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网络。作为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网络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困惑、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值得重视。本文从从网络道德失范表现、成因和措施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全面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日益凸显。在法律与技术手段掣肘情形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矫正转向以依靠道德自律的力量发挥效用。探究当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德育视角下"道德自律"用以矫正失范行为的理论可能性与现实必然性,厘清大学生道德自律的最终走向,有益于对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王红玉 《价值工程》2013,(31):280-281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趋严重,网络道德素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积极研究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探求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构建教育防治体系,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陈立 《活力》2009,(Z1)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本文从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对策两个方面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立 《活力》2009,(25):129-129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本文从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对策两个方面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现象折射出的是网络科技发展的伦理困境.然而,如果只注重"技术的解决"而忽视"伦理的关注",那么,人就会陷入"机器奴隶"的陷阱.为突破网络技术发展的伦理困境,应该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进而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网络炒作与网络恶搞、网络谣言与话语异化、网络舆论暴力等网络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和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的同时,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局,并试图从社会因素、网络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探讨。最后,笔者分别从制度层面、法律层面、心理层面和教育层面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医药企业道德失范营销已成为一个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对于医药企业道德失范营销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存在的四种道德失范行为以及危害,再此基础分析了其外部和内容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治理对策,即从价值观和文化入手,同时要以政府为主导形成一个有效的舆论网络。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网络社会对的大学生网道德影响现状与原因,提出从根源着手,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以促进大学生道德行为与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丽容 《价值工程》2014,(1):256-257
网络给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道德失范、教学失范、学术失范等问题时有曝光。教师应允许智能手机进入课堂并随时接受网络监督,这要求教师本人要德识统一、以身立教,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及时通联,教师队伍要确立规范、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是当代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流,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互联网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如何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现状、问题、原因、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对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了"网络社会"中网络道德的含义、特点等方面的条件下,就如何构建网络道德,在遵循全民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近年来,网络道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上网人数最为集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在社会网络道德,乃至整个社会道德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课题拟以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渠道,着重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背景及意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所引发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从网络语言、网络诚信、网络侵权等七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从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等四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受性别影响较大,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行为基本统一。笔者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并总结了本次调研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行政道德是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道德失范现象日渐突出,行政腐败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针对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促进政府工作人员行政道德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体育新闻报道相比,网络体育新闻报道有着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储存空间大等优势,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但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也存在商业味过浓、道德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网络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剖析了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失范问题,并对该问题的应对策略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周静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96-197
网络已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新时期,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信息污染行为、网络价值异化、网络"黑客"的盛行、知识产权的践踏、网络犯罪。因而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积极影响,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中提倡"慎独"的道德准则,学会积善的方法,培养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以此来实现"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单红波  朱维全 《企业导报》2011,(11):220-221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道德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探讨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学生道德失范严重等伦理危机,造成道德人格的扭曲,使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但同时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给德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创新契机,怎样转变德育观念,改革德育技术手段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车宇 《民营科技》2013,(1):130-130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出现了网络新闻这种特别的新闻传播方式,但由于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刚刚兴起,与传统的新闻业相比,网络新闻业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产生了许多侵权与虚假新闻等网络新闻道德失范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现就网络新闻道德失范与建设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