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优化河南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状况,发挥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功能,本文以河南省银行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供给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河南省银行理财产品供给主体不够健全,现实供给状况与客户需求有很大差距,且产品存在流动性较差、收益水平偏低及通货膨胀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优化河南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宋艳芬 《理财》2012,(8):50-51
2011年的股市、债市在内忧外困中跌跌不休,房地产市场也涨势不再,唯独银行理财产品凭借着人们对银行的信任,以及高于银行存款收益等优势,受到空前的追捧。但在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盲目追逐的过程中,个别银行的一些营销人员为了提高业绩,想尽办法误导一些客户购买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甚至是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使得客户亏损严重,引起客户的投诉,官司连连。如某外资银行客户1000万元本金在三个月内亏损300万元、某股份制银行客户180万元亏成1万元诸如此类的事件。2011年12月以来,央行已三次下调准备金率,6月8日又3年来首次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市场流动性逐步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逐步走低,最近两个月,银行推出的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和  相似文献   

3.
魏一杉 《理财》2012,(7):90-91
自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第一只理财产品以来,各家银行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面对着上百款理财产品以及各家银行客户经理的热情推介,投资者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许多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以其收益率为准,然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没有绝对意义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那么,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都将面临哪些风险呢?这想必也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特别想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怎么刚过完年,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下来了?"打算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张先生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情况和预期大相径庭。随着央行在2012年内的二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逐渐降低。但年底银行间资金面再度紧张,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上升到年初水平。随着元旦假期的结束,银行新发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回落,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鲜有出现。与此同时,有些银行理财产品违规销售案例也被曝光,风险凸显使得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该怎么买?  相似文献   

5.
如此多的银行理财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一款适合我们自己需求的产品?理财专家提出了一些选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些方法与技巧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平 《理财》2011,(9):57-58
端午小长假前后,投资者惊喜地发现,银行固定收益类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幅提高,有的已经悄然跟上甚至超过了CPI的步伐。由于月末因素加上加息预期的增强,短期理财产品成为节假日期间闲散资金较好的避风港。而鉴于各银行忙于月末"冲时点"之际,预计今后几个月末都会迎来一个短期理财产品的小高峰。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初,某商业银行上海某支行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甚至本金都无法收回,引起投资者围堵银行讨要说法。这则新闻引起了人们对理财产品的热议。随后不到十天,又爆出了某国有银行浙江某市支行投资者数百万元理财产品金额被客户经理私吞的新闻。银行理财产品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8.
针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势头迅猛,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的情况,近期,张掖银监分局对辖内大型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个人理财产品具有高收益、短期化、冲时点的特点,其中隐藏的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及声誉风险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影响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建议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应谨慎,毕竟银行理财产品不同于定期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性质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核心问题,监管部门对其认定的模糊及自相矛盾已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并正阻碍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清晰界定理财产品法律性质已迫在眉睫。要准确界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就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从界定法律性质的需要出发,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根据银行与客户在理财产品中的权利义务等特征,对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何溪 《金融博览》2011,(6):48-49
开放式理财产品就是在投资者‘活期形式、定期收益、炒股备用、长假闲存、观望资金’的理想框架中诞生的。比起曾经风靡一时、风光无限的打新股类、QDII及结构型理财产品,开放式理财产品绝对是当下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新宠。在A股市场维持震荡,渐入加息通道,投资热点轮换较快的大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现金管理的需求,开放式理财产品应运而生。它不仅很好地充当了打新族、股民的"填缝剂",适当提高了新股申购、股票购买空档期存管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和发行理财产品的关系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发现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越弱,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具体来说,非四大国有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的网点数量越少,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贷存比越高,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的金融机构密度越大,通过理财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非保本理财产品加大了银行经营业绩波动,从而增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3.
“冲时点”银行理财产品隐退江湖了,随着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的现象的弱化,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也越来越少,银行为保存款,从而拉长了理财产品的期限,开始主推收益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致使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收益率普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陈涛  高珍珍 《时代金融》2014,(29):200-202
本文首先概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然后分析了近年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剖析了商业银行从2008年以前的流动性过剩转向2011年以后阶段性流动性紧缺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危机时期银行业巨额信贷投放、存款利率管制与金融脱媒背景下银行存款比重下降、银行理财产品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中央银行采取稳健从紧的货币政策、外部监管及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概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然后分析了近年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剖析了商业银行从2008年以前的流动性过剩转向2011年以后阶段性流动性紧缺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危机时期银行业巨额信贷投放、存款利率管制与金融脱媒背景下银行存款比重下降、银行理财产品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中央银行采取稳健从紧的货币政策、外部监管及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郑学军 《国际融资》2009,(10):38-39
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授信业务,为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银行理财产品可用于出质,当投资者的理财产品被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时,银行以理财产品质权人的身份要求优先受偿的抗辩很可能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所以,降低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理财     
《财会学习》2013,(7):38-39
银行理财产吕选购细节最近,频繁收到银行理财产品推销信息,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有想法将部分投资转移到银行理财产品。但是,怎么在这么多银行理财产品中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吉林省张斌)专家:银行理财业务从存贷款业务脱胎而来,安全稳健是其主流产品的主要特征。在股市跌跌不休、基市萎靡不振、金市前景难料的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初衷是风险收益水平界定于定期存款与股票之间的多样化投融资工具,即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比股票低,收益比同期限同币种的定期存款高。银行理财产品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家》2012,(4):103-104
正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非传统的储蓄产品,其回报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相应的风险也高一些(或高很多)。理财产品募得资金与一般的存款分开管理。有些银行理财产品是结构性存款,产品资金由银行代为投资,投资标的及方向在产品宣传材料里有详细说明。在中国,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不是结构性存款,而是多个理财产品资金捆绑投入一个银行管理的资产池。这个资产池可以包括众多不同的资产。银行理财产品或由银行销售(同时投资),或者由银行与信托公司及证券公司联合发售(资金管理委托给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所谓的银信合作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9.
由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根据一年期存款利率设计,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加上存款和贷款利率首次不同步下调,除了让企业和购房者贷款成本降低,也打乱了人们理财的步伐。有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降幅甚至达15%,部分商业银行透露,目前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几乎全线下滑。对此理财专家建议市民调整理财方向,或"扬长避短"关注中长期产品,或选择债券基金及相对稳健的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应对危机,各国中央银行纷纷调低利率,导致国内外汇理财产品数量日减。但从今年年初开始,银行外汇理财产品持续升温,在产品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预期收益率也开始上升。外汇理财有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