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刑警作为公安机关的一支先锋队伍,对维护社会治安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刑事案件不断发生,尤其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高科技犯罪,严重的威胁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黑潮改革与变动,给国家带来了活力,但随着新旧秩序转轨中社会某些无序状态的出现,以及政策失误、物价上涨、经济紊乱、法纪松弛、政风不良、社会道德堕落等因素的搅动,近几年来出现了建国以来第四次犯罪高峰(前3次为50年代、“文革”期间和183年“严打”前)而且尤以这次为最。治安形势愈显严峻。1989年全国刑事案件发案已高过已往任何一年,而今年还在大幅度上升。上半年全国刑事案件发案已突破100万大关,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万多起,犯罪率  相似文献   

3.
有前科人员再犯罪是指曾经受过刑事处罚或劳教过的人员,在刑罚(或劳教)的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完毕后又再次犯罪.再犯罪人员的增加,对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同时再犯罪人员的多少和比例大小,直接反映了刑罚的有效性和刑罚执行的效果.根据办理过的刑事案件数据,对再犯罪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实现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建西 《活力》2010,(4):97-97
刑事案件的发案现场是刑事犯罪嫌疑人具体实施犯罪活动的场所,存在大量有价值的有关嫌疑人的信息,因此刑事案件现场一般可以反映出作案人的某些特征。刑事技术人员在刑案现场勘查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应本着细致、严谨、务实的态度去搜集每一个痕迹和物证,尤其是一些细微的物证,往往对破获刑事案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上升期,跨地区的资金和人口流动频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城镇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导致各种潜在的社会矛盾被激化,刑事案件发案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外来人口犯罪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金平  游涛 《数据》2002,(7):22-23
社会治安状况日益成为人们备加关注的话题.今年上半年海淀区法院刑事案件基本统计数据显示,外来人口犯罪尤显突出.本文根据海淀区法院上半年刑事审判结案的基本统计数据,对海淀区外来人口犯罪的基本情况、犯罪原因和减少犯罪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穆丽 《活力》2009,(15)
法官对刑事案件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法定酌定情节,对被告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选择处以罪行相当的刑罚: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合理合法地做出裁判.  相似文献   

8.
侵财犯罪是当前一种多发性犯罪,它一直左右着刑事案件的升降,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也是我们国家多年来打击的重点,面对多发的侵财犯罪,打击是必然的态势,但能否做到罚当其罪更是刑法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与家政服务有关的犯罪问题凸显。本文对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2010年度办理的该类型犯罪进行了专题调研,据此发现家政服务人员犯罪的特点,分析发案原因,从而提出减少家政服务人员犯罪案件发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具体案例探讨,运用数据综合法与对比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对于电子证据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刑事案件中的电子证据产生的各种犯罪过程和痕迹,针对新的案件特点和行为流程展开研究,提出了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侵权经常会造成被害人精神利益的损害,而我国尚未全面建立犯罪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促进我国法律更全面地尊重和保障人权,本文拟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汪慧杰 《活力》2010,(18):35-35,37
法官对刑事案件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法定酌定情节.对被告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选择处以罪行相当的刑罚: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合理合法地做出裁判。关于是否应当赋予法官以刑事案件的自由裁量权,自古至今,  相似文献   

13.
哪些刑法适用于网络著作权犯罪?《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于2011年1月10日颁布,对网络著作权犯罪中诸如“发行”、“营利目的”等问题都做出了新的规定,引发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张婷婷 《活力》2011,(2):63-64
犯罪的本质在于侵犯法益,没有对(相应的)法益造成侵犯的行为不得认定为汨应的)犯罪。基于此,对刑事案件应当坚持从客观到主观的分析思路。具体应该将犯罪构成要件排序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体要件”。  相似文献   

15.
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主辅食品,将作为相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加重处罚情节. 202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对往猪肉里注水、添加"瘦肉精"、生产销售"毒奶粉"、利用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等犯罪的定罪处罚作出了规定,通...  相似文献   

16.
菅中战 《活力》2012,(21):62-63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八)》第一次将“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并增加“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的罪名.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危险驾驶罪从而改变了交通肇事犯罪的构造变化后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影响为基础,结合涉及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相关的理论与问题,将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问题展开比较分析,重新梳理整理在认定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形事政策过程中,检察机关开始探索运用刑事和解的方法来处理案件,以化解犯罪嫌疑人(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实现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向保护.所谓刑事和解是指采用调解方式对刑事案件进行结案,是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体现的是恢复性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18.
刘忠权 《活力》2005,(10):148-148
检察预审,是指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为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以言词的方式,进行审查和讯问的一种专门侦查行为。现就如何做好检察预审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近年来,毒品消费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毒品犯罪被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毒品犯罪中的运输毒品罪,是我国刑事犯罪中发案较多、 涉及范围较广的一种犯罪,也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缉毒工作重点打击的犯罪之一.犯罪分子运输毒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新型运输毒品的方式不断出现,给侦查机关破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我国现行刑法是将运输毒品罪以选择罪状的方式规定在走私、 贩卖、 制造毒品罪中,并没有将其单独定罪,并且规定本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而在司法实践中,运输毒品罪本身存在着很多有争议的问题.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运输毒品罪的价值,有利于更准确的理解和适用刑法对运输毒品罪的规定,使毒品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为了丰富和发展毒品犯罪理论,使毒品犯罪的立法规定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打击毒品犯罪的需要,有必要对运输毒品罪的基本理论、 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和本罪的死刑存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司法观念中,不论犯罪性质,犯罪背景,刑事案件只能通过公诉的方式予以结案,这导致了司法成本的上升,亦不利于犯罪的预防和社会矛盾的化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入推进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