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博  张海青  黄博 《企业文明》2007,(11):63-64
责任感驱使你去获得成功 "执行的基本前提在于,你自身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将驱使你去获得成功."这是《简单执行》一书第一章的第一句话,也是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2.
严明 《企业文明》2004,(7):42-43
100余年来,(把信送给加西亚)一直昭示着人们如何去获得成功。当今时代,企业的生命在于效率,而效率的产生在于执行。执行力成为当前每个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成功始于执行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不懂执行的管理者,一定是最糟糕的领导者,他将把公司带入歧途。"战略决定着组织的运转方向,而执行决定着组织的运转速度、效率和效益。战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2009,(7):84-85
现在你明白了吗,执行并不是你移植到自己组织中的一个项目。如果有一位领导说,“好吧,现在我们将向着执行型企业的方向转变”,那我可以肯定,这位领导不过是一时头脑发热,可能这股劲头会持续几个月,但它一定不会有任何的持续性效果。就好像领导者一必须亲自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当中一样,组织中的其他每个人也都要深入地理解和实践这门学问。执行必须渗透到企业的回报系统和行为准则当中去。  相似文献   

4.
让执行着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格 《企业文化》2004,(6):10-13
"执行时只关心什么时候开始,没有最后 的期限,任务可能永远完不成。" 2003年8月13日,一架飞往上海的客机从北京机场腾空 而起。盖保罗--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此时的他没有 考虑公司的战略和日常事物,而是在为明天的一个采访殚精竭 虑、苦苦思索:执行力!执行力的本质是什么?你是执行型总裁 吗?如何打造执行团队?  相似文献   

5.
我们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商业环境,企业要应对商业模式和终端市场的重大变革从而获得成功,必须创建并维系一个全新的整合体系,避免各自独立的设计战略和简单相加的运营系统,成为综合的、相互呼应并配合的整体.而这些过程的完成离不开执行,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将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执行"的重要性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李星吾 《审计月刊》2007,(10):20-21
"屡审屡犯"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步入了"屡犯屡审"的怪圈。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和审计业内人士都在寻找答案,类似于体制、机制使然,部门利益驱使等原因多见于报端。但是,笔者认为,被审计单位"屡审屡犯"背后有五大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逐一进行了分析,并在原因分析的同时对预算执行审计如何深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山东劳动编辑部:去年,我单位一职工因经济问题,被县法院判刑(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判刑后在本单位执行。现特去信询问在缓刑期间的工资待遇如何执行利津县电业局姜振祥1998.4姜振祥同志:关于你来信中提到的缓刑期间的工资待遇问题,仍执行原劳动人事部《关于工作人员被判处徒刑缓刑、免刑后的工作和工资问题的复函》(劳人干[1984]17号)的规定,即: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工作人员的工作安置和工资待遇问题,应按1964年内务部(64)内人工字第143号文第四条中"应当  相似文献   

8.
企业界和学术界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战略执行难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从流程视角研究战略执行有较大的空间,但目前尚缺"战略执行流程"量表,与其相关的实证研究不能推进。本文明确界定了"战略执行流程"的涵义,通过访谈和文献分析收集题项,运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开发了"战略执行流程"量表。实证结果表明,"战略执行流程"是多维构念,包含战略分解、人员和运营三个子流程。人员流程对战略执行流程的因素负荷量及方差解释变异量等均较另两个子流程更大。企业应通过提升战略分解、人员及运营流程的成熟度来提高战略执行流程成熟度以获取良好的执行绩效。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徐斌明确指出,要培育执行文化,提高执行能力,并要求各部门和各企业领导认真读好两本书:《执行》、《没有任何借口》。读罢这两本书,掩卷静思,其间所散发出的智慧火花和哲理闪光,令我受益匪浅。"要成功,就不要给自己寻找任何借口",这是《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给我们最大的启迪。它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执行》是一本关于企业战略实施的论著,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和一位出色的理论家共同讲述的关于如何将战略转化为企业运营的商业故事"(韦尔奇语)。其实,尤其吸引我们眼球的是本书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执行文化。对于长时期致力于如何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探索的  相似文献   

