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箬 《财会通讯》2008,(12):8-9
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近些年来最为火热和贡献率最大的行业,无论是从其行业规模、产业链条,还是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贡献率等各方面来看,都是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行业之一。虽然中央政府因为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有可能引发“泡沫”,因而在各项“救市”措施中,并未明确指明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救市”,但各省地方政府在保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多种经济和社会压力下,仍旧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明确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住房需求的增长,地方政府会根据自身的目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政策,这对规划区域甚至是整个城区的土地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在界定地方政府行为的基础上,以杭州市为例,探讨了政府政策性行为与城市规划行为对杭州房产市场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地方政府行为在带来房地产积极效应的同时,必须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合理制定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用地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市场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兴起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热潮,房价的上涨速度也越来越快,房价已大大超出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这也引起了政府、经济学者以及广大消费者在促成房价过高的原因、房地产市场泡沫过多等方面激烈的讨论。本文从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八手进行研究,阐述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中的政府行为的沿革,分析了政府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中的行为特点,揭示了在政府行为主导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社会主义原则提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方向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特征出发,通过将政府收支变量嵌入到房地产市场四象限模型中,分析了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选取2001~2010个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变量对房地产价格上涨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地方政府收支行为与房地产价格都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国内房地产业持续高烧,虽经中央的种种良方而未见好转。究其病因,乃是地方政府做出的种种有限理性行为,导致了房地产“非常热”之现状。鉴于此,有效治理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行为是为房地产业“退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再没有哪个行业如房地产业般受到中央政策的“青睐”了,针对非理性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在短短两个月内连出几道金牌。今年3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被作为“房地产新政”写进了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5月11日公布的七部委意见,更是将平抑房价作为重点,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据各地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反馈的数字显示,国家调控房价政策相继出台以来,部分城市的房价不同程度出现增速减缓现象。七部委稳定房价的意见出台一个多月,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降温,  相似文献   

7.
为大众建立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是政府的职责。借鉴英国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做法,政府应该在保证房地产合理、健康流动性基础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签订认购协议书,购房合同、领取产权证书,税收征收,贷款按揭等环节加强监管,并强制推行网上公示等阳光售房方式,从而积极鼓励“自住自用”房屋买卖及为改善生活条件开展的“二手房”交易行为,禁止或以营利为目的的“炒房”行为。  相似文献   

8.
苏培科 《数据》2012,(9):16-17
近段时间,中央对楼市调控已经不下十次喊话:“坚持调控不动摇”。但一些地方政府却在不断地试探“政策微调”的底线,有些在暗自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些在高调刺激住房消费,有些在通过抬高地价来制造房价上涨的预期……而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回暖、上涨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尽管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房产“救市”的政策和措施,各主要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也略有回暖之意,但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先行指标依然不容乐观,市场萧条的态势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产市场属于典型的“寅吃卯粮”,国家在一次性征收房地产开发和施工的各项税务之后,房地产后续经营活动所得利润几乎完全归投资者所有。而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期限一般为40到70年,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大量出让的土地将会在一次性获得出让金后,在相当的时间内不能在从土地受益中获取利益,今后支撑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将会出现阶段性的枯竭,地方政府将会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11.
处于“稳增长”与控房价中的地方政府,不再受柬于“房地产‘绑架’经济”的言论,在土地市场上开始动作频频。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以来,全国房价持续快速上升,中央及一些地方政府因此密集出台了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如此之强,清楚地表明了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上半年过去了,在此特对“宏调”之下的地产市场发生的变化,广州的房地产业发展趋势作一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形成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迅猛上升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在这当中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是用一只“有形之手”对土地市场进行垄断性控制,对城市房地产开发进行大力推动,从而成为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推动房地产价格非正常上升的一个系统性因素。这个因素无法忽略。  相似文献   

14.
谷九 《企业世界》2006,(12):34-34
房地产调控的“国六条”及九部委的“十五条实施细则”出台后,除深圳外,各地方政府的执行细则都还迟迟未见露面,与此同时,围绕着“90平方米”、“70%”、“套型建筑面积”等一些政策焦点,房地产业界内外所发出的疑问不断,很多人由此对新调控政策能否得到落实以及新政的持续稳定性产生了疑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却存在严重扭曲,已经成为制约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树立政府行政诚信是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首要责任。政府应履行的基本责任是:务必坚持科学的引导和规划,夯实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务必坚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强化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主体;务必坚持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保障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秩序,以期真正建立“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并能为市场各主体接受且自觉遵循的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风向     
《房地产导刊》2006,(8):8-8
“广东政府不会直接干预楼价”,针对当前社会上对房地产市场的种种传说,广东省建设厅副厅长房庆芳日前表示,全省楼市比较正常,政府将继续通过一些宏观调控手段,如规划、土地、税收等进行间接调节。房庆芳表示,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不直接干预市场价格,因为这是市场行为,到底是涨还是降由市场来决定。但是政府会通过一些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市场作间接的调节,今年还会贯彻这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12年后,被称为“史上最猛”的此轮房地产调控便进入了第3个年头,但是,这一轮由中央政府主导的调控也进入了微妙的阶段,不断传出一些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进行微调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市场过热与政府失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地方政府不当干预或过度干预所导致的政府失灵是重要原因。因而,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使房地产市场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就在于避免或减少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19.
土地腐败与房价疯涨是孪生怪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月前,当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发文稳定房价(“国十五条”),在发文单位中监察部赫然在列,显示中央政府新一轮的房价调控已有新的着力点——惩治房地产市场中的腐败行为。时至今日,撬动房地产市场的“腐败板块”正呈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图景:已有多名副省级官员被“双规”,查处的不法官员基本都涉及到资金密集、“权力”密集的房地产业。在现行的房地产市场制度中,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地方政府是土地供应和商品房供应的源头;土地由政府掌握,商品房入市也由政府掌握,地方政府是整个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在房地产市场的普遍过度介入,不但使…  相似文献   

20.
陈燕 《东南置业》2013,(4):40-41
一直到2013年,面对房价的快速上涨,中央和地方政府联手不断推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住宅市场受到打压,但商业地产却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