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社会如果把奢侈性和浪费性消费作为刺激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的基本动力,把在物质丰饶中纵欲无度视为对人生的终极价值关怀,就势必会导致人的物化现象的发生。建构节约型社会,反对奢侈与浪费,是对人之物化的扬弃。  相似文献   

2.
《商》2015,(12)
卢卡奇在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以下统称为《意识》))的《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集中研究了物化问题,他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的、决定地沉浸到人的意识中去"生活的各方面都被标准化,不仅劳动而且最终人的活动都被物化,最终会导致人主体性的丧失和人在机械系统中的服从与执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形成贯穿其思想进程的始终,本文通过对卢卡奇在《意识》一书中所阐述的物化,物化现象及与之相应的物化意识进行分析和把握,试图理清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产生和形成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胡晓丹 《商》2014,(23):117-117
匈牙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评论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格奥尔格·卢卡奇( Georg Lucacs ,1885-1971)在1923年《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中提出了重要的物化理论,指出物化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日常活动、劳动的产物成了不同于人并控制、支配、压制人的东西,人成为物的仆人。纵观和反思现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化现象必然存在,甚至有蔓延趋势,因此本文前部分阐述物化理论及具体表现,并对物化理论从贡献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商品的普遍性和普通性,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商品交换中的货币表现。相反,由资本生产所引起的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物化现象却被忽视。本文对这一现象分析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主体自觉,拒绝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物化。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逐渐深入的今天,以马克思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物化理论为理论基础解读现代性,解析我国现代化道路中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马克思哲学思想为指导,解析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异化、物化现象,探索既克服西方现代性弊端,消除现代化过程中的异化、物化现象,又适合我国自身现代性模式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钟晶  钟玲 《商场现代化》2010,(12):158-158
卢卡奇近20年来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哲学界享有盛名的一位下班主哲学家。《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所有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著作。"物化"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概念,更是卢卡奇早期理论探讨的中心话语,也是他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思想武器。"物化"似乎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结果。它的不断膨胀和物化关系的普遍化,严重侵蚀着社会机体的健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了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对于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警示和启迪作用,对于当今正确看待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流水线的应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物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的物化理论是对我国企业建设现状的哲学映射,其总体性恢复原则为当代我国和谐企业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成语叫“一表人才”,所谓“表”即“仪表”.指的就是个人形象,它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才”则显示了由“表”所透露出来的成功、自信、品位等内涵。这旬成语的意思就是说,人的外在形象是个人品位的物化.是个人内在修养与素质的体现:而在所有的形象要素中,服装因其表象性、直观性,其承载的物化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尹立军 《商》2014,(8):191-191,170
现阶段资本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生活的实践方式,因此资本的利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马克思基于资本的角度探讨人的发展,不仅对资本为人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也深刻地批判了资本造成人的物化性和异化的消极作用。因此我们在利用资本时必须保持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适度的张力,防止对资本的过度发展或盲目限制,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科技全球化浪潮已将我们卷入消费社会的潮流之中。在资本的无形而强大的作用下,消费社会中人的感觉已经变为经济功能的传载工具,人的审美感性被物化,当审美在消费社会中被各种技术手段彻底量化之后,就必然导致精神生产的自由品格的丧失和人文精神旨归的失落。因此,广大人文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在市场经济、物化的社会中重建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凝结在人身体内的知识、能力、智慧、技能和身体健康等,能够物化为商品或服务,并以此获取经济收益的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一般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和经济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存量提高的途径,旨在于深刻领会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商》2016,(9)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是当代哲学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由于马克思对人类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怀,从而萌生了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现象的批判研究。现如今,我们的生存状况依然依赖于物而存在,这使当代人也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物化的泥淖之中,通对于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探析,来论证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研究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芳 《商业文化》2004,(B09):52-53
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继人、财、物之后的第四资源。人们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形象又很虚,不论是形象的自我预期,还是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实际形象,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人们便通过各种方法将她物化出来。  相似文献   

14.
开宗明义,先说明两点,一是本文标题不是原创,是借用的,原创是《今晚报》的一篇散文,说的是在美国爱荷华大学,随处都可以遇见中国留学生。二是标题的“人”不是平常的自然人,而是拟人化的物化的农机,更准确一点表述,应该是说“农机元素”。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3)
消费异化的表现是人的物化和社会道德滑坡。我们应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给予社会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此来缓释消费异化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考察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关系被物化的事实和根由,即作为工人是劳动力商品,作为资本家是人格化资本,他们之间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的外在表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解析了消除人的关系物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批判三大拜物教为前提;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以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保证.展现其中的人学思想,为我们今天分析资本主义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对劳动产品,马克思有三种不同角度的划分。第一,是按劳动对象的两大类划分:一是人用劳动向自然资源要衣、食、住、行、用的东西。这叫物质产品;二是人用劳动对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进行从现象到内在联系的观察和探索,取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传授、应用这些知识,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文学、艺术反映。这叫精神产品。第二,是按以上两大类产品的两种存在形式的划分:一是具有离劳动过程而独立的物化或物体形式的产  相似文献   

18.
同样一件产品,在包装、传播、命名上稍作改动,就能赢得巨大的市场效果,这是很多营销人最津津乐道的事情。但这有两个前提,第一,物化的产品生产已经高度同质化,市场只不过是实施策略的舞台而已;第二,消费者基本处于弱智状态,对于何谓品质高低何谓时尚潮流浑然不知,广告可以呼风唤雨。  相似文献   

19.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而悄然兴起.在知识管理中,首先要明确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显知识和物化了的无生命的知识的管理.其特征是管理成本较大,具有博弈性和市场性,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模式,并要加强档案管理.同时要建立收益递增网络有效地把对工联系起来,使知识最渊博的人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权威,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耿家臻  张雪 《商》2013,(16):285-285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闻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本文将从以下两个视角对此现象进行浅析:马斯洛的自我需求理论和常人方法论。不仅只对这一现象的简单解读,还要从中总结一个缓解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