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这些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分配关系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是各种社会制度所共通的.它体现着一定的生产方式,分配关系能否顺应历史、能否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和生活,直接关系着生产方式是否优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社会主义下的分配关系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它对于生产方式本身是一种肯定,因此,对于这种先进的分配关系的巩固本文将从"内"和"外"两个方面去分析、建构.  相似文献   

2.
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这些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分配关系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是各种社会制度所共通的。它体现着一定的生产方式,分配关系能否顺应历史、能否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和生活,直接关系着生产方式是否优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社会主义下的分配关系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它对于生产方式本身是一种肯定,因此,对于这种先进的分配关系的巩固本文将从"内"和"外"两个方面去分析、建构。  相似文献   

3.
关于劳动方式的二重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经济理论界关于劳动方式性质争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劳动方式二重性的观点。劳动方式具有物质技术和社会的二重性质,它们分别归属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畴。劳动方式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它是反映着社会生产方式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辨证关系的重要经济范畴。劳动方式二重性的观点对于弄清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对于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于认识社会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及其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现代化实践有否形成现代化的"地方性知识"?这些现代化的地方性知识是否具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意义,能否丰富和完善已有的现代化理论知识?它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与此紧密关联的问题就是:现代工业的发展是否只能是一种高度集中化的大生产方式,还是同时存在着一条分散化工业发展的道路?现代社会生产组织是否必然如韦伯所说的企业与家庭、家族的分离?现代化的过程是否就是传统的消解与现代性确立的过程?这些的问题都使我们深深感到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国地方的现代化发展实际历史,提出符合"社会事实"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本土性的解释框架和理论概念,社会化小生产的理论框架的提出正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尝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社会事实"为依据,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现代化实践为主要分析对象,深入研究阐述了"社会化小生产"是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基本生产单位、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为联结纽带的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以家庭、家族为主要生产组织,以亲缘、地缘、业缘为主要生产网络,以分散化、专业化、小规模为主要生产形式,以市场和社会分工体系为主要联结纽带.认为它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相吻合,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一条可资深入探索、现照的发展路径,并可为现代化知识体系注入中国"地方性知识"元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经谈到,他的第一步研究性著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基于对法的关系深入研究的需要,使他转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正是由于对经济学的研究,使他悟出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道路,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处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相似文献   

6.
刘姝丹 《辽宁经济》2003,(12):13-1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对于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脱离实际地简单化地加以排斥,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代,雇佣劳动是劳动力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式,而雇工人是封建法典上被编制在雇主的宗法家长制体系内的一个等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因为雇工人等级意味着主雇之间存在着等级关系,处在这种关系中的雇佣劳动者,受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是所谓等级雇工,不具有自由劳动的性质。如果无论那一行业中的雇佣劳动者属于雇工人等级,那就不可能说这种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这当然是同明清时代中国封建社会里的阶级构成、等级构成,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过程相联系的一个重大问题。关于法律上雇工人的规定及其变化,有同志已经作了很好的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界对于生产方式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迄今为止,大家依然见仁见智,分歧不小。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理解马克思的逻辑方法才能理解他的生产方式概念在讨论中,相当多的同志认为,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有多种涵义,因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生产方式有时是指生产力,有时是指生产关系,有时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时是指社会经济形态等等。①有的同志还据此认为,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不够明确,不够严谨。②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概念属于思维形式,它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  相似文献   

