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泰斗林文益先生藏书室在湖南商学院落成,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全国高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湖南商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新世纪流通创新研讨会”暨第30次“中国商品流通高层论坛”于2001年5月12日-13日在湖南商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及一些知名企业的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湖南省副省长唐之享、周时昌、全国人大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佑卿等出席了会议。会议新世纪流通创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永安 《经贸实践》2005,(10):12-15
当前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浙江要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新的形势下,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继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就必须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积极进行流通创新,大力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解决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滞后这一制约经济发展的“中梗阻”。因此,研究当前浙江流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快推进流通产业化现代化的对策措施,不仅对浙江流通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浙江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东北亚经济与管理合作论坛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9—21日,由中国高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韩国经营经济学会、湖南商学院联合主办,湖南商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东北亚经济与管理合作论坛”在长沙隆重召开。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区域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与合作”这一主题,就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自由贸易区、国家发展战略、商贸流通和企业管理等五个方面展开热烈探讨和深入交流,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升 《经贸实践》2008,(8):36-36
7月30日,省经贸委在台州召开全省商贸流通工作座谈会,分析商贸流通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我省贸易经济新的增长点,拉动内需,促进产品迅速转化为商品,为推动工业经济的“保稳促调”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实现信息化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提高我国流通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流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建设为我国“十五”期间的流通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我国流通创新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既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又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促进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产业升级,加快流通速度、提高流通效率,提高流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必须用信息化来带动商贸流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余人 《经贸实践》2003,(4):51-53
不久前,省经贸委在杭州召开了全省医药流通工作会议。这是我省医药流通行业一次重要的会议.对今后五年或更长时期的医药流通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性。这次会议的土题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及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的部署,  相似文献   

8.
《时代经贸》2013,(21):10-11
据商务部网站11月5日消息,在商务部印发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  相似文献   

9.
陈浩 《经贸实践》2008,(10):51-52
“十一五”期间,湖州市商贸流通业的主题是加快发展,主线是推进流通现代化,战略是建设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目标是建成长三角地区、杭湖宁发展带重要的具有特色的商贸中心之一。因此,对湖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路径与战略必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经贸实践》2004,(10):12-13
在过去的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基本是遵循了“放开、搞活”的思路。随着多元化、多业态、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的市场流通格局的形成,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流通要素的作用,通过加快流通创新促进新型流通组织与经营方式的发展,形成与我国市场体制、规模和结构相适应的、具有更高流通效率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通过健全与完善流通规则,形成统一、公平与充分竞争的市场流通秩序。由此,“创新、规范”是新时期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流通制度创新:21世纪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入手,认为我国20多年流通产业的高速成长是一系列流通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流通制度的变迁巳进入了僵滞阶段,也即流通制度创新受阻。影响流通制度创新受阻的主要因素有: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的边际效率很小;流通制度有效供给不足;流通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意识形态刚性强化了“流通制度锁定”。故此提出了推动我国流通制度创新的战略对策,包括:以入世为契机,积极推进流通制度环境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商业管理制度创新:以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方式,推动流通组织制度创新:构建积极的流通产业政策体系,推进民间流通协会成长。  相似文献   

12.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是我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文件,并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13.
推进流通现代化,关键在于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现代流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当前,我省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和谐广东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流通业的规模、结构和现代化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流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进一步认清我省流通业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进流通现代化,继续推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科技创新转变流通增长方式,提高流通主体竞争力,是2006年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第一,推进流通现代化是引导和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流通现代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生产力研究》2006,(10):191-192
改革开放以来,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迅速,提升了我国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但从总体看,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对流通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流通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法律体系不完善、流通领域基础性工作落后、流通市场主体弱小等。为提高我国的流通现代化水平,建议进一步完善流通体制环境、优化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在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交易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和推动流通业的现代化,而流通业现代化过程中也因传统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的固化而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指出,应积极通过流通业态的创新提升行业效率、通过流通领域制度创新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流通技术创新扩大经营规模,全方位推进流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王延 《经济纵横》1998,(7):21-23,20
论粮食流通中的宏观调控王延国家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总的思想是“四分开一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财务挂账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消费者利益。这里不论是“分开”还是“完善”“保护”,都不意味着政...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市场学会、北京物资学院、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2011年10月15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日本流通大学、韩国中央大学等中外流通、物流产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理论界、实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200余人出席,围绕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流通产业转型主要体现在实现以技术信息化为主要内涵的流通技术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和以"虚实结合、有效分工、多元模式"为主要内涵的流通产业业态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实现以流通产业有效竞争市场结构形式为标志的流通产业市场结构合理化转型;实现以深化对外开放、扩大流通网络外向化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内容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国际化转型;实现流通产业城乡布局的均衡化转型等方面。为此,必须采取包括重视流通技术创新,推动新型专业化流通组织形成,大力推进流通产业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的由医药专家、经济体制改革专家、部分大中型医药企业负责人、部分医药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中国医药发展高层论坛,对我国的医疗改革、药品流通、民族药业的发展、医疗保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会议对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表示强烈的关注与担忧,  相似文献   

20.
组织保障     
《时代经贸》2010,(21):106-107
2010北京“各地商品大集”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各级、各地商务部门的鼎力合作和各项保障措施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大集的举办促进了全国商务大流通,推动了外地商品进入北京市场,首都消费者坐地日行八万里,享受市场的极大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