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灏 《时代金融》2012,(24):274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道路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突出,现有的社会养老方式还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基金来源模式,在中国实行"以房养老"政策,是对中国现有养老方式的补充,但此政策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更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重,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现有社会养老模式不能全部解决当前面临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是指通过金融创新,使老年人利用自己的住房获得稳定收益,从而达到老有所养的一种养老方式。作为养老方式的补充,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家庭和政府都面临着养老的压力和困难,在这样的国情下,"以房养老"不仅应该而且可以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寻找新的补充养老途径迫在眉睫。从长远看,以房养老这种新型养老途径,可以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本文通过比较借鉴国际上以房养老的发展模式及保险业参与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开展保险业支持以房养老业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状况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补充养老方式,在国外已成功运行20多年,引入“以房养老”的新模式将有效缓解我国的养老危机。本文对国外“以房养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经验教训并提出对我国“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以房养老正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试行之中。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能否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并得以广泛推广,这是个值得争议的问题。本文对以房养老概念进行阐述,并进行了利弊分析,最终得出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得以推广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费韵宇 《时代金融》2012,(21):269-271
为应对老龄化浪潮带来的养老问题,就"以房养老"这一新兴模式展开可行性的探究。通过实证分析、建立函数、引入模型等方法,来论证当今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以及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以房养老"在中国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政府积极支持、完善金融体制、运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应对"银发浪潮",并引领老年消费市场,化危机为动力。  相似文献   

8.
费韵宇 《云南金融》2012,(7X):269-271
为应对老龄化浪潮带来的养老问题,就"以房养老"这一新兴模式展开可行性的探究。通过实证分析、建立函数、引入模型等方法,来论证当今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以及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以房养老"在中国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政府积极支持、完善金融体制、运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应对"银发浪潮",并引领老年消费市场,化危机为动力。  相似文献   

9.
"以房养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目的在于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这种模式在我国推行一段时间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有起到解决我国养老难题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对"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风险与政策应对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阐述了"以房养老"模式的相关涵义,重点分析了"以房养老"模式推行风险与政策应对的内容,旨在为完善我国的养老机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房养老”,无疑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养老生活水平,但将其作为一种模式,并想通过政策手段强力推动,除了存在所谓的观念障碍,技术操作难题外,诸多的现实问题表明“以房养老”作为国家的养老政策加以推广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家庭和政府都面临着养老的压力和困难,在这样的国情下,“以房养老“不仅应该而且可以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补充方式。前不久,上海、北京、重庆等地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2.
未富先老的国人,解决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急迫,“以房养老”的话题尤为引人关注。按照中国传统观念,房子是要作为遗产留给子女的,把房子抵押了去养老,让人难以接受。对“以房养老”究竟该如何看待?它能不能成为一种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养老问题已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而日益突显,其中还存在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养老模式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制度的创新。老年人用现有住房抵押所获得的资金在不影响居住的前提之下养老便是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制度,即新型的"以房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房养老"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社会各界多年的关注中,上海、贵州等地悄悄地进行了实践。近段时间,国土部、民政部和发改委等部门进行了调研,甚至提出了一些设想。那么"以房养老"是个梦想吗?其能否照进现实呢?它是否可作为养老的补充方式呢?亦或是只是潮流,不是主流?  相似文献   

15.
以房养老,也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它可以作为我国现行养老体制的一种有效补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对我国的养老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外实施以房养老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及需要突破的障碍,并最后对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房养老,也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它可以作为我国现行养老体制的一种有效补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对我国的养老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外实施以房养老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及需要突破的障碍,并最后对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房养老”:养老保障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峰 《青海金融》2012,(10):4-7
"以房养老"是将老人自有产权变现为资金收入来达到自主养老,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实践中,由于存在种种障碍,均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以房养老"的成熟与完善,不仅要求在观念上的更新,也需要各地经验的积累,更需要从政府层面进行系统、细致的制度设计。当然",以房养老"只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补充,而不能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8.
反向抵押贷款作为一种养老金融业务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成为各国养老体系的一个补充.我国正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我国已初步确立的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共同构成的"三支柱"体系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老人,也不能解决全部养老问题.因此必须探讨更加新型的养老方式,作为"三支柱"养老体系的补充,反向抵押贷款就是这样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借鉴国外开展反向抵押贷款的经验,把反向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在我国推出,多管齐下,缓解我国养老保障的压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考国外反向抵押贷款的实施经验,从实施机构的选择,发展模式的选择及产品的政策支持等基本问题着手,探讨了我国反向抵押贷款的实施及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6月30日,试点两年的"以房养老"迎来"大限"。这份沉甸甸的养老政策响应者寥寥。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大试点城市只有60户投保,并且仅有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经过两年的试点,"以房养老"首批参保对象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试点之后的"以房养老"路在何方?"以房养老"两年试点到期,四大城市仅60户投保,试点的效果并不理想。传统观念、房价波动成了"以房养老"试点遇到的两只最大"拦路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最早引入并提出中国的"以房养老"概念。2006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提交了"以房养老"的提案。2012年全国"两会"上,贺强等全国政协委员再次提交了"以房养老"方面的提案。一时间,"以房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何为"以房养老"?"以房养老"又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起源于荷兰,发展成熟于美国,是指房屋产权所有者将房屋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对房屋进行综合评估后,依据估值定期给房主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