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纪留利 《民营科技》2013,(4):190-190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刑罚体系中最具特色的、是最古老、最为严厉的刑种之一。,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人权运动的发展,生命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使得死刑的存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废除死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然而,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由于社会矛盾复杂,及受传统刑罚观念的影响,死刑的保留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现结合我国死刑立法、司法的现状,阐述自己认为保留死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死刑,又称生命刑,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手段的方法。死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刑罚,历来都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被认为具有最大威慑力的刑罚方法。其存在也被认为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直到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废除死刑的论述,人们从尊重生命权和天赋人权的角度,对废除死刑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引起人们对死刑利弊的激烈争论,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死刑的存废之争。本文结合人文理念下的中国,司法现实,国外对死刑的存废之争讨论以及我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死刑曾经在历史上对维护国家统治及其社会安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权保障的重视,限制死刑、控制死刑甚至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各国立法发展的潮流,在我国目前虽然就废除死刑还不具备现实条件,但对于死刑也同样秉持着"少杀"、"慎杀"的原则.首先从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存在的缺陷入手,特别指出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法律监督中缺位,以此来探讨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废除死刑--我国死刑的最终选择 废除死刑中国自身法治完善的必然要求.死刑,其最根源是古代复仇的思想.[1]由原始社会以血复仇制度演变而来的死刑制度,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而绝不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司皓洁 《企业导报》2014,(23):175-176
近20年来,全球废除死刑的步伐逐步加快,废除或限制死刑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在这样一种全球背景下,我国在限制死刑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改革,特别是三中全会对这一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在死刑领域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更深入的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6.
自贝卡里亚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对死刑存在合理性的质疑以来,有关死刑存废的探讨一直没有间断,有些国家在立法上也已取消死刑。我国学者对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现阶段仍应保留,我国立法在保留死刑的同时限制了对死刑的适用。尤其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对死刑提出比较大的修改意见,值得我们对死刑的立法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贝卡里亚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对死刑存在合理性的质疑以来,有关死刑存废的探讨一直没有间断,有些国家在立法上也已取消死刑.我国学者对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现阶段仍应保留,我国立法在保留死刑的同时限制了对死刑的适用.尤其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对死刑提出比较大的修改意见,值得我们对死刑的立法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全球废除死刑的步伐逐步加快,废除或限制死刑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在这样一种全球背景下,我国在限制死刑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改革,特别是三中全会对这一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在死刑领域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更深入的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传统的死刑观念不断受到冲击,限制、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社会刑法制度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的社会历史状况,我国目前不宜废止死刑,而应将对死刑的严格限制作为最佳的突破口,最终达到废除死刑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时代也出现了新问题,世界性问题越来越多,单靠一个国家、民族难以解决问题,需要所有的国家携手共进,为解决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着多维度的思想,包括政治、经济、文明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础,进而分析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理论上对我国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和世界发展的脉络具有借鉴意义,实践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秩序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中瑞 《民营科技》2011,(10):171-171
随着人权观念的日益弘扬,生命将日益被视为不可剥夺不可克减的天赋人权。从中国的社会的实践出发,尽管保留死刑已经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挑战,但全面废除死刑的社会条件目前显然还未成熟。如何对死刑制度改革,推动中国废止死刑的进程,才是当前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胡羽知 《活力》2005,(7):172-172
一、现阶段的基本死刑制度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就提出了“保留死刑,少杀慎杀”的指导思想,确立和坚持了“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的死刑政策。这反映了党对死刑性质和作用的理性认识;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在“严打”和“禁毒”的斗争中,出现了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注重适用死刑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1997年的刑法中,死刑立法不断扩展,适用死刑的数量骤然增多。至此,我国的死刑政策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上的基本制度之一,在处理国际民商事案件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对国家而言,尤其是法院地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法院审理国际民商事案件、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提供司法协助时扮演重要角色。它的确立有助于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安定团结、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得到了各国学者广泛的肯定,并且被纳入国际条约、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我国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立法的角度上简析我国现行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目前的刑罚体系还存在很大缺陷,而对此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形成较完善的制度,下面我们着重从存有的缺陷和改革建议两个方面谈这个问题。一、实体上,刑罚轻缓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一般来说,在一个社会里刑罚的轻重和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基本可以把一个国家刑罚轻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13个罪名的死刑,新增75岁以上老人附条件不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或国标)起草小组由中科院上海煤炭研究所朱云刚、国家标准局惠博阳、中国标准化综合所宣湘和本文作者组成,于1985年9月成立。经过两年余的努力,完成了起草、征询、审订的工作。国家标准局于1987年10月批准了该标准,并要求于1988年7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价值工程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该标准实施三年多来,对推动和引导我国价值工程深入、健康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间也出现了一些对该标准不够理解的问题。为了深入正确贯彻、执行该标准,加深对有关规定和提法的理解,拟就该标准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及有关起草、演变过程,做一个解释说明,以利价值工程健康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以下简称"死缓")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刑罚制度,死刑和死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衔接不完整的现象,死缓的存在可以认为是形同虚设。即使认识到死缓对减少"杀人"的重要作用,但如果仅满足于在现有体制下适用死缓,该制度也仅能发挥其基本作用,只有普遍适用,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把动物(真实的狼和杜撰的龙)作为崇拜的图腾,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而崇拜的原因则各有不同。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图腾有的保留,有的淡化,有的消失。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在现代化不断加速、文明程度空前提高之际,却出现了与现代文明不相称的一种兽道崇拜,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相似文献   

18.
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体系是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它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统帅,以10大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为主体构成.在实施11年来,对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11年间,我国宏观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饱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非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财务制度是废除,还是保留并对其进行改革?及如何改革呢?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经济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是贪利型同时也是智能型犯罪。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犯罪的数量和形式在不断增加,我国对经济犯罪的惩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与此同时,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际上死刑逐步趋向废止的大前提和我国死刑的适用越来越慎重的观念指导下,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与替代问题,不断受到广泛的认同和讨论。本文从死刑的适用标准、人道主义观念以及经济犯罪所侵害的法益等方面论证经济犯罪死刑废止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死刑替代刑罚。  相似文献   

20.
黎寿石 《电子财会》2009,(11):28-30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是我国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策,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对照新旧会计准则。两者之间有好多差异,这标志着中国会计改革的重要跨越和重大突破。但是新会计准则也有不少缺陷:有的具有片面性,不利于实务操作:有的模糊了专业名词的定义或改变了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使很多新出版的会计教材出现了混乱:有的只是文字改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