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更正说明     
本刊2020年第2期“区域发展”栏目中刊登林善炜、翁新汉的《深化“海上福州”建设加快福州海洋经济发展》一文,由于校稿疏忽遗漏基金项目。现更正本文基金项目为:本文系2019年度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深化“海上福州”建设加快福州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A08)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刘小锋 《发展研究》2017,(12):63-68
福州是习近平关于经略海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起源地.本文阐述了“海上福州”战略思想的深刻时代内涵,分析了当前“海上福州”建设的现状,探讨了在习近平经略海洋战略思想指导下,如何在拓展海洋视野、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拓展海洋发展空间、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深入推进“海上福州”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大福州整体的发展战略,基于福州市辖区以及所辖八县市各自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对其在大福州中的功能分别进行定位,形成“一中心,二窗口,三品牌,四基地”的县区功能定位格局。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大福州整体的发展战略,基于福州市辖区以及所辖八县市各自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对其在大福州中的功能分别进行定位,形成"一中心,二窗口,三品牌,四基地"的县区功能定位格局.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是福州市花,茉莉花茶是福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享誉海内外,久负盛名。近年来,为振兴茉莉花茶产业,福州市多措并举,从政策扶持、品牌建设、文化传承及协同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但是,茉莉花茶产业还存在茉莉花种植规模萎缩、花茶特有品质削弱、市花氛围缺失、标准化建设滞后及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本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网络征集意见等方式,梳理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着力改变茉莉花种植现状、加快培育茉莉花茶全产业链、实施茉莉花茶品牌发展战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对推动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福建多茶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福州现实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海港、台海隧道、高速铁路等福州对外交通核心问题进行战略抉择,提出构建福州市现代交通构架的规划构想.包括:福州应构建面向国际经济格局的深水良港,尽全力打造江阴港区大型集装箱商港,争夺区域竞争优势;应承担国家战略需求,构建北线从福州平潭--台湾新竹、台北的海峡通道(海峡隧道工程)方案;应争取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实际支持,构建高速铁路网.  相似文献   

7.
林竹 《发展研究》1999,(2):14-15
福州市科技园区创办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下设马尾、洪山、仓山三个科技园。园区创办了“百亿电子城”、“实达科技城”和“福大新大陆科学国”以及“福州软件国”。累计兴办科技企业217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13家,超500万元企业27家;25个高新技术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56项列入省火炬计划项目;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4.25亿元,出口总值4.032亿美元。1997年完成高新技…  相似文献   

8.
《发展研究》2012,(5):40-45
加快福清、长乐、闽侯、连江四县(市)融入是构建福州大都市区、推进省会中心城市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目前,推动四县(市)融入福州大都市区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难点。福州应按照“五个统筹”工作思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中心城区与四县(市)实行“统筹规划、统筹布局、统筹建设、统筹管理和统筹政策”,加快推动四县(市)与福州中心城区实质性融合,更好地实现“全市一盘棋”协调发展,尽快形成带动海峡西岸乃至东部地区发展的强大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对外开放合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出口加工区、福州保税区等重要对外开放平台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台合作进展顺利,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合作逐步推进。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福州对外开放程度、与周边地区合作力度与沿海港口城市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发挥开放合作对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以福州新区为载体,深入研究福州对外开放合作的新举措。本文将从福州新区对开放合作的现状问题着手,提出福州新区开放合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丽娟 《发展研究》2005,(10):39-40
近年来,福州市利用外资虽在较高水平上实现了稳步增长,但与沿海一些先进的城市比较,其发展速度相对偏低,竞争优势趋于弱化.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把利用外资工作推上新台阶,更好地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今后福州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制定“蓝色工程”计划 发展海洋产业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发海洋资源形成的海洋产业群构成了现代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发展壮大海洋产业群。本文研究分析了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提出了我国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我国应该尽早安排制定以发展海洋产业为目的的“蓝色工程”计划,在21世纪全面开发海洋的世界性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提高海洋国际竞争能力。发展海洋产业是把我国海洋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主要任务,也是海洋为经济建设眼务的切入点。本文试图从海洋产业安排角度论证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宏大设想。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积极部署海洋强省建设,着力从海洋经济顶层设计、海洋产业发展、海洋资源环境优化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出台并落实多项规划政策、意见措施及行动方案等,对于加快广东省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有效的积极作用。在系统梳理 “十三五”以来广东省出台的海洋经济相关政策规划基础上,总结支持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主要特点,分析涉海相关政策实施背景下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与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研究提出促进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实现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的重要舞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国家,也是海洋大国之一,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与兴盛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任务。