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友仁先生是北大著名的经济学教授。1963年9月,我有幸到北大经济系读书。那时候,老百姓还不知道经济学是干什么的,有的家长甚至把“经济系”误读为“京剧系”,问孩子:你怎么又学起京剧来了?可是,《政治经济学概论》课一开,我们就立即被引入了经济学殿堂。其中启蒙老师之一就是张友仁先生。  相似文献   

2.
在近期的《经济学家茶座》上刊登了一些经济学者关于如何开展现代经济学教学的文章,如陈钊、陆铭等人的《学“问题导向“的经济学》(第31辑)、李俊慧的《巧讲微观经济学》(第32辑),这些文章对我启发很大。身为教书匠,我一直以让上过我课的学生“感觉经济学是一门很好玩的学问,了解经济学是一种思考和生活方式”为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讲不讲道德?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是争论颇多。1998年,樊纲在《读书》上一篇《“不道德”的经济学》将这种争论推向了高潮。樊纲明确指出:“经济学的价值判断离不开道德,但是经济学本身却并不研究道德问题。”后来,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经济学者的赞同,认为“经济人”和“道德人”是不可调和的,提出“道德是经济学的黑洞”,主张经济学应当远离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教育新模式创新不断,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模式建构、线上课资源建设、推动团队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究与实践,构建了思政课“OPE”教学新模式。该模式重置并优化以往传统思政课教学流程,提出课中知识内化新理念及实践型思政课堂打造,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一门课程的剖析与设计,构建了基于OPE理念下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模式,对实现大数据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数据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让让 《经济学》2010,9(1):749-760
一、问题的提出 瞿宛文(2009)在《经济学(季刊)》发表的《赶超共识监督下的中国产业政策模式——以汽车产业为例》(以下简称《赶超》)中,将中国汽车,特别是轿车产业的政策表述为“有赖于各方对追求中国长期发展具有高度共识,赶超西方各国成为检验政策成效的有效标准”的“赶超共识模式”,并进一步提出在此模式下“中央成为竞争平台,各方博弈在赶超共识下,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经济学导论》绪论廉钢生,单永珍自《经济师》杂志1994年第10期《“经济师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引起社会重视》刊出后,在我国经济学界和广大经济师朋友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对于我国“经济师经济学”新学科创立的称赞之中,又寄予极大期望。在第11期《关于...  相似文献   

7.
《经济前沿》2013,(1):F0003-F0003
根据2010—2011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综合评价数据和评审专家评议,我刊人选为2012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来稿须知 《产经评论》是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大型产业经济类学术期刊。2010年1月由原《经济前沿》改刊创立,现为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每期160页。办刊宗旨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从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追踪理论前沿,传播产业经济学科的创新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弘扬原创精神,倡导百家争鸣,积极推动中国本土产业经济学流派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王文靖  钟无涯  马玲 《经济师》2009,(12):134-134
面对教育部提出的“高职教育应该增加实践课比重”观点,很多院校大大削减了基础理论课的数量和课时。文章立足于经济类、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从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两方面说明了《西方经济学》教学在高职高专层次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主流经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建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大发展。其中《经济学动态》逐步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学术作用和影响,现已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最喜好的理论经济学刊物。在21世纪全球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承和创新以及超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经济学动态》将与美国的《激进政治经济学》、英国的《资本与阶级》、日本的《经济理论季刊》等世界学术顶尖的著名刊物一起,勾画出一幅靓丽的和体现“劳动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语)的学术风景线,以回应《美国经济评论》等“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经济学应开展“文化经济”的研究补遗──写在《经济师经济学》即将出版之际王汉斌,单永珍"文化经济"需重视信息产业文化经济与后工业社会是并行的。它所依赖的不仅仅是"体力"和"能源",而更主要的是信息。信息,从广义上理解,是客观世界中各种客观事物的变...  相似文献   

