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2.
张霞 《新西部(上)》2013,(7):189-189,177
生活是数学教学的不竭源泉,中学数学教学应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概念,用数学应用解释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运用实习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聂晓 《魅力中国》2010,(3):195-195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教学,教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那些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数学的原型。  相似文献   

4.
胡伟 《魅力中国》2014,(9):136-136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所解决的数学问题置于生活的情境之中,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用生活实例导人,打开学生自主创新的大门,构建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情境,并使他们轻松地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数学,检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中以活动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更可以有效实现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来源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利用数学教学这一阵地,传承数学文化,使数学真正成为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贾妙娟 《魅力中国》2010,(21):61-61
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留意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在作业编排中体现生活化,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佘同考 《魅力中国》2010,(18):141-141
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留意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在作业编排中体现生活化,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沈惠玉 《黑河学刊》2011,(10):119-120,122
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提出、数学结论形成、数学知识应用的"再创造"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再创造"的机会。把接受式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问"中参与"再创造",在"做"中体验"再创造"。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的"再创造"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教学"再创造"过程,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如芳 《魅力中国》2010,(18):104-104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这样既不与生活相脱节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和生活紧密相关,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我们日常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地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应更多的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数学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标准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实际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13.
付争艳 《魅力中国》2010,(9X):41-41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一是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三是要数学语言生活化,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五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六是再现生活情景,激活课堂教学;七是布置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4.
张璞 《魅力中国》2014,(10):143-143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体验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合理设计课堂体验活动,把社区工作实务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鼓励学生重视自己的体验,在体验中领会社区工作的理念。实践证明,体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理解社区工作实务技巧。  相似文献   

16.
黄超 《魅力中国》2013,(5):218-218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问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流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卢建忠 《魅力中国》2011,(21):484-484
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懈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达到了优化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体验,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 发展,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可以这样进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已有经验,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陈鹏 《魅力中国》2010,(17):283-283
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留意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独特的构思,不同凡响的情境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情境设计如同纽带,承旧启新;如同路标,正确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实际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