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抵免法是《经合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推荐的消除国际重复课税的方法。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也有抵免法的相关规定。但目前对于抵免法的计算存在计算步骤繁复、方法复杂、不易理解和操作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抵免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简便计算方法,并应用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在高度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电子商务也蓬勃发展,但是与此相关,也出现了在电子商务发展下的国际避税可能性问题。有关此问题,在OECD的《电子商务:税收框架条件》报告书中指出,各国拥有自己的征税主权,各国对从电子商务产生的征税基准需要公平分配,要积极地应对国际上的双重征税问题以及由于征税空白地带而引起的避税行为。本文从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入手,保护我国的征税主权的观点出发,通过对利用电子商务这种国际交易形式中产生的“征税的空白地带”的研究,讨论其对策。具体来说,这种征税的空白有两点,一是居民通过互联网对直接进行投资时,对在国外进行的投资所产生的资本所得进行的征税行为会产生迟延;二是一般法人的设立地就是其居住国,居民通过互联网在“避税港”国家设立法人企业,这样子法人实际居住国便不能对此国外所得进行征税。  相似文献   

3.
国际避税:跨国经营一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避税是跨国经营中的重要问题,其避税手法越来越多,从法律角度来看有合法的、非法的、表面合法实际是违法的这3种避税法;也有论者从4个方面总结了国际避税的手段,即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利用转移价格避税,利用税收协定避税和通过将一般所得转变为资本利得来避税。西方跨国公司选择避税地的标准大致有政局及经济地位是否稳固、法人税及其它预提税是否完全免除、国际通讯网络是否发达、交通是否方便、当地法规对企业是否限制过严等,我国跨国企业可根据世界40个避税地情况和国际反避税的一些重要措施,研究进行国际避税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转移定价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如何保护国家收入基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不受损害,成为各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需要着重考虑和应对的问题.本文将重点研究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方法和所带来的影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的差别,采取各种公开合法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国际纳税义务的现象和行为。国际避税的最大特征就是其合法性,更准确地说是非违法性。世界经济发展的日益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国际避税行为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动向。  相似文献   

6.
浅论国际避税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收政策上的种种差异,以合法的方式达到逃避税收或减轻税负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国际避税的内涵,归纳了目前在中国存在的国际避税的主要形式,对采取相应的反国际避税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交易层面的2000~2010年海关数据库和对外投资名录,通过双重差分法发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直接证据.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出口到低税国关联企业的价格会显著下降4.28%~7.79%,相应的出口到高税国关联企业价格会显著提高4.28%~7.79%;二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存在转让定价行为;三是双边税收协定对企业转让定价避税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以有效补充企业避税文献,并为中国反避税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茹燕 《商业时代》2007,(32):34-3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目前,在我国投资设立的许多外资企业表面上显示亏损,而实际上却暗地里通过转让定价进行避税,这对我国的税收征收和其他企业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加入WTO后,国际投资涌入更多,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更值得重视。本文着重从转让定价避税的原因、方法以及对其的规制来做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 ,由于各国税收制度上和法律上的因素差异以及沉重的税负 ,跨国纳税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制度和法律的漏洞 ,以谋求合法的国际避税 ,从而产生了 10种常用的国际避税方式。通过详细阐述各种国际避税方式的特点 ,做法和适用条件。相信它对于入世后我国的跨国经营者和我国政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断有企业和个人利用各国政策法规的漏洞进行避税,各国反避税的税法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更新。本文研究了国外企业和个人各种各样的避税手段,分析了诸多真实的避税案例和数据,为我国在进行反避税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为税法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