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战略可以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也离不开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从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决定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以及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创新需求等现实条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进行分析,湖南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必须是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时下,循环经济的话题多起来了,这表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越来越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但目前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消除这些误区,对有效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转变观念,加大制度创新,准确把握实际情况,从国情、省情出发探索新的有效路径,确保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实现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与工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通过对现有工业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考,强调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并以昆山为例,探索了PCB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目前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借鉴,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获得生存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要达到循环经济的这种目的,就需要财务管理手段,它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建立循环经济基础上的财务管理势在必行,本文正是基于此对循环经济财务管理做出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2005,(11):1-3
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循环经济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推广适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国务院最近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有很大区别。本文在比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业务流程异同的基础上,运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提出了设计改进意见,以使其满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就是目前国际上反映这一思潮的一种新型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趋向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变。在21世纪,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资源与环境的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企业竞争变得更趋激烈。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足,就应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循环经济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为中心,将节能与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改善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用最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方式的改进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推动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入手,论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遵循循环经济理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到目前的生态企业、生态产业园区、社会循环经济系统等理论和实践模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推进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城市对区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河子市和天业集团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的试点,其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科技进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为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关于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也是一种适应未来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更是一种极具操作性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的重要创新在于,将传统经济增长及社会消费由“资源一产品/服务一消费/污染”的开环模式,转变为“资源一产品/服务一消费一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资源利用模式和环境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必须用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来引导,规范和保障循环经济4 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抓紧制定一部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的法律,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黑龙江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黑龙江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建设的管理和调控。文章着重研究黑龙江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指出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态化等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并逐渐成为当前各国各地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南昌市作为中部地区比较落后的城市,虽然存在诸多的资源优势,但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模式出发,分析南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循环经济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宁:"3+1"循环经济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冬 《环境经济》2005,(1):20-27
作为我国率先进行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省份的辽宁,其循环经济推行的是“3 1”模式:即大.中、小循环和资源再生产业。辽宁省政府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开展循环经济,形成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辽宁老工业基地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作为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对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与体系的构建。发达国家循环经济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污染预防型和经济循环型。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文章从目标层面、方法手段层面和区域空间层面对循环经济运行机理进行三维立体研究,提出了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发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要在技术条件支撑力,市场配置内生力、政策调控牵引力、行政手段控制力和法规体系约束力的"五力"的共同支撑下,以现有的企业、园区、地区层面为基础,进一步向省区和跨省域的更大区域发展;以实现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创新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全面提高,强调系统的整体联动性,具有系统博弈的思维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