10.
李朝先 《企业文明》2004,(11):71-72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和管理、技术人员、工段长、班组长学习《执行》和《没有任何借口》两本书,这对于培育以执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的执行意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执行能力,为集团"622"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保证,确保公司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道执行     
她被称为海尔“第一执行者”。她是一个干亿级企业的大管家。“如果没有杨绵绵,张瑞敏的战略和管理思想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执行,她擅长将CEO制定的政策落实下去”(海尔独立董事潘承烈语)。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16,(4):168-172
周总理说,苏联援建我们156个项目,其中有汽车项目。你以第一汽车厂代表身份去参加他们的谈判。你大学毕业,顺便再到苏联汽车厂去实习。"一汽第一名职工"这一说法源自周恩来总理的一番话。那是1951年夏,周总理在北京接见从苏联学成归国的陈祖涛和赵施格(赵世炎烈士之子),问他们学什么专业,赵施格回答说学的是钢铁,周  相似文献   

13.
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执行力差的问题。老板可能会抱怨员工的执行力差,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执行力差虽有员工能力的问题,更多则是企业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执行和解     
<正>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最后阶段,也是案件当事人实现权利、履行义务的终结程序。人民法院"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所谓执行和解是一种特殊的执行方式,它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经过平等协商,就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和解协议,从而中止或终结案件执行程  相似文献   

15.
谢明 《秘书工作》2010,(5):14-16
公共政策之所以有时候会失效,往往不是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没有能够很好地执行。这就需要我们思考,什么是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有哪些功能和特点?政策执行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必须是可执行的,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资源配置策略. 企业战略解决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企业都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正在或已经对企业的发展目标作规划.但有了目标规划之后,执行又成了困扰众多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于是"执行"这一话题近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制度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此项制度的设立,能够有效保障权利人实现民事裁判所确定的实体权利,体现法律强制性的同时也维护了法律至上的权威。纵观我国当今司法现状",执行乱"、"执行难"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而现行的民事执行机构自我约束体制却显得软弱无力。因此,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现实必要性愈加凸显。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指享有检察监督权的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的制度,旨在依照法定程序规范人民法院的执行实施行为和执行裁决行为,保障民事执行权合法、良效的运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民事执行权的监督和矫正,有助于民事执行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现场执行文化的培育和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的是企业高层领导坚持不懈的推进和员工的整体认同,缺乏这两个方面,企业执行文化的培育和塑造也只是空谈。20世纪80年代中期,沃尔玛总裁萨姆·沃尔顿通过卫星电视对十万多名沃尔玛员工的讲话对企业建立现场执行文化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他说:"现在,我希望你们举起右手--并且记住我们在沃尔玛所发的誓言,记住'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跟着我念,我庄严的承诺和声明,从今以后,每当有顾客走进我身边十尺时,我就会微笑,看着他的眼睛,并且招呼他。请这样帮助我,萨姆。"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有着一些教派的色彩,然而正是这句话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沃尔玛的现场执行理念。企业的现场执行文化的培育和塑造首先应从最高层做起,从上到下地进行、自下而上的反馈方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现场执行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将执行理念根植于员工内心。企业员工若忠诚、热爱自己的企业,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责任感主动思考,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进而推进企业的高效运行。那么,如何使执行理念根植于员工内心呢?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一、从制度管理入手——固化于心制度是企业员工的指挥棒,企业制度的可行性、严肃性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关键。一套制度出台前一定要进行充分  相似文献   

20.
创意与执行     
要培养出一大群右脑能天马行空,左脑能落地执行的员工, 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读一本畅销的企业管理书籍,总能让人收获很多。尤其如果作者是从企业界出身,将他经营杰出企业的精彩过程,总结经验与心得出书,使得书中所谈论的做法可操作性极高。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立刻会产生运用在自己企业之中,改善缺失的压迫感,这种心情好像一个病人,读到专门医治自己痼疾的医书一样,马上就想为自己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恢复健康。2002年亚马逊商业图书销量第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