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转型时期的环境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不仅事关农民利益 ,而且事关农村稳定 ,事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从调整农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活化农业政策机制等方面提  相似文献   

2.
观察·数据     
《中国报道》2008,(4):98-101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6989万人,占50.8%;女劳动力26111万人,占49.2%。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且极不完备,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所占比例低,农业商品化程度低,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劳动力素质差,农民生活水平大大低于东部地区,贫困人口比例高,乡镇企业力量薄弱。面对如此众多的不利因素,西北地区农业出路何在?笔者以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对贫困地区农民工培训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石门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5万人,占总人口的85.5%,农村劳动力资源有34.5万人.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现简要分析如下。 一、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构成 2006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448.5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211.1万人,占49.5%;女劳动力1237.4万人,占50.5%。  相似文献   

6.
汪少潭  朱亮 《发展》2003,(9):74-7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西部,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发展。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既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根本途径。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因此,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战略需要,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甘肃是一个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这样一个自然生态条件十分恶劣,而农业人口又占绝大多数的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什么?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有哪些?农业发…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部地区传统农业大省的四川省,2001年末,全省耕地总面积为9169.1万亩,以西部8.9%的土地和2012%的耕地养活了占西部30%的人口,但是“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如四川省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较1990年增长了4.69倍,而同期农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了3.56倍。  相似文献   

8.
试论现代企业的生存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行农村经营体制中家庭承包经营层次与集体经营层次存在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体制创新 ,并分别具体地探讨了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份合作制对集体经济加以改造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农  相似文献   

9.
苏州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翔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6):19-20,33
农民收入问题,对当前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苏州市农民收入仍偏低的原因,主要受市场因素、农业结构因素和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应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以及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兴国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2009年末,全县农业人口共68万,其中贫困人口34161人,常年外出务工13万人,占农业人口数的26%。面对这一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让外出务工人员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相似文献   

11.
刘靖宇  张化楠 《科技和产业》2023,23(11):137-142
基于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通过“钻石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国23个省份截面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规模是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市场需求条件是影响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与食用菌生产强省相比,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在市场需求规模竞争力、资本竞争力上仍存有一定进步空间。因此,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应充分发挥自身规模优势,继续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提高市场需求;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也不尽如人意.为了准确评价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文章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构建了系统的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根据处理结果做出科学评价和分析,探究山东省文化产业提升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思文 《科技和产业》2008,8(5):15-17,52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农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涵盖农业本身以及相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个方面的综合系统,本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影响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诸多因素对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农业地区技术效率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提高浙江农业竞争力,保持农业的长期快速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任务,而农业部门技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文章用DEA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地区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孙晓萍 《特区经济》2010,(7):171-17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业明显加快,农业生产的平均规模扩大、投资力度增强,对资金投入的需求的也随之提高。但是,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受自然条件约束较大,其自身积累能力有限,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甚至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因此要实现农业生产的扩张式、产业化发展,必须依靠外部的投融资支持。本文旨在对山东省各地区的农业融资环境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农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全省农业融资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十分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山东省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山东省发展观光农业指应在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分析市场,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区)现代农业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依评估结果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其现代农业发展处于高级水平;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四个省份,其现代农业发展处于中级水平;山东、黑龙江、辽宁、福建、吉林、四川等省其现代农业发展处于初级水平;河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重庆、广西、陕西、山西、内蒙古、云南、海南、贵州、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现代农业发展处于起步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业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积极参与是加快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但是光参与是不够的,还要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上去下工夫。根据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六个因素,都与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有关。因此,要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就不得不持续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本文主要从层次性角度,将农业主体分为宏观主体、中观主体和微观主体三个层次,来探讨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杜小军  刘婧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27-129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制造业30个行业的竞争力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表明目前山东省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阶段,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支柱产业以及重点发展产业的产业聚集度还不高,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entry to the WTO in December 2001 marks a new phase in agricultural trade, both nationally and globally. After a context re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WTO-related policy issues, this paper first uses a Balassa index approach to examine China's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in some major food products over the period since 1985,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price-cost ratios and production cost structures for these products. It is found that China ha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meat products but disadvantages in cereals. With limited land resources, its production and trade competitiveness has declined despite rapid substitution of capital for labour, due to a marked rise in relative labour price in agriculture. In the long run, it is expected that WTO membership will boost Chinese agricultural trade, but its impact on competitiveness will probably depend more on production costs, and will differ between crops and anim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