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湘潭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在“一次创业”的实践中,我们依托湘潭特有的人文、区位优势,利用湘潭人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条件,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精品园区,加强国际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但面对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面临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为高新区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引导和支撑作用。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利用2004年合肥高新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得的资料,对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桂林高新区产业发展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5月,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的一个国家级高新区,正逐步成为桂林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广西高新产业发展基地。  相似文献   

4.
保定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十五”以来,保定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武汉会议”精神,加强技术创新,加大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力度,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平台。区域经济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推动力强的项目迅速成长,构筑了高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在“火炬”的指引下,国家高新区走过了20年辉煌历程。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家高新区逆市而上,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高新区内生式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得到体现。在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总结“火炬计划”推动高新区发展的内在规律、国家高新区培育本土企业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如何培育出更多的拥有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领军企业。我们还应该思考探讨今后20年指导我国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并颁布相关政策14周年,也是国家实施十五计划的收获年.在过去的一年中,53个国家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坚持创新与发展的改革思路,着眼于国家发展的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与产业特点,积极探索新的符合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化环境,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使高新区成为各个地方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新的有益的经验.我们从以下各个方面就可以看到高新区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来一条适合本地区经济条件的科技发展道路。高新区已经成为海口市乃至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极大地推动了海口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对海口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是,海口高新区也正面临着政策优势逐步淡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区》2008,(7):10-16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5月27日,由中央组织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以高新区建设示范作用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专题研究班”在国家行政学院正式开班。来自54个国家级高新区所在城市分管高新区工作的副市长和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出席开班典礼并参加为期8天的研究班。  相似文献   

9.
无锡新区(高新区)作为高新区中的“国家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2006年经济规模达到48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3亿元,实现了用15年时间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上世纪90年代无锡的跨越式发展奇迹,责无旁贷地要为建设和谐文明江苏以及无锡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的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6月1日,“以高新区建设示范作用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专题研究班学员论坛”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全国54家高新区所在市领导和高新区主任8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国家外专局原局长马俊如出席论坛并做精彩点评。张景安在论坛上指出,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国家高新区要以“二次创业”为契机,从六方面推动高新区建设:一是高新区应该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行区,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突破口;二是高新区要完成从合资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三是高新区要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提高高新区的持续创新能力;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成为全球创新型人才聚集的高地;五是高新区要始终成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示范区;六是高新区要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创新思想意识。发挥带头人作用。本次论坛。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余红艺、中关村管委会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戴卫、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华峰、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传铁、佛山市副市长麦洁华、无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嵇克俭、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孟新平等先后围绕如何推动高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如何发挥高新区辐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时期高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路径和措施;高新区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等内容进行了积极的研讨。群策群力。坦诚与共,高新论坛春风起。我们特选取几位专家和学员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山东省威海高新区加大了对服务业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引进建设力度,全面推动商贸流通、旅游休闲、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发展。以服务业的繁荣促经济结构调整、促发展方式转变、促自主创新推进、促又好又快发展。经过不懈努力.服务业在威海高新区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目前,威海高新区服务业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强力引擎。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贵阳高新区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将贵阳高新区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3.
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自1992年建区以来,始终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为主导,推动区域经济的高建发展,现代化高新区形象初步形成。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新区农村工作与高新区整体工作发展的还不平衡,信访稳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引导和支撑作用.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利用2004年合肥高新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得的资料,对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07,(11):56-56
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多数高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港口经济》2011,(10):30-34
在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高新区发展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把握其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式方法,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7.
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来,全国高新区发展迅速,如今已发展到54家。经过20年发展,高新区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上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襄阳高新区工业经济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了“十一五”的精彩收宫。“十二五”是襄阳高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在扩大总量中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提升产业竞争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比较紧缺.继续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道路将没有出路,因此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来。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反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国家高新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产物.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特区.始终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占用资源少、产出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提升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国家级高新区全国有53家.分散在各地.其品牌的稀缺性、政策的优惠性,注定国家高新区在各地的招商引资中拥有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因此,一般产业项目的发展多半会优先考虑国家级高新区,这就使得高新区集约使用土地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2009,(2):18-22
乌鲁木齐高新区:八项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乌鲁木齐高新区根据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和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精神,经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就如何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确保高新区2009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专门出台了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