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资产相关概念和公允价值自从被引入新《企业会计准则》后,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发生了一些变化,会计核算变得也比较复杂,为使会计人员便于正确理解相关规定,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本文从会计处理的角度出发,对各类金融资产从确认和计量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资产相关概念被引入新会计准则,对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带来了一些变化.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中颇具几点特殊之处,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在处理方法和程序上都有很多不同,就此特殊之处结合会计核算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嵌入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处理、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确定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使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标准达到了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是大量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进一步增加了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除了初始确认和计量大量采用公允价值外,某些资产的后续计量也规定或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这在金融资产计量中尤其明显。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这与所得税政策不相吻合。文章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基础,阐述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对而言,比较难以理解,其会计核算处理与税务问题也较为复杂。本  相似文献   

6.
李睿 《会计师》2012,(10):18-19
<正>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定义为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包括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具体可分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和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会计处理权益工具同样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但前者还包括摊余成本的核算,因此,其核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重点探析可供出售债务工具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为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  相似文献   

7.
高宇峰 《南方金融》2007,(10):57-59
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是会计实务的难点。本文首先比较了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三个标准:风险与报酬分析法、金融构成法和继续涉入法,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了金融资产转移确认的三种情形,并按照是否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来分析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计量。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其分类在初始计量时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后续计量及会计核算都会受初始计量的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四类金融资产中的一类,其会计处理有其独特之处,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在处理方法和程序上都有很多不同.本文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其他几类金融资产的对比,探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中的几个注意点,以及利用“T”型账户简化其会计处理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其规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3,(21)
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分别从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到终止确认三个阶段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异同,便于在日后的会计处理中识记。  相似文献   

11.
姜志松 《会计师》2013,(11):12-13
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分别从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到终止确认三个阶段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异同,便于在日后的会计处理中识记.  相似文献   

12.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CA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解释及相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是会计实务的难点。本文首先比较了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三个标准:风险与报酬分析法、金融构成法和继续涉入法;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了金融资产转移确认的三种情形;接下来,按照是否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来分析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计量;最后,分析了第25号准则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新准则下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在保留原有按流动性和非流动性分类基础上,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增加了金融资产内容,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改在表内反映。因此,与金融资产相关的减值准备也成为新准则的亮点之一。本文根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减值确认标准和减值的计量及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在保留原有按流动性和非流动性分类基础上,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增加了金融资产内容,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改在表内反映。因此,与金融资产相关的减值准备也成为新准则的亮点之一。本文根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减值确认标准和减值的计量及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和方法,规定交易类金融资产负债和初始确认的其他金融资产负债,可按公允价值计量。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是国际会计准则所采用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它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一种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它能反映出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显伟 《会计师》2009,(4):20-21
<正>金融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较快发展,很多企业都更多的涉及了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金融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逐步上升,并成为大众的关注点。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也变得复杂起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并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及处理方法。新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把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  相似文献   

18.
交易性金融资产特点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规定体现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而短期投资体现在原《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实际上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替代了短期投资,相应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就二者会计核算进行比较,并对相关的纳税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长辉 《会计师》2019,(2):21-22
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会计处理工具做出新的调整与更新,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传统会计准则的弊端日益显现,为弥补其缺点与不足,提高会计准则规范企业行为的效率,指引企业稳健的经营和发展,国外出台了IFRS9政策,我国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新修订22、23、24号会计准则,即《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工具》(后续简称新22、23、24号文件)。对于金融资产减值而言,其作为22号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原会计准则的规定,其会计处理原则与步骤发生了较多新的变化。因此,本文先对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相关准则变动进行简要的概述,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依据新准则处理金融资产的减值工作,并对应对准则变化、提高减值处理效率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准则:推进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契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对银行影响最大的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几个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准则分别就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定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嵌入衍生工具,金融工具确认,金融工具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确定,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确认和计量,金融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