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丽丽 《商》2013,(18):271-272
本文在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组织、战略四个关键因素,以及政府、机遇这两个辅助性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的六个方面,进行了钻石模型醴陵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战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保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优势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不断应用,农业电子商务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应用SWOT模型从苏州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优势、内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挑战四个方面分析了苏州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竞争力,为苏州更好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粮食播种面积、第一产业人口数、农业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灾害成灾这六个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EVIEWS7.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拟合情况、系数的显著性、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这四项检验,修正了回归模型,最后基于经济模型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邹欢 《商场现代化》2016,(3):136-137
本文根据重庆农业的现状,并且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检验哪些因素对于农业生产总值有显著的影响。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在模型中我引入了四个变量:农业商品产值,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农药使用量。并收集了12014年的重庆各区县的界面数据,利用stata软件对其计量模型进行了模型估计和检验,对所得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意见。研究发现,重庆各区县农业商品产值、乡村从业人员、农药使用量这三个因素对于重庆各区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对重庆各区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严重影响阿什河流域的水质,因此,运用PSR模型对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PSR模型对阿什河流域阿城区段2011年的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这四个污染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阿什河流域阿城区段农业面源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玉泉、小岭和亚沟,主要污染物是TN、TP,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水,同时畜禽养殖和农业生产也对农业面源污染有一定的影响。针对研究分析的结果,提出以政府为指导,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黑龙江省1978—2010年农业数据为样本,构建投入要素、制度变迁、政策支持与农业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机械动力、用电量、灌溉量、财政农业支出、农业贷款、土地流转制度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从投入要素角度分析,土地、用电量对农业增长的影响为正,劳动力、机械动力对农业增长的影响为负,灌溉量与农业增长无关;从政策支持角度分析,财政农业支出、农业贷款的增加都会带来农业增收;从制度角度分析,土地流转制度在黑龙江省实施的效果不明显,并不是所有的省份都适合推广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7.
万延扩 《市场周刊》2020,(14):0115-0115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管理效率,这让我国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这对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三明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在“四化同步”进程中,市委、市政府把“农业强市”纳入战略部署,如何把这一战略落到实处,是农业部门亟需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三明农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实践,农业综合开发已经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相对价格效应作为主要传导机制,构建农业综合开发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的模型,结果发现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资本深化,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实证讨论了农业综合开发中财政资金投入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这部分财政资金有效推动农业进步,进而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未来需要大力加强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定位,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0):280-281
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文献,包括: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等因素对于农业增加值的影响。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所有因素对于农业增加值都具有显著影响,除了农业保险的参数是接近于0的负数外,其他因素参数都是正数,即具有显著正影响。最后,根据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给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增加值的政策建议和结论。  相似文献   

11.
张余雷 《商业科技》2014,(5):129-130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组成部分,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信贷就是资金来源之一。但作为农业发展资金来源之一的农业信贷究竟对农业发展产生多大影响,国家是否应该大力支持农业信贷发展呢?本文根据我国1990年~2010年的信贷投入与农业产出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农业信贷投入与农业产出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业的重要性和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状态使农业合作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研究史料和社会调研,将农业合作分为集体劳作和分工协作两类,根据合作涉及范围的大小,将后者划分成六个层级.并将合作层级以模型的形式呈现,在制度经济学框架下对农业合作层级演进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合作层级演进趋势.并对农业合作的各参与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提高了茯业生产效率和效果,是现代农业增收增产保质的核心动力与源泉。科学的测定农业科技贡献率,有助于政府更好地把握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并科学的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以全国51个省市的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的混合数据为基础,选用c—D生产函数模型,测定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并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分析,确定满意度模型,并结合KANO模型分析,立足于基本型、期望型和兴奋型三方面需求满足,提出"三步走"策略,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满意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农业农村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接下来,从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切实解决农村无买方的问题以及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切实解决农民和市场的联系问题这两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国综合实力的发展,政府农业公共服务新型模式的构建对中国整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通过对"三重螺旋"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实践应用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国农业服务现状,构建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政府农业公共服务模型,并着重对模型的核心重叠部分进行了分析,最后又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模型构建,服务于我国政府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滇桂黔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滇桂黔农村新业态发展的重要意义、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可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来发展农村新业态。通过构建数量模型测算农业和工业、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度,进一步探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滇桂黔农村新业态的发展模式,并从政策支持、加强引导、搭建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农村依托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循环农业、会展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这四类新业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农业收入问题,从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国民经济总量对总农业收入的影响入手,建立IS-LM模型与农产品供求模型的联合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定性的分析。为了对该模型的结果进行验证,进而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农业收入总值与国内总收入两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得出它们之间长期和短期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业发展,必须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本文以影响农业发展的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农业资源整合的各个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进而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其对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存贷额及农林牧渔业年增长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美琴  费玥 《市场周刊》2004,(12):14-15,2
通过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技术,考察了1985—2002年间中国的我国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农林牧渔业年增长值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三者之间是非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表明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农业收入,同时农业收入的提高繁荣我国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