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下一代网络(NGN)是一种目标网络,它代表了一种宽带化、光纤化、大容量、包交换、数据化、层次化、呼叫承载分离、快速开发业务、集中部署业务等的理想网络。近年来它一  相似文献   

2.
NGN突围     
《当代通信》2004,(19):30-35
有了对业务的需求,自然就有对新型网络的需求,希望能有新的网络来支持业务发展。于是,下一代网络(NGN)应运而生。NGN是一个非常广叉的概念,它是可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在内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NGN目前是各国电信部门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因为它包含了正在发生的网络构建方式的多种变革。也正是因为如此,NGN的突围问题同样引起业界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它是通过在现有的Internet网络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解决Internet网络拥塞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CDN是一个经过策略性部署的整体系统,包括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4.
IOT(Inter-Operator Tariff)是近几年针对国际漫游业务市场由GSM A (GSM Association)出的一种新的批量结算模式。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IOT:一方面,它是两个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结算)资费,该资费由被访移动网络运营商向使用了它的网络的归属移动网络运营商收取;另一方面,我们把它视为一种不同于以往  相似文献   

5.
下一代网络(NGN)及其核心技术——软交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欢芹 《当代通信》2004,(11):41-43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网络,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NGN是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逐渐发展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网络,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  相似文献   

6.
树立网络经济观念实施网络经济战略刘九华网络是以光纤、卫星、电脑、电话以及各种各样的通信手段为基础,以数字化形式相互联接,覆盖全国乃至世界的巨大信息传输系统。网络意味着什么?网络是一场革命,信息时代终于以网络的出现而变为现实,它正在影响、制约、改变着人...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网络(NGN)是业界瞩目的研究热点,各标准组织、研究单位、运营商、设备开发商都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和试验。下一代网络之所以受到如此的关注,与它所提供的业务密切相关,它不但继承了现有网络所提供的各种业务,同时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以及多媒体业务和应用,并且由于其分层结构和开放接口,业务提供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8.
《当代通信》2005,(15):35-35
Ad 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多跳移动元线网络。Ad Hoc的意思是“for this”引申为“for this purpose only”,“为某种目的设置的,特别的”意思,即Ad hoc网络是有特殊用途的网络。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9.
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及市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兴军 《当代通信》2005,(17):65-66
随着宽带网络和宽带流媒体应用的兴起,内容分发网络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是利用高层次的网络智能来高效地、个性化地为用户传输所需内容。由于CDN网络通过边缘设备来提供内容服务,可大幅度提升业务服务质量,有助于解决网上宽带内容瓶颈问题,确保基于宽带网络开展多种丰富的流媒体增值服务,如网上点播电影、网上赛事直播、互动游戏等,对促进宽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未来新的高技术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红 《当代通信》2004,(21):41-42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是联接传感器、激励源和处理器的新型无线自组织网络。随着因特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将会对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2003年2月的美国《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信业》2005,(C00):50-51
近一段时间,WiMAX这一名词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野。有人说它将是对3G的一个补充,有人说它将对移动营运网络构成威胁,也有人说它是无线宽带接入一项技术手段。那么,WiMAX是什么,它的现状和未来如何?  相似文献   

12.
信息高速公路浪潮下邮政的发展策略北京邮电大学张翼,钟云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只是一个通俗的解释,一个便于理解的概念,其正式名称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Ⅱ),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它使所有人网...  相似文献   

13.
ICT融合是近来电信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但融合的含义是宽泛的,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融合的思考。所谓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ICT),是指不断演变中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网络和业务二个方面逐渐趋向于不同程度与范围的相似或相同,在技术上体现为协议规范、网络架构等方面的一致性,在运营上体现为运营或经营模式的相似性。融合是综合的,复杂的,它涉及网络、业务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倪殿令 《当代通信》2004,(11):20-21
七号信令系统(SS7)是一组定义移动运营商信令网络中网络设备之间协议和信息交换的标准。实际上,SS7网络功能可以充当控制所有网络服务和功能的神经中枢。因此,在电信基础设施中没有哪个环节比它更需要网络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可靠的流量传输。  相似文献   

15.
NGN下一代网络是一个基于IP的全新通信网络,融合了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NGN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便于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部署。作为中国NGN领域的领跑,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NGN下一代网络技术的研究.产品开发和相关标准的制订工作,它还是阿尔卡特集团全球NGN三  相似文献   

16.
安德森提出了长尾理论运用的三个条件:制造它、传播它和帮“我”找到它。在中国更容易满足这三个条件,促成条件圆满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有足够多的网络参与者,越多的人上网,就越能增加非热门产品的关注度。而中国的网络参与率仅次于美国,是一个很大的长尾潜力市场。目前国内IT圈很多人确实正在追捧这一理论,甚至有人提出:“如想另立门户,只能依靠长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城域网是与局域网和广域网相对应的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数据通信和电信技术的发展赋予城域网新的内涵,将城域网的概念延伸到整个通信网络,泛指在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提供多种业务的所有网络。城域网覆盖大约2公里到150公里的范围,是城市中作为局域网互连的高速网络,它以宽带光传输为开放平台。各个城市的城域网最终将透过更大范围的广域网络骨干相互衔接,最终形成一个全国或全世界规模的无所不在的网络。  相似文献   

18.
“网络硬盘”是一种虚拟的网络存储空间,它通过网络来管理和使用远程硬盘空间,可用于传输、存储、下载和备份计算机数据件。与传统的网络存储方式如本机硬盘存储、U盘存储相比,网络硬盘具有稳定安全,使用方便,维护简单,不受地域、硬件条件等制约,价格较低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及大量白领员工的新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5年7月发布的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仅在我国近5000万网络即时通讯业务的使用(占全国1.03亿网民的44.9%)中,就有约1600万的用户经常使用或明确表示期望使用网络硬盘业务,可见我国网络硬盘市场相当巨大。[编按]  相似文献   

19.
赵晓明 《当代通信》2006,13(8):31-33
网络融合的概念和技术是当今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网络融合大致可分两个层面:一是通信领域中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即业界提出的FMG概念,第二才是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最具代表性的如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这也是信息网络融合的最终目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IP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个亿,宽带用户已超5300万。在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上的业务,视频会议、电子商务、互动游戏、视频点播等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互联网和宽带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电视(IPTV),IPTV是互联网业务和传统电视业务融合产生的新业务,它的兴起将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融合推动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EPON——Ethem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它同时具备了以太网和PON的优点,已成为光接入网领域中的热门技术。E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ETDM(Thne Division Multipexhlg)时分MAc(Media Accms Contr01)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强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