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地球资源锐减,“三废”污染严重加剧,环境不断恶化,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席卷全球,从经济到政从观念到行为,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中的厂、商店生产和销售既无污染又有益于健康的产品、商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消费中“绿色”因素正受到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3.
4.
当前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制约着“绿色消费”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6.
丁海波 《民营科技》2007,(11):93-93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经济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作为绿色保护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营销业正成为社会和企业认真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7.
所谓企业形象,是指消费者、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员工对企业风貌、企业行为及其各种活动成果所给予的整体评价与认定。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它能赢得社会公众的好感和信任,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奋进精神。美国学者罗伯特·F·哈特利指出,企业形象是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中,除传统的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之外的第5个可控因素。企业形象的可控性,使企业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企业或以良好的产品质量为特色,或以优质服务为特色,或以产品的价格低廉为特色…  相似文献   

8.
9.
舒辉 《标准化报道》2000,21(5):13-15
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人类已开始逐步摒弃传统发展的模式,进入了“绿色”环保时代,通过对“绿色”已成为主导国际贸易的新潮流,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手段、非关税壁垒,新准则和新通行证的阐述,确认世界贸易已呈现出“五大绿色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什么时候起 ,绿色成为了环境保护的象征。抑或是因为在钢筋水泥筑起的都市丛林中的缘故 ,人类的视野已经不能再轻易可见满目绿色。于是 ,出于对绿色的怀念 ,引发了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反思。逐渐醒悟的环保意识 ,最终促成了人类维护生存环境的自觉行动———绿色消费。环保新主张 :“绿色消费”消费者是市场的“上帝” ,消费者的购买倾向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发展方向。2 1世纪的消费主流是“绿色”。绿色消费的兴起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产品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 …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 伴随全球化绿色消费浪潮的到来和利用关税及传统的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余地的逐步缩小,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成为21世纪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紧筹划,以有效应对迅速变化着的国际贸易新形势。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增高  相似文献   

14.
15.
谢华兴 《价值工程》2007,26(1):62-63
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是当今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主潮流。从绿色营销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其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食品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消费、潮流消费的亮点和热点.但是,纵观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既有欢乐又有忧愁.  相似文献   

18.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关税的降低而出现。发达国家凭借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对我国产品出口造成一定的障碍,面对国际贸易中的新形势,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寻找并突破绿色壁垒,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27):53-55
湖北省经济增长给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带来了转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让城镇居民在消费时开始更加注重安全、环保和健康。同时,消费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环节。构建绿色消费模式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城镇居民绿色消费情况的分析,得出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高筑,我国企业日益认识到改变传统营销方式、实施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绿色营销的紧迫性。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仍存在阻碍。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我国企业应尽快建立绿色营销体系,同时也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