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销售过程中,销货方出于扩大销路,方便定价,鼓励客户早日付款以及妥善处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等原因,广泛采取销售折扣与折让的方式。销售折扣与折让的会计处理,关键在于对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的确认。   一、商业折扣的会计处理   商业折扣又称价格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购买者多买而在价格上给予的一定折扣,如购买越多,价格越便宜。根据习惯,商业折扣都是从商品价目单的价格中直接扣算,扣减后的净额才是实际销售价格,购销双方均按此价格计算入账,因此,商业折扣不存在调整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根据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和折…  相似文献   

2.
近来,我们在对增值税专项检查中发现,部分乡镇、村办企业在发生销货退回或销售折让后,账务处理较乱。现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有关政策,就纳税人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有关涉及税收会计处理规定归纳如下:一、购买方在未付货款并且未作账务处理的情况下,须将原发票和税款抵扣联主动退还销售方。销售方收到后,应在该发票联和税款抵扣联及有关的存根联、记账联上注明“作废”字样,作为扣减当期销项税额的凭证。未收到购买方退还的专用发票前,销售方不得扣减当期销项税额。属于销售折让的,销售方应按折让后的货款重开专用发票。二、在购买方已付…  相似文献   

3.
一、折扣销售、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1.折扣销售,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如购买5件,销售价格折扣10%,购买10件,折扣20%等。由于是在销售时直接给予的价格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无需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按实际销售价格确认。  相似文献   

4.
销售退回、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是市场经济运作中的必然产物,新财税制度对上述三项业务均已分别作出相应的规定,笔者结合会计实务谈些体会,以加深印象.  相似文献   

5.
售后回购是指在销售商品的同时,卖方同意日后再将同样或类似的商品购回的特殊销售方式.本文中售后回购所涉及的商品特指销售方生产的产品.售后回购的存在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但售后回购交易中销售方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呢?一、售后回购分类《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对销售收入的实现提出四个条件: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是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三是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人企业;四是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将售后回购业务对照上述四个条件,可以看出根据合同或协议判断企业是否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是销售收入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是售后回购业务分类的基础,具体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6.
《农村财务会计》2004,(5):15-19
问:企业发生的销售退回涉及的所得税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答: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销售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其相关的收入、成本等一般应直接冲减退回当期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等。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涉及的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相关的收入、成本等;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销售退回,只要购货方提供退货的适当证明,可冲减退货当期的销售收入。企业年终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前发生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应作为报告年度的纳…  相似文献   

7.
按照《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发生的销售退回、折让与折扣。作为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处理,直接记入“营业收入”帐户的借方。我们认为,新制度对农业企业销售调整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尽完善,需要加以改进。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业务中,经常提到“销售折扣”、“折扣销售”、“销售折让”、“商业折扣”及“现金折扣”,它们是否有所区别及在财务税务的处理有何不同呢?下面就此作一简要对比与说明: “销售折扣”和“折扣销售”是税法中使用的名词,“销售折让”指的就是税法中的“销售折扣”,也就是  相似文献   

9.
以旧换新销售,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的同时回收与所售商品相同的旧商品,应作为“售”和“购”两种业务来处理,如果按照新旧商品价格相抵后的差价作为销售收入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销售产品后 ,往往可能由于产品质量、品种或规格等不符合要求导致购货单位退货 ,从而发生销货退回业务。会计人员在处理销货退回业务时 ,应注意退货发生的时间 ,分别情况进行账务处理。1 在本年度终了前发生的销货退回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在本年度终了(12月31日)前发生的退货 ,不论是当年销售的 ,还是以前年度销售的 ,一般均应冲减退货当月的销售收入和应交税金 ,即借记“产品销售收入”、“应交税金”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同时 ,冲减退货当月的产品销售成本。对销售退回产品成本的确定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促销行为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的一种理财策略,其主要方法有折扣销售、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三种销售方法都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商品活动中为了促销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一定的金钱或实物上的优惠。由于折扣销售、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的操作方法及其实质性各不相同,税法对其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因此,其会计处理方法也就有所不同。本文仅就三种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广大财会工作者参考。一、折扣销售折扣销售又称商业折扣,是指企业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促销行为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的一种理财策略,其主要方法有折扣销售、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三种销售方法都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商品活动中为了促销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一定的金钱或实物上的优惠.由于折扣销售、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的操作方法及其实质性各不相同,税法对其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因此,其会计处理方法也就有所不同.本文仅就三种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广大财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实行增值税以后,国家相应改革了发票制度,即实行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均应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加强了发票在市场交易中的管理。退货和销售折让的发票使用,无论对于企业还是税收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也由此而产生了一些退货不减进项税,折让不重新开发票的避税行为。自从开始了红字专用发票的使用以后,既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又可避免违反税收规定,笔者据大量的开票实践,从供销双方来简述几种红字专用发票的使用和核算方法:一、销售方销售货物向购买方开具专用发票后,如果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在购买方未付货…  相似文献   

14.
内部销售是指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发生的购销活动。在企业集团成员之间发生内部购销业务的情况下,各成员以自身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反映其损益。下面本文就购买企业内部购进的商品作为对外销售的几种情况做一些探讨。在购买企业将内部购进的商品用于对外销售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内部购进的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第二种是内部购进的商品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形成期末存货;第三种是内部购进的商品一部分实现对外销售,另一部分未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条件,同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视同销售的8种情况,但是两者不是必然的关系,即税法视同销售的业务会计并不是都可以确认为销售收入。本文从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与税法对视同销售的规定入手,阐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2017年7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其中第三十二条对附有销售退回条款销售的会计处理做了专门的规定。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入确认标准上存在差异,导致了所得税处理的变化。本文从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退回的新旧准则比较入手,通过案例分析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差异。  相似文献   

17.
增值税视同销售与所得税视同销售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同销售行为,包括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在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资产处置,表面上并不是一种销售行为,但却形成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需要计算交纳增值税 还形成了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需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即使同是形成了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有的会计准则就要确认收入,有的又不要求确认收入,需要对不同的行为及其会计处理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8.
以旧换新销售是指销售方在销售商品的同时回收以所售商品相同的旧商品。我国在全面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的同时,2009年5月份出台了以旧换新的政策,对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通过财政补贴这个政策工具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制度规定,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在随同商品出售时要单独计价,单独反映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包装物单独计价的销售一般应视同销售原材料处理,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金额为包装物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分期收款销售是指商品已经售出,但货款分期收回的一种销售方式.它是现代企业运用的一种重要促销手段,一般适用于具有金额大、收款期限长、款项收回风险大等特点的商品交易,如房产、汽车、大型设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相当于销货方给购货方提供了一笔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