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国内国际发展大局,把握发展大势,深刻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任务。2023年是大连“两先区”建设十周年,十年间大连市海洋强市建设步伐加快,海洋经济在推动大连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劲的势头,国家对大连发展的宏观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和落实。  相似文献   

2.
谢斌 《宁波通讯》2023,(24):58-63
<正>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布局、亲自开篇破局的“大文章”。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提出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并把发展海洋经济纳入“八八战略”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中国航天正在以新的奋斗开启新的征程。“商业航天是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新业态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杰鸿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相似文献   

4.
研究深圳的海洋战略不但是海洋强国战略拓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深圳海洋强市战略的全面推进,面临现实挑战:海洋意识不强;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的缺位;海洋治理力量协作不足;激烈的竞争和紧缺土地资源;乏力的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足。应对举措有:强化海洋意识,构建海洋强市理论体系;完善海洋强市发展规划体系和地方海洋政策法规体系;统筹海陆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壮大海洋科技研发力量;提高海洋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加强海洋治理整合;制定深圳海洋强市考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蓝色正逐渐渗入中国经济的“底色”。海洋强国战略吹响海洋经济腾飞号角,中国经济形态和开放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依海”特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党中央赋予深圳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深圳前海亦提出2025年初步建成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发展目标。大铲湾作为前海海洋产业发展重点片区,需要打造有特色、有差异、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大连是海洋大市。率先建成海洋强市,是新时代新阶段大连的使命担当。如何开辟出大连海洋强市建设新赛道,加快推进大连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是大连建设海洋强市战略的主要目标。以战略目标为指引完善指标评价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海洋文化时尚的现代海洋强市”,是大连建设海洋强市战略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稳定基础的有力举措。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既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长期发展与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又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农业强省的赋能。因此,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恪守人民至上、坚守质量安全、符合我国国情,主要思路是: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加强农业强国战略顶层设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靠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同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我冈北方沿海开放城市,实施海洋经济战略,推进“海洋新区”建设,对于实现中央定位目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礼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大陆岸线18000多千米,主张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千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保护海洋,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但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陆海环境一体化治理,才能遏制目前不断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卓 《理论观察》2013,(4):45-46
随着世界范围内陆地资源受制约现象愈演愈烈,海洋开发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世界多数沿海国家争先发展经济的先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国今后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方向。目前我国开展海洋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借鉴与学习国外发展海洋经济的先进经验,不仅可以有效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建设进程,而且对我国推动蓝色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邱慧 《中国报道》2023,(6):20-23
<正>“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和根基。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命脉,农业农村问题持续被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农业强国”首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从一个传统的陆权大国向陆海兼备的强国转变,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新时期一项十分重大的发展战略。然而近年来,我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岛屿主权争端、海洋划界争议、海洋资源争夺问题日益凸显,维护海洋权益面临着极其严峻而复杂的形势,海洋安全已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当前,深入研究维护海洋权益与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措施、政策及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亚宁 《东北之窗》2014,(13):51-5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就此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这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走向深蓝     
十八大报告首度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本文通过对"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的解读,分析归纳发达国家海洋强国之路的经验,最后针对我国和天津市海洋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海洋文化是开放的世界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而且是广东文化发展的基石和特色。推动海洋文化大发展既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广东省打造“改革开放大省”、“文化强省”、“海洋强省”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崔寅 《天津经济》2023,(1):9-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天津在深入推进制造业立市战略过程中,也在深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立市战略建设。本文在阐述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立市战略建设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影响该机制的主要因素,提出未来提升天津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制造业立市战略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青岛建设海洋强市是青岛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但推进海洋强国战略需要海洋强国意识教育的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却存在着国民尤其是青年海洋强国意识教育不足的问题.这一现状很大程度上由我们对海洋强国意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海洋法律体系缺乏、社会氛围不浓厚等因素造成.对此,我们必须多措并举来加强青年海洋强国意识教育,从而进一步强化我国青年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宁波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