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D-SCDMA技术是国产3G标准,承载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倍心.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把握住TD在福建厦门率先商用的良好契机,以"无线城市"为着力点,开辟了一条其有厦门特色的TD发展之路,为TD产业的长远发展探出了良性的商业模式和商用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当国外还在争论采用何种方式建设"无线城市"时,中国移动应用TD-SCDMA建设的无线城市,已经让福建厦门市民步入了无线生活。当业界还在为物联网技术寻找"落脚点"时,厦门移动已经开启了物联网与TD"无线城市"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全新篇章。对此,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今年年初曾给出这样的评价:"厦门TD‘无线城市’建设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取得突破,今后要继续扩大规模,把TD‘无线城市’与物联网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应用发展。"王建宙的话可以说既是赞扬与肯定,更是鼓励与鞭策。当物联网遇到无线城市,其碰撞出来的火花一定会比想象中的要璀璨得多!  相似文献   

3.
3G时代已经到来,手机数据传输的速度将大大提高,这让移动终端在无线政务领域可以大展拳脚。无线政务将在电子政务互动和办事等方面发挥"轻骑兵"的作用,其"多点互动、随时接触、随时传播、随时反馈"等特点,将解决以往电子政务面临的"互动不便、渠道不畅、更新不快、办事不利"等问题,进而充分体现出"小手机大用途"的优势。在福建厦门TD无线城市建设中,"无线政务"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板块。经过政府相关部门及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移动)的共同努力,厦门无线政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将电子政务应用逐步迁移到移动互联网上,进一步降低了政府和企业的成本,同时也为电子政务应用的许多难点(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应急指挥等)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移动)自2006年3月启动TD试验网建设以来,目前网络覆盖率达99%。网络已升级至TD-HSDPA,上网速率达2.2Mbps.应该说,厦门“TD无线城市”的成功运营,是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贯彻落实中央“两化”融合,推进自主创新等部署的具体实践,它有效聚合了多种产业元素,极大地带动了厦门市相关设备,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信息化大潮中,无线通信无疑将成为其中的主要拉动力量。作为厦门TD无线城市建设三大板块之一,“无线产业”一直都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移动)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TD-SCDMA网络建设伊始,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就积极带动并推进整个产业链的建设与完善,尤其是在依托TD网络建设无线城市的过程中,厦门分公司始终以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加强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沟通与合作,为推动TD产业链的发展、为厦门市信息化建设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的“联合舰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福建厦门建成全球首个TD"无线城市",两年多来,厦门TD"无线城市"建设向着更深更广的应用迈进,目前已打造出政务、交通、医疗、环保、安防、能源、农牧、金融、人居、校园、服务、旅游等12个智慧版图,让市民可以获得无时不在的无线互联信息服务,让智慧生活由梦想变成现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6日,全国第一个省级"无线城市群"也在厦门正式开通,这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继在厦门建成全球首个TD"无线城市"后,全力推动TD创新运营的又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2006年3月18日22点整,厦门马巷TD试验网交换机房里,中国第一个3G-2G的互联电话成功拨通; 2007年,中国第一条TD网络无缝覆盖隧道在厦门贯通,中国第一个海面TD覆盖工作在厦门完工;  相似文献   

