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利得失问题,人人都可能遇到,怎样对待和处理,体现一个人的党性、修养和觉悟,也关系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新调入机关的同志,逐渐会面临提职晋级、评优评先等个人发展方面的事情,更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对此,我从一个老机关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很有威望的国王,他十分担忧自己唯一的儿子、王位继承人因知道自己将成为国王而变成一个骄奢淫逸的年轻人,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国王决定让王子在不知道自己的血统和未来将要继承王位的情况下长大成人。因此,在王子尚处幼年时期,国王便十肖悄地将他送给了一对住在森林中的伐木人夫妇,并嘱咐他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王子。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家》2005,(12):17-23
罗伯特·蒙代尔一个靠借款完成学业的人,一个改变国际金融格局的人,一个被誉为经济预言家的人,一个对中国情有独钟的人.他认为,艰苦的学习环境并不是阻碍人们成才的一个因素,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客观条件而把自己的兴趣放在首位.要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对现在的人民币汇率,他认为,固定汇率和弹性汇率两者本身并没有可比性;对于人民币是否要升值,他的结论是:人民币不要升值,不要贬值,不要浮动,也不要增加浮动幅度,保持现在的固有水平,人民币现在已经达到了均衡.  相似文献   

4.
HR部门里的铁面上司 职场的事情就是这样微妙.说它简单,它的确很复杂;说它很难,却也真的非常容易,关键看你如何与人沟通.很多人都抱怨自己的上司冷若冰霜,可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最大的学问.  相似文献   

5.
对待孩子,要像自己和上帝对话一样,永远不要敷衍和对付。如果你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成为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6.
名刊速览     
愿意与能People Management2004 年 9 月 2日 “为了达到公平,要区别对待员工。”真油滑!听到这话,你一定这么想。但是,如果是对待残疾雇员,管理者就得这样做。这是1995年颁布的反残疾歧视中的条款,而新的立法更加强调了不能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残疾人,雇主应该把残疾人士当作一个群体对待。新法规定,雇主们再也不能说:“像这样的人,干不了这活。” 不过有人认为,相比于如何对待员工,立法更应该关注雇主如何保留在工作中变成残疾的人,以及很少有残疾人士能升入公司管理层的现象。 也许比寄希望于立法的权威更有效的,还是残疾人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智者的回答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二、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着双手。居民们问他为何这样离开时, 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是的, 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吗? 三、快乐的工作。有人问毕阿斯:“什么样的工作最能让人快乐?”毕阿斯回答:“挣钱的工作。”这是一句大实话,能够挣到更多的钱,才能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施从浩个人赚钱的机会并不少,可是他放弃了;他的事业在一般人看来很成功,可他却对此看得很淡很淡;他在干事业之余还在参加电大学习,说明他有自己的追求……总之,本刊通过对他的采访,觉得对他既更了解了.也好象更不了解了,也难怪,这就是人的复杂之处,不如此,人也就全成了一个样,那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丰富多采。不过话说回来,想为更多人做点事情毕竟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我们现在缺少有这种境界的人。  相似文献   

9.
少点烦恼     
人生在世,总要遇到许多烦恼事。如何对待随时都会降临的烦恼呢?一是要心胸宽阔,泰然自若,大事看小,小事看了,有一种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这需要良好的心理修养,经过挫折与磨面方可习得。二是要充分认识烦恼的危害性。烦躁的情绪不利于身体健康,好端端的一个人一烦恼就会生出几分房来;烦恼不利于家庭的安定团结、与同事的和睦相处。因为一旦烦恼,看什么事情都不顺眼,在家里常会摔东掷西,在单位闷闷不乐,造成些不必要的误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生产时还易发生事故,从精神到经济上都遭受损失。暑天烦恼,会觉得空气更燥热…  相似文献   

