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与土地股份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由于在产权上的缺陷,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农村集体利益.在农村实行土地股份制改革,把具有现代产权意义的股份制引进农村,不仅可以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重构农村集体经济实体,实现共同富裕,也可以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农村土地股份制在本质上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必将成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发展的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改革是改革土地现有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土地权利的让渡实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应在土地所有制上再造集体所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自然流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生产力、土地生产力、机器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四个阶段,由此形成了牧业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四种形态。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也可称作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4.
代云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78-179
16世纪在英国现代化的内部障碍指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障碍,它是由16世纪英国农业生产力的突破引起的。生产力的突破主要体现在耕作技术的变革、生产工具的改进、草场管理的改革以及优良家畜品种的培育等方面。其突出特征是多集中在畜牧业方面。牧耕混合的农业模式的推广,使得农民的小块土地占有制成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必须被克服。在当时的英国,解决这个障碍的方式是圈地。在16世纪农业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农业剩余有了明显增加以后,农业剩余的转化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完善现行土地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是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要课题,势在必行。解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稳步发展,良种技术大面积推广,化肥技术普遍应用,地膜覆盖迅速发展,旱作农业配套技术不断提高,植保技术不断采用,水利事业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化因素不断增长。因此,在现阶段,土地制度的变革必须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因素的增长。据此,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赵艳  濮励杰  张健  朱明  陕永杰  王海燕 《经济地理》2011,31(5):810-815,838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选取反映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的21项评价指标,构建了以非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数(NREI)、经济可行性指数(EI)和非社会可接受性指数(NSI)为评价指数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三角模型,对无锡市区2001—2009年土地持续利用状态及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①三角模型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②无锡市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由2001年的相对差可持续发展为2009年的强可持续,趋势由一般可持续转变为很强可持续,说明无锡市区土地利用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7.
马尔萨斯认为土地生产力与人口增殖之间的不平衡实质上体现了绝对稀缺思想,这种绝对稀缺是无法改变的自然力量决定的;土地的绝对有限性和土地生产力增长的有限性决定了人口平衡是贯穿全生物界的自然法则;同时马尔萨斯认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是相对的,因为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受到社会制度、技术、道德和经济激励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纠正了工业革命以来人们仅仅把生产力定位于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单向度内涵,把生产力看作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界定生产力概念,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对生产力范畴的这一创新发展,有利于人们重新思考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生产力理论。在生产力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自然生态环境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生产力的构成、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生产力的实现过程、生产力量的规定性、科学技术生产力等方面论述了自然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内在要素。这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劳动力文化素质的计量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劳动力素质是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生产力的成长,本质上是人类劳动功能的外化和强化,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过程。人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素质,对于生产力的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大量统计资料和典型事例表明,一个部门(地区、国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论旧城改造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效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庞大的人口规模为背景而展开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土地供给造成巨大压力。城市土地供给的绝对扩张有其自然边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是其重要的约束条件。因此,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选择,积极而有效的旧城改造工作将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此过程中,仍有若干做法值得商榷,本文仅就旧城改造与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一、旧城改造应能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城市化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这既是一个将固化在农村土地上的劳动力释放出来促使其不断地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制度,做大湖北、武汉环保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长期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破坏了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生产力,并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而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又不断创造和创新文化、科技和管理等社会生产力.假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补偿不了自然生产力的下降,则这种发展不可持续.要转变生产方式,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一起提高,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马 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 ,一般是从广义上使用生产力概念的。广义的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 ,是指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生产资料的能力。它体现着人们在物质生产中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解决社会同自然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一般的生产力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构成。尽管人们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还有不同的理解 ,但知识、技能和社会智慧构成的科学、技术是精神生产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马克思的理论中 ,物质的生产力和精神的生产力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共同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尽管精神生产力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精神生产力受物质生产力决定和支配。因为物质生产力是精神生产力的前提 ,精神生产力不仅受物质生产力制约 ,而且最终要通过物质生产力的提高才能表现出来。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涵解放思想 ,就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 ,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解除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 ,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使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生产力观片面夸大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的能力,而没有足够重视自然的力量及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我们必须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生产力需要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发展,这为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有着确定的内函与外延。一般地讲,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的能力。具体地讲,生产力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新使用价值的能力。据此,生产力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和劳动资料。这是无庸置疑的。同时,劳动资料也离不开劳动对象。所以劳动对象也必须进入生产力因素之列。首先,从社会再生产的全局看,制造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用的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因素。大家知道,社会最终使用的生产工具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作过程,才能制成。其中每一个加工过程所采用的劳动对象的状况(如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等)对生产工  相似文献   

16.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 WTO是一个多边协议,以保护和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中国一旦加入WTO,将打消利用世界粮食市场的重重顾虑,中国进入世界粮食市场的权利会受到WTO条款的保护,摆脱不断需要增产粮食的困境,其次,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仍留在农业部门的劳动者将拥有更多的土地和其他资源,土地经营规模扩大了,农民因此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因规模生产将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结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特点,根据我们工作实践,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可归纳为: 一、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靠有限的土地养活占全球约1/5的人口,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努力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这种意义上讲,我国土地整理的实质就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否得到提高,提高是否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对我国学术界讨论已久的关于生产力的两个理论问题,略陈鄙见:(1)生产力是否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技术属性与社会历史属性;(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除生产关系以外,是否也包括生产力。关于生产力是否有社会历史属性的问题物质财富(使用价值)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也就是人类社会)的诞生,标志着社会生产的开始。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社会联系的人们,借助劳动工具,发挥其劳动能力,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质财富。进行物质财富生产所必需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构成现实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自然生态是生产力之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自然生态是生产力之母”的依据:(1)生产力的所有实体性要素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环境;(2)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速度、规模、结构、布局)都要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强力支撑和根本制约;(3)大量反面事例证实,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要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生产力,必须树立“以生态为本”的天(自然)人观、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物经济,壮大绿色生产力;必须为生态保护营造健全的制度体系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我管理区是中央农村改革试点之一,从1991年底开始,实施“三区一制”,把整个管理区划分为农业保护区、工业开发区和群众商住区,并实行了土地经营权股份制,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村专业化分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