9.
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是TD事业发展的"探路者",是值得全国同行学习的对象。作为网络设备提供商的中兴通讯在这块TD处女地上走过的历程,也让众多媒体非常感兴趣。就在《中国电信业》杂志采访厦门TD项目中兴通讯负责人的时候,对方却在电话里用质朴的一句话回复了记者:"要不发点我们同事在厦门写的日记吧,供你们参考。"随后,记者便收到了60余篇日记。一篇篇看过,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中兴通讯人的激情,是中兴通讯人为了TD事业的忘我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以其"无线城市"建设战略全面力助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已制定了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TD-LTE为引领,2G、3G、WLAN、4G"四网协同"的无线城市"十二五"规划:2011年下半年4G上网卡预计面世,上网峰值速度将达到每秒上百兆;"十二五"期间,本市中心城区及室内WiFi热点区域的无线接入速率将比"十一五"猛增100倍,下行速率达100兆……伴随着一大批更"贴身"、更"智慧"的移动信息化应用的陆续推出,由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全力打造的这张多层次、全覆盖、泛在与融合的无线高速宽带网,其全速进展的轨迹,正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信业》2009,(7):19-22
TD与“无线城市”的结合意味着什么?它将给厦门市的通信生态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TD产业的发展产生哪些推动作用?对无线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又带来哪些变化?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福建厦门组织TD“无线城市”全国经验交流会.交流和探讨厦门TD“无线城市”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信业》2009,(7):23-23
在福建厦门无线城市的建设中,中兴通讯负责提供和开通中国移动厦门TD网络的覆盖设备,承担了超过88%的网络建设开通任务,主要以密集城区为主,郊区、干线和道路为辅。目前,厦门的TD网络具备国内内容最丰富的TD业务展示平台,同时有很多具有特色的覆盖场景,比如室内外一体化覆盖、光纤远端拉远、隧道覆盖等;在工程安装上也有很多因地制宜的创新点,比如海边的镂空天线、广告牌上布置天馈系统以及在街道十字路口等区域建设灯管美化基站等。  相似文献   

13.
连日来,随着中国移动在河南、贵州、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份"无线城市群"的陆续开建,我国新一轮的无线城市建设悄然加速。其实,早在2009年,自福建厦门移动基于TD技术建设我国首个无线城市起,无线城市的建设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两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信业》2009,(2):79-79
中国移动于近日发布了TD—SCDMA网络建设3年发展规划的新版本:将在2009年~2011年新建TD基站14万个,基站总数超过16万个,实现全国100%地市的TD网络覆盖,这三项数据分别较此前发布的规划数据增加了40%、14%和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今年TD网络覆盖城市数也由38个扩展到238个,建设投资达588亿元。由此,中国移动TD网络建设在2009年从“小步决跑”进入“大干快上”阶段。  相似文献   

15.
提起中国移动目前如火如荼建设中的TD无线城市,就不得不提一下融创天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MCM平台。MCM是英文Mobile Cloud Middleware的缩写,中文全称是移动云计算中间件平台,  相似文献   

16.
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和中国移动贵州公司承办的"2011中国贵州无线城市高峰论坛"于5月在贵阳隆重举行。论坛上,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与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无线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移动集团统一部署,在省公司的直接领导下,厦门扩大的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网建设于2007年2月启动。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厦门移动通过科学施工、内外协同,克服了重重困难,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相当于过去GSM网络十几年的建设任务。目前厦门TD基站超过1000个,TD网络覆盖率达99%,不仅建设速度和网络质量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创下了多项第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信业》2012,(12):88-88
日前,中国普天中标中国移动首次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将承担天津、福建厦门两大城市TD—LTE网络建设,总载扇为2830个,占中国移动TD—LTE此次13个城市投资建设份额的5%,占中国普天参与投标10个城市总额的8.8%。此次中国普天中标的TD—LTE试验网主设备全部为自主研发产品。  相似文献   

19.
G3书写3G精彩     
中国,全球最大的3G市场,已经成为决定格局的最重要砝码,其中尤其以中国移动最具代表性。在获得3G牌照的当日,中国移动就正式推出全新3G品牌标志"G3"和3G专属的188号段。在10个城市TD试验网的基础上,在2008年年底顺利完成了TD-SCDMA(以下简称"TD")与2G核心网的融合工程,实现现有2G客户"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只要换一部双模手机就可以方便地使用3G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对宽带移动性需求的强烈,人们对无线城市的热情呈现出急速扩张的态势。作为政府眼中的第五个公用事业,无线城市的概念于2004年7月由美国的费城首先提出。美国华盛顿、纽约,英国伦敦,加拿大安大略,澳大利亚珀斯,新西兰惠灵顿,荷兰阿姆斯特丹等众多城市随即都加入了“无线城市”建设的大军之中。2008年,“无线城市”的概念在国内火爆起来,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厦门等都在大力建设无线城市。尤其是随着3G牌照的发放,无线城市将成为3G时代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