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夏流火时节,银行系QDⅡ破茧而出。自7月底,各家银行产品在投资者的期待中接二连三隆重登场,一时间,理财市场成了QDⅡ惹火的舞台。然而,银行QDⅡ拔得头筹后短暂的喧嚣还未过,业界的众说纷纭、投资者的迷茫疑问,让银行QDⅡ首推产品便遭遇尴尬,产品结构单一、收益附加汇率风险等问题让投资者难免观望与徘徊。本专题以4家中外资银行试航QDⅡ产品为切入点.对4款QDⅡ产品进行客观对比,旨在给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QDⅡ阵营由银行系拓展到证券系,基金、券商QDⅡ业务开闸。基于目前香港市场H股比价效应,国外成熟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基金和券商的QDⅡ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投资者可以适度参与,但需关注汇兑风险。  相似文献   

3.
4家银行QDII产品表面看来花样繁多,形色各异,但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其在产品设计、收益、风险等方面无不体现万变不离其宗的共性.东亚银行北京分行个人银行部主管刘井平指出,目前首推的银行QDII只是冰山一角,未来的产品设计更趋于多元化.因此,投资者应持审慎态度,对首轮产品结构和币种单一的局限、风险的多元化以及收益率不突出等特征有一个认知.  相似文献   

4.
近期,获得牌照的中外资银行纷纷拿出运筹已久的首批QDⅡ产品抢滩国内投资者期待的海外理财市场,而目前推出的产品,投资标的主要集中于固定收益类债券或结构性票据,虽然稳健,但若以人民币进行投资,由于汇率风险则可能无法保证本金安全。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在决定是否要尝鲜前,应该首先了解具有代表性的4家中外资银行QDⅡ的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发行的QDⅡ产品与境内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没有太大差异.境外产品的托管费和其它营运成本又比较高.使得QDⅡ产品在回报率方面不特别具有竞争力,同时客观环境也不太有利。这种情况下,境内银行一方面要加强对QDⅡ产品市场定位的思考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6.
子溪 《中国外汇》2006,(10):42-43
7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东亚银行境内分行等银行分别核定了25亿、20亿和3亿美元的额度。仅隔数天,几家获得资格的银行就以航天飞机般的速度推出了各自的QDⅡ产品。然而,令人大失所望的是,中国工商银行QDⅡ产品一期只以4.7ML元的认购总额告终,仅完成了销售目标的47.5%,中国银行的销售业绩同样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7.
QDⅡ制度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QDⅡ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即汇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指出商业银行应如何针对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设计不同的产品,从而达到既保证投资者收益又规避风险的目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营难点点击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不仅给银行流动性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在银行的盈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1.银行流动性相对不足,货币信贷增量脚步放缓,同业授信审核从严,银行尤其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运用方面缺乏灵活性;2.为减少风险敞口,银行不仅要关注币种结构、存贷款利率结构等的匹配性或对称性管理,同时还要注重资产与负债的不对称性管理;3.国际结算业务、贸易融资业务、外汇资金业务与境外投资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4.外汇理财等产品风险加大。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加大了国内银行涉外投资风险,例如QDⅡ、结构性理财产品等外汇理财产品盈利降低甚至亏损,市场拓展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9.
经营难点点击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不仅给银行流动性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在银行的盈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1.银行流动性相对不足,货币信贷增量脚步放缓,同业授信审核从严,银行尤其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运用方面缺乏灵活性;2.为减少风险敞口,银行不仅要关注币种结构、存贷款利率结构等的匹配性或对称性管理,同时还要注重资产与负债的不对称性管理;3.国际结算业务、贸易融资业务、外汇资金业务与境外投资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4.外汇理财等产品风险加大。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加大了国内银行涉外投资风险,例如QDⅡ、结构性理财产品等外汇理财产品盈利降低甚至亏损,市场拓展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10.
QDⅡ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ualiff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缩写,是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政府允许到境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境内金融投资者。最近,由政府批准的中外资银行和基金公司的QDⅡ产品都争相进入市场,引起投资者的瞩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王大贤 《金融博览》2008,(11):48-50
对于购买QDⅡ理财产品的消费者来说,2008年注定是痛苦而难忘的一年。直击现实去年,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基金净值的快速上涨、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诱惑以及银行和基金对理财产品不遗余力的推销,居民购买QDⅡ产品的欲望得到了极大激发,曾经出现过凌晨3点开始排队购买一只投资海外股市基金,申购额超千亿元、超出发行额数十倍的壮观场面。  相似文献   

12.
财讯     
《中国信用卡》2006,(10S):78-80
工行提醒客户做好自身用卡安全保护;工行调整在线支付规则;工行首个QDⅡ产品3天发鲁近两亿元;工行推出全新电子银行密码口令卡;多家银行调整固定利率房贷的利率;首家外资银行ODⅡ产品托管花落招行;……[编按]  相似文献   

13.
农行QDⅡ产品发行32亿元:农行第二期“境外宝”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Ⅱ和人民币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目前已结束募集,募集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32亿元,比一期QDⅡ产品增加近一倍。农行本期推出的QDⅡ产品分为“金砖四国”基金组合和“金砖四国”保本票据两种,前者投资于股票型基金,后者为到期美元保本型产品。  相似文献   

14.
推行QDⅡ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DⅡ是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推行QDⅡ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并从审慎推进、加快配套制度建设、主动应对和管理规避投资风险、做好QFⅡ与QDⅡ双"Q"机制的协调、建立投资预警系统、培养具有境外资本市场操作经验的国际型金融投资人才等六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QDⅡ制度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7年A股牛市的估值泡沫,孕育了国内的QDⅡ热潮,投资者纷纷看好具有分散风险的新生事物QDⅡ,然而QDⅡ出海不利,渐渐被人们淡忘.2009年以来,尤其在5月的精彩表现,似乎又要引起新一轮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QDⅡ)的正式诞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代客理财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规范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在给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银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2007,(1):8-10
后WTO;银行上市年;QDⅡ;牛市;SHIBOR利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13日央行5号令的发布,定下了个人投资者可以委托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境外理财的基调,18日有关银行代客境外理财的实施细则《商业银行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抢先出台,银行系QDⅡ成为了最先帮助境内居民寻求海外投资机会的媒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私人银行经营安排和技术储备还很落后,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产品设计和运作能力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在讨论产品同质化的时候,应该做进一步研究,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同类产品中还有优、良、中、差、劣细分的问题,在估值、收益风险特征、面向投资者人群等产品特征方面还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两起理财业务纠纷案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都存在问题--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增大了银行的被诉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及有序发展,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