12.
秦军 《时代经贸》2007,(6Z):180-181
长期以来,高师《合唱与指挥》课在教学模式和形式、教学观念和方法等方面,受音乐院校合唱指挥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施教过程中,通常把《合唱》与《指挥》作为两门课程进行教学,由于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必须的辅助教学,且课时少,任务重,结果合唱课变成了“视唱课”、“声乐课”,指挥课变成了“体育课”。在合唱课上,学生被动地唱而课后又不愿练习,  相似文献   

13.
首都经济学人春节团拜会举行春节前夕,《经济研究》编辑部、《改革》编辑部、《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以及《经济学消息报》、北京经济学人有限公司在北京音乐厅联合举办了“首都经济学人首届春节联谊团拜会”。北京近百名经济学者和经济工作者出席了这次团拜会。在团拜冷...  相似文献   

14.
历经十五年风雨,中国终于跨入WTO大门。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可谓方方面面,有机遇也有挑战;其结果固然取决于学习效率和博弈能力,但尽管如此,加入世贸组织的“制度效应”却无疑为“正”或曰有利。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WTO与中国市场机制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经济转轨要求“改革开放”WTO的经济学含义可以从产业重组和制度变迁角度,也可以经典经济学角度加以认识。美国经济学家KyleBagwell和RobbertW.Staiger1999年曾经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论文,力图用经典经济学解释和评价GATT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并据此建立了一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合成”与“分解”之误,就是指“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前者是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讲到经济学方法时经常提到的一个命题,它出自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畅销教科书《经济学》(第十四版)。而后者则是本文提出来的对应于“合成谬误”的另一种不同谬误,即“分解谬误”。  相似文献   

16.
作为韩国三大企业集团之一,SK主要以能源化工、信息通信为主力产业,旗下有两家公司排名“全球五百强”。美国《商业周刊》最近评选出全球领先的“世界信息技术100强”企业(Info Tech 2009),SK集团旗下SK电讯榜上有名,位列第28位。2009年6月5日,由《WTO经济导刊》主办的“2008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在北京发布,SK荣获“金蜜蜂关爱员工”大奖。  相似文献   

17.
“主角论”是经济师经济学的主题──兼谈学习《“抓大放小”经济师大有可为》的体会宏君中国《经济师》1996年第3期刊出的王理教授的访谈录《"抓大放小"经济师大有可为》,实际上是对于"经济师经济学"新学科的肯定和推进。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王旺教授关于"...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2010,9(2):I0001-I0001
为了鼓励规范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季刊)》自创刊以来设立年度最佳论文奖,每年度从《经济学(季刊)》发表的文章中评选出最佳论文一篇。自本次颁奖起,最佳论文奖更名为“Werner Jackstadt博士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最佳论文奖”,奖金为人民币20000元。  相似文献   

19.
王亚南首先提出要联系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概念,并写出了一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经济原论》。该书在理论核心、体系、篇章结构及方法上均具有鲜明特色,被称为中国式的《资本论》。时至今日,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仍发挥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中唯一一本解放前出版的专著。  相似文献   

20.
8年前,樊纲在《读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不道德”的经济学》,从而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经济学伦理问题的大讨论。经济学把“自利”作为分析人类行为的预设,似乎是一件无可挑剔的事。甚至连茅于轼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也认为经济问题与伦理问题遵循着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也许,它反映了人们对“休谟法则”的深信不疑:我们不可能从“实然”(is)中推出“应然”(ought)。1739年,休谟在《人性论》中严格区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提出不可能从“实然”推出“应然”的著名论断,被道德哲学家黑尔和政治哲学大师罗尔斯称为“休谟法则”(Hume‘s Law)。1785年,《人性论》发表约50年后,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为他的“道德律令”做了如此诠释:“我们确实不理解道德命令的无条件实践的必然性,但我们却理解它的不可理解性;对一种力求以其原理来达到人类理性极限的哲学来说,也只能作如此程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