9.
卓炯认为,社会生产具有一般劳动过程与社会经济形式(一般劳动过程借助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二重性,而一般劳动过程又具有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体现为生产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体现为生产形式)二重性,因此卓炯主张“把生产力、生产形式、生产方式作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去理解,而把生产形式作为一个中间环节”这就是卓炯生产结构论的基本观点。在前几讲中,我们着重论述卓炯从劳动一般(劳动社会关系)的规定性出发,通过社会分工到达商品生产形式的规定性的一般劳动过程的逻辑推演过程,以及在扩大商品生产中一般劳动过程与社会经济形式的辩证结合方式,在这一讲中,我们将从总体上论述社会生产结构及其内部组合关系以及作为中介要素的商品生产形式所具有的性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0.
卢萍 《辽宁经济》2000,(4):36-3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中 ,分析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得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概括性结论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 ,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 ,决定由法律的、政治的等内容构成的上层建筑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纵观生产力发展中的科技革命这一突出内容的巨大作用 ,分析近、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现代化推进和文明形态演化的根本逻辑在于生产方式的扬弃及其内在“现代性”张力的凸显。马克思针对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规律的研究为“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了理论与逻辑的可能性。当前,全球为应对数字时代挑战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本质上是在寻找适应数字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数字生产方式内生矛盾的冲突与激化只有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与突破适时回应了数字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需求,它不仅使得数字生产力发展摆脱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束缚,更以中国式的回应主动顺应了数字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了数字生产力发展,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从人类文明进步的指向出发规范和引领着数字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制度变迁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及其难点新制度学派认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制度不断变迁的历史,这与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社会制度变革更替的历史,观点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制度被定义为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内容;制度的更替被解释为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其所表现的阶级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通过阶级斗争的革命形式实现的。新制度学派对制度的定义是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所有制性质)或本质联系,其定义较为广泛、具体,…  相似文献   

13.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中国封建地主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上的商品经济发生相当早,封建地主制时期商品货币关系已相当发达,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却迟迟发展不起来,而且直到现代,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形色色的自然经济观念还常常困扰着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这种现象,商品经济在中国封建地主制下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起了什么作用,它和封建地主制经济形成什么样的关系?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地主制下是否仍占主要地位,它和商品经济之间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困扰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棘手问题。这一关系实质上是一个法定社会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关系,能否将其协调好,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长治久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属于一国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人们一致认为我国属于单一制国家,但从国家权力角度看,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很强的复合式色彩。而美、德等联邦制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分权还是集权问题上,单一制和联邦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一致性,甚至表现出一种趋同的趋势。联邦分权模式的许多做法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根本原因: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组织形式 小农经济是中国的一大历史遗产.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程度之小加以佐证.建国后,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避免了小农的两极分化,但小农经济的"以农为本,耕地而食"的"低层次平面的垦殖的农耕方式"却固化下来,从而形成了单一封闭式的经济结构,使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按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社会形式则是生产关系.因此,分析可以从这两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6.
交换过程在第一章里,我们是就单个商品进行解剖的,结果看到:一个商品包含两个要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我们对这两个方面,特别是对价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察了价值的实体、形式和价值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特征,揭示了它存在的条件及其历史性质.最后的结论则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是物掩盖下的一种特殊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资本雇佣劳动”与“劳动雇佣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长期困扰着经济学的问题是:为什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新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和资本都是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是相同的,因而这两种生产方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能使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其得到的报酬,即生产要素的报酬(价格)决定于其技术性质,而和采用的生产方式无关,这就使新古典经济理论成为超越任何社会形式的绝对真理。本文试图说明,资本不仅代表着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系,而且还代表着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而后者在分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决定于资本的社会属性,而不是决定于资本的技术属性。  相似文献   

18.
近见我国经济学界有一种论点,认为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只归结于帝国主三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而不进一步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客观作用来说明,是难以回答得清楚的.对此,我们略有些不同的看法.其实,帝国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形式之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经反映着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一门严密的学科,不仅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而且必须形成与研究对象在逻辑上相一致的科学范畴.目前仍在建立中的世界经济学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认为世界经济学的对象是研究世界范围内现存诸生产方式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和运动的规律,着重研究不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相适应的交换关系.我们同意这种看法.但是,在这前提下,有的教材却把国际贸易学中体现各个国家之间交换的"世界市场"作为世界经济学的一个范畴.这样,研究的对象就和科学范畴发生了矛盾.本文试图用构成诸生产关系之间交换的"外部市场"取代世界经济学中的"世界市场",并且说明这种"外部市场"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所有制关系则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全民所有制所包含的两个层次劳动联合及其占有关系出发,来探讨国营企业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错谬难免,谨寓于抛砖引玉之意。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所有制,就是指劳动者与社会生产条件的结合型式,两者是同义语。常常有人把所有制单纯理解为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把它当作法学上的意志表现,或者当作某种先验性的抽象前提。这种说法,忽视所有制关系的客观必然性,忽视它作为全部生产关系基础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