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筹资能力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运用2009年数据,通过短期静态分析发现:从全国来看,农民个人具备新农保的筹资能力;分地区来看,除陕西省外,全国其他省份的农民都具备新农保的筹资能力;按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组的户数比重来看,中国大约有5.60%的农户负担不起新农保个人缴费.运用ARMA模型,通过长期动态分析发现:从全国来看,只要农民的收入能实现持续增长,未来农民完全有能力承担新农保缴费.为实现新农保个人筹资的可持续性,建议明确界定“缴费困难群体”的范围,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据列表的方式对新农合主要缴费主体(各级政府、参合农民)的缴费能力进行分析,以实现对浙江省新农合基金情况及其可持续性的了解,最终得出结论:短期内新农合基金比较稳定,但从长远来看,基金的可持续性取决于新农合统筹层次以及支付方式的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3.
《西部金融》2010,(5):2-2
1、宁夏将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4月29日,从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宁夏力争2011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对农村缴费困难人员,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最低缴费档次给予全额缴费补贴。建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意味着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直到终身。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农保试点和推广已2年有余,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国的新农保制度.文章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反思,包括:2012年新农保制度实现全覆盖的条件是否具备,个人缴费标准应实行定额缴费制还是比例费率制,捆绑式缴费应取消还是保留,“多缴多得”的激励政策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个人账户中的政府补贴部分应该继承还是充公,个人账户储存额按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是否合理,地区差异的中央财政补助政策是否公平.通过反思,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保险精算模型,在对不同系数进行假设的前提下对不同缴费年龄和缴费档次下的新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给替代率进行了测算,然后测算出新疆北疆和南疆地区农民的新农保缴费能力,得出绝大多数新疆地区农村养老金供给替代率偏低的结论,建议政策部门鼓励农民尽早参保、制定与收入相匹配的缴费档次,财政部门加大对新疆贫困地区补贴。  相似文献   

6.
筹资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关键环节,直接关乎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二批国家试点城市基本确立了以个人和单位作为缴费主体的筹资机制,按照比例筹资成为主要城市的做法,同时也明确了退休职工缴费的原则和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但是筹资标准差异大、居民筹资渠道单一、退休职工人群缴费是否应该由财政补助等问题仍然...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筹资来源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构成,居民个人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的主体。研究发现,目前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机制采用的个人定额缴费制,缺少必要的缴费增长机制,存在缴费水平低、待遇保障水平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城乡居民老年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应建立以"保基本"为目标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增长机制,改变个人定额缴费,采取个人按收入一定比例进行缴费的方式。在确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目标的基础上,对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等进行了测算,并给出相关结论;同时提出要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筹资功能和完善政府的补贴政策,以形成"保基本"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的推行,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重要路径。文章以嘉兴试点为例分析浙江新农保推行状况,基于宏观角度,从提高城乡养老保障统筹层次,扩大政府筹资来源,完善基础养老金补贴制度安排,调节养老保障缴费基数实现新农保和职工养老保障对接等方面思考,提出建议加快新农保覆盖速度,以推进新农保的试点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农保试点确立的"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四大原则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运用2011年国家统计数据库以及中国人口年鉴的最新数据,对新农保的四大基本原则进行实践评估。认为,新农保试点目前尚未完全实现"保基本"、"广覆盖"原则,而"有弹性"、"可持续"原则的实现也存在一些问题。"保基本"和"广覆盖"目标的逐步实现,意味着农村居民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参保人数的增长,将对"可持续"目标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要对各级财政负担以及农民缴费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估,最终促进新农保四大原则的较好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农保试点确立的“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四大原则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运用2011年国家统计数据库以及中国人口年鉴的最新数据,对新农保的四大基本原则进行实践评估.认为,新农保试点目前尚未完全实现“保基本”、“广覆盖”原则,而“有弹性”、“可持续”原则的实现也存在一些问题. “保基本”和“广覆盖”目标的逐步实现,意味着农村居民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参保人数的增长,将对“可持续”目标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要对各级财政负担以及农民缴费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估,最终促进新农保四大原则的较好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高速飞跃,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差距拉大,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多,导致失地农民人数的增加。土地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社会保障的重任,合理解决和处理好农村土地征用收益资金的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探讨农村土地征用产生的土地收益的来源,发现农村土地征用收益分配失衡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从而寻找改善农村土地征用收益分配不均衡的路径,进而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社会权益,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构造数量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指出,要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还要平抑较高的农村物价,尽早发掘出农村消费的潜在力量,为经济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4.
依据河北省2001年—2009年统计数据,以河北省为研究范围,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研究指标,以136个县域为分析的基本单元,以区域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河北省农民收入变化的特征,发现河北省农民收入差距从2006年开始呈扩大趋势,收入差距变化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有着紧密联系。收入结构、产业结构、地理区位、科技和教育是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农民收入对第一产业依赖性较强,大力发展农业是提高河北省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积极运用价格杠杆,着力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突出的价格矛盾和问题,要求运用价格杠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各项惠农价、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价格服务工作,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要切实为广大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使各种惠农的价格政策走进农村千家万户,从而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省农村个案为例,通过建立江西省农村的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验证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表明,1 995-201 0年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2%,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41%,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引导农村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理念、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问题,意在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而农民创业成为了解决农民就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将农民的力量集中起来,更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通过调查分析,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模式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影响农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消费的持续低迷的态势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简要论述几种经典消费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一种消费函数,并以近30年山东省农民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农民消费水平偏低的因素为收入水平偏低和农民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性。最后从确定性、不确定性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财政金融支农政策表示外部输血性引导,基于1997-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民收入结构和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变迁与农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民的各项收入对其消费支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但近年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其消费支出的正向影响在逐渐增强,相反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其消费的贡献却在逐渐降低;财政支农支出和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也对农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明显小于各项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在近年来表现出明显的弱化趋势。应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财政金融支农投入的配置方向,积极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扩张,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投入性支出和农村信贷中的生产性信贷投入。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基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农民收入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可以透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和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机制,表明教育投资对农民增收具有滞后效应,其中健康投资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