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所得税会计核算必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欲将对新所得税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运用者对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2006年我国财政部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要求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估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款账户余额更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基础,是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已成共识。基础或依据出了问题,甚至人为提供虚假信息,必然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和经济秩序的混乱。众所周知,我国会计领域从1993年7月1日开如实施“两则两制”,基本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为进一步解决不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做假帐,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1999年全国人大修订出台了新《会计法》并从2000年7月1日实施,加在了对各种会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重新修订运行发布的5项具体会计准则。新发布了三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些新制度、新准则的出台最终的目的就是整顿会计秩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会计信息失实、会计秩序混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会计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仍然处于不规范的状态,信息失真为何屡禁不止,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海英 《经济论坛》2000,(19):26-26
经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新《会计法》是继1993年底修订的《会计法》后的又一次新举措,它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解决会计工作所面临的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做了全面的调整和完善。木文从新《会计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新《会计法》把保证合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作为自己的立法宗旨 会计行为的实质是一种经济管理行为,而经济管理和决策的依据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会计资料,故为保证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必须首先保证决策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因如此,修订后的《会计法》开宗明义,第…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我国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会计法》同原《会计法》比较,进一步突出了《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针对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由于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出台的新《会计法》是否能切中会计信息失真的要害,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出发,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偏离会计准则的规定而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现象。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采取措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其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法律不健全,违法处罚力度不大。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先后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修订了《会计法》,会计法规体系也初步形成,对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会计制度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现行会计制度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从而产生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可采取“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旧法”(如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会计人员对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余地过大,因此许多会计人员通过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或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或多计、少计费用,或多摊(提)少摊(提)费用等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法》的严肃性大打折扣。此外,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个人处罚力度不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大部分采取的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重单位处罚、轻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公升处理”。  相似文献   

8.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花 《经济师》1999,(9):102-103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国家的税收,投资者的决策,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管理。本文试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浅析,以引起广大会计工作者的重视,尽可能解决或避免此类问题。会计资料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信息的失真表现在会计资料的失真。从其直观的认识来看,会计信息的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丧失了真实性,即会计资料的记载和记录,歪曲了会计活动发生的事实依据和真实面貌。但从修改后的我国《会计法》第四条第1款的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它人员执行本法,保证会计…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的“适用性”,即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会计信息是宏观决策、投资者决策、管理当局决策的依据。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会计假帐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会计造假和虚假审计对资本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加入世贸组织后,人们更加注重对会计信息的捕捉。会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事物。会计信息不仅为国家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的依据,同时也为企业的投资者提供决策的数据和信息,由此可以看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多么重要。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十分突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提供的信息是国家、企业、个人投资者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这就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但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数据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甚至提供虚假和歪曲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给国家、企业及投资者带来严重损害。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田昆儒  张帆 《现代财经》2005,25(10):35-4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已成为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其披露则成为现代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天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整个天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合法会计信息失真这一议题成为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与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不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是基于会计作弊等违规会计处理基础之上的。而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产生于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并且其依据的是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过程,是按照会计规则生产并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及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规则性失真。  相似文献   

14.
单蕊  肖贤飞 《时代经贸》2010,(16):188-189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会计信息的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作效率。从2010年3月8日曝出的国内最大会计师事务所上海立信卷入造假丑闻可以看出,在会计诫信成为全球性难题的严峻形势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又浮出水面。本文将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   总被引:87,自引:2,他引:85  
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问题已是我国当前需要着重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我国《会计法》分别在 1 985、1 993和 1 999年对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作出不同的合约安排。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1 985年和 1 993年的《会计法》已不能适应目前治理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需要 ,1 999年《会计法》中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负首要责任 ,会计人员负次要责任”的安排是合理的 ,但是 ,该法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不仅没有在口径上与上述安排保持一致 ,而且力度不够 ,使得合理的会计信息失真责任合约安排将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本文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对《会计法》与《刑法》中的法律责任进行相应修订 ,建议政府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与建立社会检举制度。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外理)不符。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实客观普遍地存在着,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深入认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找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甬待解决的问颢。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经济建设的不断强大使得我国的企业的会计信息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会计信息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现代企业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和实用性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关乎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乎着经济社会的公平。从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进行入手,从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角度进一步探析基于内部控制角度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后续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会计法》,于 2000年 7月 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会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继 1993年修订的《会计法》后的又一新举措。新《会计法》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以及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修订后的《会计法》,在内容上有了很多重大的变化:   1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立法宗旨。在新《会计法》总则第 1条,开宗明义地强调立法宗旨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修订之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在定位、总则、会计目标、会计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七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准则具有重大意义,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并为改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