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利他之心是稻盛和夫“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的伦理、道德基础。利他经营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广博的理基础。利他经营源于稻盛和夫长期经营企业的切身体验,有极丰富的内涵与广域的外延。它源于企业经营,而又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经营,它是广及人生、社会、教育、国家,甚至人类地球环境等博大的经营观。  相似文献   

2.
利他之心是稻盛和夫“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的伦理、道德基础。利他经营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广博的理论基础。利他经营源于稻盛和夫长期经营企业的切身体验,有极丰富的内涵与广域的外延。它源于企业经营,而又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经营,它是广及人生、社会、教育、国家,甚至人类地球环境等博大的经营观。  相似文献   

3.
郝文波 《大众商务》2009,(11):38-38
松下幸之助在长期的企业经营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概括起来,以“自来水哲学”、“堤坝式经营”和“玻璃式经营”最为重要。尤其是“自来水哲学”,被幸之助看作经营的根本理念,并以此作为他的自传书名。  相似文献   

4.

  “三和文化”是王炳华董事长在国家核电成立之初提出的企业文化理念,即“以核为先、以合为贵、以和为本”。这一理念体现出了国家核电将核电业务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石,以及开放合作、追求和谐的企业哲学。  相似文献   

5.
在“十五”期间到2010年正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本针对我省外贸经济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对我省外贸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主要从如何实施要素禀赋优势战略,对外贸易对国内产业拉动作用,外贸经营主体结构优化,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从“租金导向政策”看政府的“善意创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主流寻租理论在寻租活动分析中基于的前提假设和分析方法存在不完善之处,结合我国普遍存在的政府运用“租金政策”有效干预企业运行的现象,提出了政府“善意创租”的观点;阐述了在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政府实行“租金导向”政策,对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都把“道”和“名”作为争论的焦点之一,老子哲学对“道”和“名”也有着深刻的探究。《老子》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把“道”和“名”并举。本文将重点分析老子哲学中的“道”和“名”,最后再对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企业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历史传统、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经营风格的总和。企业化的内涵是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企业化作为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其精髓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思想,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体心性和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实力,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为企业投资、扩张服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阐释了道家“自然无为”的要义,然后分析了“自然无为”对企业人本管理的借鉴意义,最后指出了老子《道德经》蕴涵的“长久”思想是现代企业永续经营的智慧宝藏,并提出了企业永续经营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新型管理哲学—耗散结构理论阐述了企业的改革、管理与发展的关系。文中指出,改革和管理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途径。企业的发展是永恒的,因此改革和管理也是永恒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改革和管理,也不存在万能的改革,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加强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企业文化为中心,重视人才资本工程、价值观工程和凝聚力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经营欠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治理结构改革不到位或不完善。为此,要从股权结构调整、“新三会”职能落实以及激励约束机制构造等方面着手,改革与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从而大幅度提高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以稻盛经营哲学的第一条原则:“将事业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化”和第二条原则:“‘树立一个具体的目标’,将利他经营目的具体化,就是‘利润三分’的主张”为例,将稻盛经营哲学与中国古代《孙子兵法》进行比较分析,阐明稻盛经营哲学博大精深,与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一脉相承,他的“利他经营”哲学与中国古代兵圣孙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之道理。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仿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中心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和谐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干部职工的和谐意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为目的的一种经营理念。而“和谐”符合中国传统的和合哲学。在世界上三个比较突出的文明中,西方文明崇尚自由,伊斯兰文明崇尚公平,中华文明则是包容。中国之所以形成和谐至上的价值观,源于中国人对矛盾的看法。中国人从老子时代就认为阴阳合一,二者对立统一,两极分离,包容矛盾。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先秦崛起的“士”阶层的一员,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使用者;老子的“道”与“自然”的思想追求中,始终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现实的深切关注与超越;一是对理想的强烈憧憬与追求,这些真实地展示了老子的诗性人格。  相似文献   

15.
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所有与经营追求目标的不一致性和委托代理过程中非对称信息的存在是建立经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出发点。我国现行国有企业经营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原因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深层次还不彻底。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应当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以企业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经营绩效考核为支撑点;并坚持正确的激励(约束)原则。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目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经营管理层产生机制不健全、股权结构不合理、委托代理机制不完善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因此相应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新的国有股减持新思路、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人生减法     
人生即哲学。有时,人生需要加法,追求名利、追求知识、追求成功、追求富贵这都没有错,但有时也需要用减法、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老子》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干欲得。”灾祸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过失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严重的。老子说得很在理。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说:“饱肥甘、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饱食最美味的食品,穿着最舒服和暖的衣赏,不知节制的一定会损害福气:挖空心思地积攒财物,以富贵为骄傲,不知道收敛的一定会招致杀身之祸。在我看来,老子和林逋这两位智者劝导人们要知足、节制、知止,其实质上就是说人生需要减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不成功、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信贷软约束是中国经济陷入“活乱”循环的根源。经济的“活乱”循环实质上反映出内在体制性症结,反经济周期性的宏观调控不具有解决体制性问题的能力,政府不着力解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经济运行的“活乱”循环难以避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不可能成为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没有必要存在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有必要存在的国有企业财政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成功。国有企业改革成功可以形成企业信贷硬约束,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改进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产权市场不发达.企业产权交易过分行政化;产权改革企业的职工没能妥善安置,权益未能保障;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困难企业、债转股企业改革改制步履艰难;MBO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应实行渐进式的MBO,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完善外部监管机制,以保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政府治道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分析老子行政哲学与新一届政府改革新思维的内在联系,旨在揭示老子行政哲学从内在价值取向和外部行为选择两个层面与政府改革新思维的契合主线。内在的价值取向就是"无欲—无私—无畏",进而在行为路径上展现为"无为—为不恃—无不为"。它隐含着政府治道变革的前提是政府自身"无欲"状态,政府改革必须进行无私的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必须具有"无畏"的精神。落实到政府改革层面,必须在行为取向上以"无为、为不恃、无不为"为路径,实现有限政府、效能政府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政府目标。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需要借鉴老子行政哲学的昭示,强化政府改革的价值与行为逻辑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