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真实世界的需求量是价格、收入水平、偏好强度、其它商品的价格等各种变量的多元函数。马歇尔进行抽象,他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来考察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需求法则:如果“其它因素不变”,那么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法则可以表示成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这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就是需求曲线——马歇尔意义上的需求曲线。  相似文献   

2.
宗钰 《新经济》2014,(2):103-104
本文的目的是寻找网络市场中不同质量商品需求曲线的基本特征。文章以简化的网上购物的流程入手,结合消费者群体的假设以及对预期效用和实物效用函数假设,通过推理得到需求曲线的基本形态,以及不同质量下需求曲线的差异。然后推测网络市场上均衡时商品的“价格——质量”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颖 《经济与管理》2006,20(12):5-9
在影响公共品需求结构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为最关键,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照需求弹性可将公共品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三种类型。通过对收入水平不同群体的效用差异分析,推导出均衡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形成与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理论分析表明公共品需求结构随着收入增加而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并在一定经济水平出现拐点,从而为研究公共品的最佳供给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瓦尔拉斯以后,通过求解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来推导需求曲线,求解约束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问题来推导供给曲线,逐渐地成为了经济学的主流。然而这样推得的需求曲线既可能向下倾斜,也可能向上倾斜;这样推得的供给曲线,在垄断情况下就“不复存在了”;而且理论上讲,如果垄断厂商没有供给曲线,那么寡头厂商、垄断竞争厂商也会没有供给曲线。如此,“剪刀模型”就没有实质的意义了。进一步,由于求解约束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问题而推导得到的供给曲线是依赖于需求曲线的,如果以这样的供给曲线作为“剪刀模型”的供给曲线的话,那么“剪刀”的另一半就不存在了,“剪刀模型”就不成为“剪刀”模型了。本文探讨和回答:(1)“剪刀模型”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与求解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问题而推导得到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否是同一条曲线,二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2)应该怎样来理解和使用“剪刀模型”。  相似文献   

5.
刘华军 《经济经纬》2006,(6):111-114
把品牌引入经济学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需求曲线发生变化,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品牌信用度的提高将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消费者“趋利避害”的本性使得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品牌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小,需求曲线变陡峭。引入品牌后改变了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乃品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品牌信用度的提高通过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将使得均衡价格提高,且均衡数量增加,同时将会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华军 《财经研究》2007,33(1):36-43
需求定律是经济学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一,品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为引入品牌的需求曲线或考虑选择成本的需求定律。把品牌引入经济学中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需求曲线右移并变得更为陡峭,同时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改变了需求曲线的位置,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文章为“品牌战”替代“价格战”提供了理论依据,即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信用度,使得在价格提高的条件下需求量增加,而这只有在需求曲线改变位置时方能做到。  相似文献   

7.
唐毅南  陈平 《经济学》2009,(2):1013-1028
时尚品消费是社会心理的典型现象,其需求变化的特点是跃变而非渐变。本文用人际相互作用下的“社会人”理性构造动态优化模型,来理解S形需求曲线的起源(Becker 1991)。时尚市场的特点是开放型的“进入或退出”机制。消费者心态的转变概率取决于社会风潮的吸引和过度拥挤的厌恶之间的竞争制衡。由此得出的S形曲线的不连续性导致需求的跃变。当社会相互影响强度变弱时,S形需求曲线中不稳定的正斜率部分会退化消失,成为近于单调向下的直线。  相似文献   

8.
基于外部客户需求视角,结合4C、4R理论,提出围绕外部高端客户展开网络关系升级理念,以突破本土企业升级“瓶颈”,实现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结合“帕累托改进”和“弱联系”理论,对网络关系升级机理和路径进行探讨,回答了网络关系升级的what、why和how问题。最后,以江苏宝应传统产业转型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需求定律(the law of demand)说的是某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人们对于价格上升的反应是减少消费,对于价格下降的反应是增加消费量,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然而一些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表明存在与上述需求定律相悖的情况,一种广为人知的情形是吉芬物品(Giffen goods)的情况,也称之为吉芬悖论(Giffen paradox)。吉芬物品一般是低档物品,实际情况是否如此,使得这类商品的需求曲线表现出向上倾斜的情况?本文的论述表明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并不存在,需求定律并没有所谓的"例外"。  相似文献   

10.
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遭遇瓶颈的背景下,提出网络关系升级概念,即围绕高端客户展开网络关系升级,突破原网络的束缚和制约,摆脱低层次竞争,实现本土企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Hotelling 空间竞争模型,从情感距离和情感价值两方面进行模型假设与分析。结论显示,客户对企业品牌的情感越深,愿意支付的情感成本越高,产品均衡价格以及均衡利润也就越高。最后,结合江苏宝应传统产业的“设计立县”模式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