步下降;随着农村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人口增多。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农村传统的以家庭和土地为中心的保障功能受到了冲击,因而很有必要研究这些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如何安排好他们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9.
农村脱贫与返贫的纠结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扶贫成绩巨大再接再厉很难我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快30年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大多数农民正从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型迈进,农村贫困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在近一个时期内将长期存在,贫困与反贫困将是伴随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题。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民60岁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其惠农力度甚至不亚于前几年的取消农业税、新农合等政策。该政策的出台,也将彻底改变我国农村数千年来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单一模式。空心化与老龄化愈演愈烈的现状是我国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我国13亿人口,9亿农民。独生子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