10.
怎能比着坏?     
弱冠之年,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生活理念:遇到善良的人,要比他更善良;遇到邪恶的人,要比他更邪恶。以此类推,要比优雅的人更优雅,比龌龊的人更龌龊,比老实人更老实,比奸诈的人更奸诈。一句话,比好人更好,比坏人更坏。  相似文献   

11.
学会看报纸     
闻惠 《企业导报》2004,(5):64-64
<正>一般认为,认识字的人,都会看报纸。甚至不认识字的人,也会看图片。 那为什么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 这是因为笔者最近发现,现阶段看报纸,并不是仅凭认识字就可以的。特别是正在从事直销的朋友,看报纸更需要一些特殊的功夫。 四月初,有一家报纸在显要位置赫然登出这样一个醒目的质疑性标题《中国  相似文献   

12.
信念与激情     
每次我听“爱国者”的冯军演讲的时候,他那带有民族色彩的言论,我听了都非常感动,因为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希望自己强大起来、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希望他的爱国者能够变成世界品牌。所以源于激情讲出来的话,一定是让人感动的,如果对自己做的事情都没信心的话,是不可能有激情的。企业家不管是为企业还是为自己做事,首先要问你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吗?你相信你做的事情是对社会有好处吗?你相信你做的事情没有给未来带来灾难吗?  相似文献   

13.
思维创新     
关于创新有太多的提法:管理创新、领导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体制创新,等等。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归根结底是思维的变革与创新。企业的问题,不仅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主要是思维的问题;观念要更新,思维要创新。没有哪一种东西是唯一的,没有哪一件事情是一定要按照某种方式去做的。人与很多动物的区别在于,我们知道自正处于对某种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中;人可以靠自己的大脑认识自己的大脑,而基他动物却不行。要进行思维创新,就必须知道思维创新有哪些障碍,并寻找思维创新的策略。一、思维创新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心茶一瓣     
周国平 《秘书》2012,(4):30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8,(5)
<正>权力指数:精彩语录:"一个人能够挣到财富,表现出他有这个能力,然而对于挣到手的财富如何去运用,则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我自己觉得反馈给社会,去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才是幸福的。"媒体评论:  相似文献   

16.
领导者要知人就一定要心底坦荡,眼光放宽,不能一只眼睛看人,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反对那种论亲疏、看资格、视顺逆评价人的错误做法,要从多渠道、多层次、多视角了解和考察下属,然后将他放到最适合他发挥作用的位置上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要知人就一定要心底坦荡,眼光放宽,不能一只眼睛看人,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反对那种论亲疏、看资格、视顺逆评价人的错误做法,要从多渠道、多层次、多视角了解和考察下属,然后将他放到最适合他发挥作用的位置上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千世纪,百态人生。人和人比总有一些不如人的地方,从而生出心理上的不安。对此,我们要善于分析对待。一个人立足社会,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即我不是完人,我有优点也有缺点,而其他人也都大致和我差不多。有了这种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一个人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处境上的不如意,别人对此会有看法,这不奇怪,我们也无法堵住别人的嘴。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对此怎么看。对一些问题,你自己不在乎,以一种超越的姿态对待之,常会使你感到问题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自嘲,就是这种超越心态的集中体现。自嘲,…  相似文献   

19.
俞国方 《企业活力》2003,(10):60-61
<正> 《列子》中有一故事,说是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家孩子偷的,便暗中观察他的行动,怎么看都觉得他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了他的斧头的人,绝对错不了。后来当他在自己家中找到了遗失的斧头,再碰到邻居的孩子时,便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他斧头的人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遗失斧头那个人的心智模式,在支配着自己看似正确而实际是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显然,领导者要坚持自己固有的心智模式,也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领导者要知人就一定要心底坦荡,眼光放宽,不能一只眼睛看人,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反对那种论亲疏、看资格、视顺逆评价人的错误做法,要从多渠道、多层次、多视角了解和考察下属,然后将他放到最适合他发挥作用的位置上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