我国具有开发利用海洋的优越条件和战略性需要,应该把海洋开发作为跨世纪治国兴邦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具有方便地进入海洋的区位优势和环境条件,应该成为亲海民族,陆地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客观上需要把海洋作为后备资源基地,世界历史经验证明,疏远海洋的民族必然落后。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制定蓝色工程计划,发展海洋产业群;开发蓝色国主,建设海洋经济带,用20~30年时间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强国。本文纵横论证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标准、条件、指导方针和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海”、建立海洋综合管理的财政保证机制、加强海洋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益性服务能力和加强国际合诈等多项具体建议措施,多元化推动我国的海洋经济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海洋高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社会经济、海洋科学基础等需求与可能入手 ,探讨 2 1世纪初期海洋高技术的发展前景。作者在分析海洋高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及近年来国际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五个重点领域 :1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2 .海洋农牧化和海洋生物技术 ;3.海洋环境观测技术 ;4 .深海采矿技术 ;5 .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海洋管理和生态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揭示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提供了可量化参考依据。文章论述了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分别从价值评估、评估模型和海洋管理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今后应重点加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标准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开发和海洋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存在 “三不、三低、三有待” 问题,并面临生态承载力等多重约束,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必经途径,也是 “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与 “海洋强国” 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海洋经济系统,对系统构成及其互动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蓝色经济空间拓展路径,以期能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Consider an offshore fishing grounds of size K. Suppose the grounds has been overfished to the point that net revenue has been driven to zero and the fishery is in open access equilibrium at (X, Y). A marine sanctuary, where fishing is prohibited, is then created. Suppose the marine sanctuary is of size K2 and that fishing is allowed on a smaller grounds, now of size K1, where K1 + K2 = K. In the first, deterministic, model, the present value of net revenue from the grounds-sanctuary system is maximized subject to migration (diffusion) of fish from the sanctuary to the grounds. The size of the sanctuary is varied, the system is re-optimized, and the populations levels, harvest, and value of the fishery is compared to the 'no-sanctuary' optimum, and the open access equilibrium. In the deterministic model, a marine sanctuary reduces the present value of the fishery relative to the 'ideal' of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 original grounds. In the second model net growth is subject to stochastic fluctuation.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e ability of a marine sanctuary to reduce the variation in biomass on the fishing grounds. Variance reduction in fishable biomass is examined for different-sized sanctuaries when net growth on the grounds and in the sanctuary fluctuate independently and when they are perfectly correlated. For the stochastic model of this paper, sanctuaries ranging in size from 60 to 40% of the original grounds (0.6 K2/K 0.4) had the ability to lower variation in fishable biomass compared to the no sanctuary case. For a sanctuary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70% of the original grounds (K2 0.7K), net revenue would be nonpositive and there would be no incentive to fish.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理论,以中国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对北 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开展实证研究,选取 2001-2014年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以全国沿海地区同期人均第 二、三产业增加值为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模型和非参数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曲线关系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倒 “U”型EKC特征,包括线性正相关、 “N”型、倒 “N”型等多种形态;②通过对比分析,各海洋经济圈的 EKC曲线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应该依据区域海洋经济特征、因地制宜调控海洋经济发展,保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海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投入和产出方法,构建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山东和广东三大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对海洋科技发明专利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浙江与山东、广东相比,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开展海洋资源核算促进海洋生态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海洋资源核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海洋资源破坏及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探讨了我国海洋资源核算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